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第142章

作者:交出思想

  这就是妥妥的金山银啊!

  谁不眼馋!?

  所以,原本只打算先弄个几千斤先去试一试的世家们,当下就忍不住了。

  加码、翻倍!

  最少的一家都是至少先来个八万斤!

  最多的一家是拿下了洛阳周边的世家,起步第一单就是十五万斤!

  这量,可一点都不小了。

  毕竟李承乾的工坊早有规矩在先,那可是要正儿八经的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的。

  但……还不等没抢到售卖权的世家们看到其他人卖不出去或者挤压在仓库,最后手头没钱着急上火的戏码呢。

  离长安城最近的洛阳,第一批十五万斤细盐,居然两天时间就卖完了!

  好家伙!

  要知道,这可是卖的五贯一斤的价格啊!

  抛除路上的损耗、开销,一斤至少就有三贯以上的利润。

  十五万斤,仅仅只是两天时间,就换来了得有四十五万贯的利润。

  可以说,仅仅两天,不仅采买细盐的钱挣回来了,甚至连拍卖会上一次性付清的押金,都已经彻底挣回来了。

  而这,才第一批!

  眼见着洛阳这边一次性暴富了,其他人无论是手里有没有细盐售卖权的,都忍不住了。

  已经售卖权的,那是直接加快了组建商队和护卫队的速度,并且直接提升了原本的俸禄,就一个目的,赶紧让自己采买的细盐上路。

  早一天上路,就早一天变成现钱。

  甚至有鸡贼的,知道自己一斤有十文钱是要给到当地府衙的。

  他们甚至早早的就联系好了当地府衙,让对方派人来帮着押送。

  毕竟细盐早一天押送到地方开卖,当地府衙便早一天拿到他们应得的税金不是?

  这还是已经拿到售卖权的。

  那些之前在拍卖会上就因为财力不足或者胆气不够的原因而最终没能把售卖权弄到手的世家,眼见着别人金山银海大大方方的往家里搬,他们就更加的眼馋了。

  后悔不后悔的,这会说起来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但凡有个机会让他们弥补,他们恐怕都会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哪怕花费更多的代价,他们也一定会想办法重新上车。

  可实际上呢?

  找工坊,压根不行!

  不说李承乾早就安排好了,只有几家持有他亲笔签下文书的世家安排的专人能采买细盐。

  关键是,工坊这边在一次性把之前的库存干下去一大半之后,也开始收紧口子了。

  也就是说,连正常的采买,都要限制了。

  那他们这些本就没有采购权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人倒也不是没想过玩一出里应外合直接从工坊里把细盐给弄出来。

  可他们仅仅只是稍稍打探了一下,就发现,这事儿压根不可能。

  光工坊里头记录着谁采买了多少盐,交了多少钱的记录本,就三个部门有。

  但凡有一本对不上的,那李承乾就会第一时间追责,然后根据库存盘点对账。

  更别说,除了工坊里头的账以外,这大门口还有一道由户部设立的关卡呢。

  这一道关卡看似跟里头的一样,都对李承乾点头哈腰、谄媚不已的。

  可偏生,这两边真不是一家啊!

  更令人崩溃的是,李承乾直接来了个人员轮换加责任到人到岗。

  一般人压根摸不清楚到底谁今天会值班。

  更别提就算买通了库管,还得买通轮值的官员。

  因为这俩人都得签字不说,还有财务、生产两方。

  而一旦出事,李承乾立马就能按图索骥先从签字人下手。

  那真是跑都没得跑!

  最恶心的是,这一套还被李承乾用到了门口的户部那儿!

  他们也是有责任人签字画押的!

  那……怎么收买?

第188章 大反派李承乾的算计开始了

  工坊这边暂时是没法下手了。

  一帮子想挣这个细盐钱想疯了的家族,转头就冲着世家们冲过去了。

  毕竟,如今手里还有细盐的,除了工坊也只有这里了。

  但也有一个问题。

  那便是世家们也不是傻的啊!

  我卖给你,然后这帮在实际眼中的‘破落户’到时候运到地方上,不还是跟他们这些世家抢生意?

  也就是说,除非这些个家族能用世家预想的零售价采买,否则,卖一斤那不是挣一斤钱,反倒是亏了一斤的利润啊!

  这里头的道理,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都早已浸淫了千年的世家子弟们,他们能看不明白?

  更何况,如今又不是供大于求,手上挤压货物急着卖出去换钱周转的时候。

  这时候但凡手里有细盐的,压根不愁卖好不好。

  甚至因为工坊那边为了保持各个客户手里都有货,而开始压制一应世家拿货的时候。

  负责洛阳市场,结果第一笔订单就发大财了的乃是河东裴氏!

