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交出思想
“你今日能说出这番话,这东宫太子,你当明白了!”
“朕身为你的父皇,朕……以你为荣!”
好家伙!
李承乾听到这儿都听傻了。
以你为荣?
这话都说出来了?
这还是自家父皇么?
这猛爹能说出这种话来?
可李承乾这会儿又确实真心听到了啊。
就冲着这句夸奖,李承乾深深一躬。
“父皇过誉了,儿臣早有自知之明。”
“皇爷爷是开国之君,父皇亦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文武双全的盛世帝王,而到了儿臣这里,儿臣其实就应该是也只会是个守成之君!”
“能守住皇爷爷和父皇开创的一番基业,能让我大唐的百姓富足,让我大唐的兵峰强大,那儿臣就足够了!”
“儿臣不是如父皇这般的惊艳绝才之人,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就是了!”
此言一出,别说李世民惊骇的看向了李承乾,一旁的臣工,尤其是长孙无忌,更是惊讶的直接站了起来。
乖乖!
这话,能直接说?
这特么现在的皇帝才刚刚登基没几年呢,你这就开始谋划你登基之后的执政思路了?
这特么是不是多少有些离谱了啊!
长孙无忌这会儿心都蹦到嗓子眼了。
他就怕李世民这会儿觉着李承乾太过‘有心’啊!
谁曾想,还没等他帮着李承乾解释一二呢。
上首便传来了李世民一阵豪爽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承乾,你居然是这么看待你自己的?”
“你皇爷爷是开国之君,朕是盛世之君,反倒是你成了守成之君?”
“你这么看是不是有些太过小看你自己了?”
“朕仅从你昨日对于那间铺子的打理还有你今日所说之事来看,你的能力可不比朕当年差?”
“你怎么就只能当个守成之君呢?”
“来,给朕说说!”
“放心,不耽误事儿,诸位臣工其实也挺感兴趣的。”
“毕竟,他们的儿子将来得在你承乾手里效力,他们也想听听你这个未来之君到底是怎么想的!”
长孙无忌听到这儿,一颗心总算是落回肚子里了。
但与此同时,他也对李承乾所说的守成之君来了兴致。
正如李世民所说的,他那儿子,将来肯定得在李承乾手里卖命来着。
李承乾闻言稍稍沉吟片刻,而后拱了拱手。
“回父皇,依儿臣来看,我大唐在皇爷爷手里开创,那么皇爷爷开国之君的名头是怎么也跑不掉的,这功绩也必须是他的。”
“可皇爷爷毕竟只执政了十年不到便由父皇上位了。”
“可以说,大唐真正的基础、疆域、威名是需要父皇去争取、去拼搏的。”
“而父皇,也有这个能力带着这些从隋末一路走来的叔伯做到这一切!”
“也正因为如此,儿臣才会说,父皇必然会是个盛世之君!”
“大唐也必将在父皇手里走向辉煌!”
“可辉煌过后呢?”
“父皇执政的几十年,必然是对外打出威名,对内整理吏治、安抚民生的!”
“这些,既是你的功绩,但何尝对于天下不是一种负担?”
“所以,到了儿臣那时候,儿臣就该休养生息了!”
“守好父皇传给儿臣的基业,让百姓繁衍生息、过好日子!”
“这,便是儿臣的为君之道!”
第46章 吾儿承乾有大帝之姿啊!
太极殿内,李承乾一番话说完,无论君臣,哪怕是站在殿中央的魏征这会儿都沉默了。
他们这会儿脑瓜子嗡嗡作响。
看着那个微微抬着头,腰杆笔直站在殿中的小小身影,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这份情感。
要说他们觉着李承乾说错了?
那多少有些看不起他们了。
这些能从隋末一路走过来的初唐英杰,那都是人精当中的人精。
他们对于自身还有大唐的未来,实际上都有一番自己的考量。
所以,李承乾说李世民会奠定大唐的基础,并开拓进取开创一番盛世,他们真信。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要做的。
李承乾还说他将来会是个守成之君。
他们同样信,因为他们也知道,折腾个几十年之后,会是个什么模样。
国力自然会上升不少,可国内的人口、民间财富什么的,是需要缓慢提升的。
如今看来,至少下一代大唐的帝王,这脑子就很清楚嘛。
不乱搞、不乱来,就想着夯实基础。
这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朝臣来说,就是最好的下一代帝王。
哪怕是有些不满足的军方将领,刚准备说点啥,也很快被其他人镇压了。
因为那些个军方的大佬其实都已经听明白李承乾的话了。
什么叫打磨兵峰、保持战力?
看似简简单单八个字,背后那可是大笔大笔的投入和连绵不绝的战事。
或许李承乾上位后,很少会打仗。
但他们知道,一旦开战,那绝对就是大战。
只不过,那时候忙着这事儿的,就该是他们的子侄辈了。
这些事情,他们心里都清楚。
但……之所以让他们如此沉默的原因还是,李承乾太年轻了。
这特么才十二岁啊。
你十二岁就把这些事看得清清楚楚,连自己以后以后接班当皇帝的事儿都琢磨明白了,那以后在你手里混,我们咋混啊!
你爹已经够猛、压力够大了。
你再来一个!
这大唐的官场风气啥时候能改变啊!
大唐已经连续两代雄主了,再加上你小子,那岂不是三代雄主?
咱们这些当臣子的,啥时候才能起来啊!
就是脑子稍稍一转就想到了自己以及自己子侄辈悲催的未来,这些个臣工们才彻底陷入了沉默。
可他们是悲催、沉默了,但上首的李世民不这样想啊。
他这会儿是真心觉着开心啊。
好!
太好了!
吾儿承乾有大帝之姿啊!
朕十二岁的时候可没有这份本事。
朕那时候就想着怎么章台走马呢。
哪有这种为自己登基之后的事业谋划的能力。
最最难得的是,吾儿能明确的看到他皇爷爷还有他父皇的伟业啊。
这可太难得了。
就冲着这个,这太子选得可太对了。
没见在场的臣工都服气了么!?
也就是说,但凡承乾这么下去,朕就是想要换掉他,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不过,看着站在那儿不悲不喜的李承乾,李世民忽然琢磨起一个事儿来。
“承乾,既然你对于未来要走的路已经想明白了,那朕也不多说什么了。”
“你未来当个守成之君也好还是当个一代雄主,那都不是朕能把握的了!”
“只不过,你如今表现出的能力,让朕觉着,你就这么闲着,这不是个事儿啊!”
“你才十二岁,可你如今的本事至少当个太子是没问题了。”
“但未来要当皇帝的话,你还有好些东西要学呢!”
“之前朕因为你要孝敬父皇的事儿,把你宫中的师傅都撤走了!”
“那如今,你的学习,你自己有个什么想法?”
“你不妨放心跟朕说,朕如果觉着合适的话,朕来帮你安排,如何?!!”
李承乾死活没想到,今儿个居然还有意外之喜啊。
李世民这话说得可就太到位了。
这是给出了大惊喜