  他们这会儿正为工坊供货不足而发愁,都已经开始暗戳戳的跟其他几家商量,想要加价从其他人手里先接点货过来了。

  少挣点,但钱到手了啊。

  而且,也能把市场彻彻底底的占领下来!

  也就是说,其他世家哪怕真有急事,真需要快速周转出一笔钱来,他们也能直接转卖给河东裴氏而不是那些个没有售卖权的家族。

  这一方面是因为河东裴氏跟他们是同一水平、同一层次的家族,大家能当面锣对面鼓的敞开聊。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卖给河东裴氏不用担心李承乾事后追责啊。

  因为互相之间都有售卖权,那就只是简单的调货,可要是卖给普通家族,那就是砸了李承乾、皇家还有其他家族的场子了。

  这里头孰轻孰重,但凡世家子弟没喝两斤以上,怕是都能想得明白。

  也正因为如此,仅仅只是几天时间,这一应没抢到售卖权的家族家主们,嘴上就已经长出好几个燎泡了。

  无他!

  急啊!

  眼瞅着其他人挣钱,自己因为一念之差就是挣不到,怎么不急?

  但死活找不到路子怎么办?

  正道走不通,那就走邪道!

  对于一应口水哗哗直流眼珠子都红了的家主来说,皇家和世家的名号固然有用,也固然有很搞的威慑力。

  但也仅此而已了!

  在提前就做好了事后大不了赔礼道歉装孙子,并且破财消灾的前提下,一应家主们果然开始冲着世家下手了。

  毕竟,跟工坊那边各种严防死守并且规章制度相对来说已经很完善的情况相比,世家固然同样也有各种规矩,人手还都是他们自己信得过的家生子和同族宗亲。

  可比起工坊那边的严防死守,世家这边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不说别的,工坊那边的‘法治’跟世家这边的‘人治’,傻子都知道哪个更方便收买和下手。

  所以,一应家主们几乎急不可耐的各显神通,冲着一应世家的管事就下手了。

  威逼利诱、美人计、空城计、攀亲戚……

  可以说,这帮子家主在这方面是真的有才。

  真就把过往积攒下来的一肚子坏水全都掏出来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拿下一两个关键位子上的管事。

  其他的,他们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应早就被李渊和李世民交到李承乾手里的探子,按照李承乾早就安排好的路子,直接就来了个欲拒还迎和之后的光速滑跪。

  真就是你只要意思意思,那他就非常的够意思。

  先收了一批真金白银的好处,然后又去勾栏乐呵乐呵的两回。

  而后,真就开始转卖了一批细盐给这些家主。

  妈耶!

  当这几位看到那细盐被自己手下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拉回家中仓库的时候,这几位家主多少还有些难以接受。

  这就成功了?

  不用你来我往的勾心斗角,也不用大笔大笔的砸钱,更不用在朝堂上合纵连横……

  就请几个管事出去乐呵乐呵,然后塞了一笔在普通人看起来很多,但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远称不上多的贿赂。

  然后居然就这么把细盐弄到手了?

  而最令人无语的是,他们只花了两贯文一斤的价格,就把盐弄到手了。

  这价格,居然比原本对方要付出的一贯二十文的本钱,居然就没买贵!?

  这特么谁敢信啊!

  要不是最后这些细盐真真切切的堆在了自家库房里,这几位家主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做到这一切了。

  甚至这几位事后,不约而同的有一种庆幸而又追悔的复杂观感。

  ‘早知道买通人家这么容易,那咱之前还费那个劲干嘛?’

  这种感叹,可以说这几天充斥着这几家家族知晓事情进展的各个家老、家主之间。

  不怪他们有此感慨,实在是这进展顺利得他们自己都有些不相信不说,代价还贼低。

  甚至若是抛开进货量来看的话,单单按照每斤细盐所消耗的成本来看,他们比那些个世家还低!

  这特么谁能想得到?

  他们能不兴奋么?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随着他们把一应细盐运进自己库房,相应的消息也送到了东宫。

  李承乾看着手里那歪七扭八画着鬼画符的‘密信’,嘴角不自觉的就勾勒出了一个极为凉薄的冷笑。

  “果然,狗还是改不了吃屎!”

  “正路走不通,必然会走捷径!”

  “眼看着其他人挣钱却唯独自己挣不到,这不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呵,可你们这脑子真就只有豌豆那么大呗?”

  “兜兜转转还是顺着小爷给你预设好的路子走的!”

  “哼,既然你们敢死,那小爷自然也敢埋!”

  “你们这帮人算计其他人这么久,也是时候让你们尝尝被人算计的味道了!”

  “就是不知道,你们到时候被一应世家盯着揍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想法?”

  “本宫很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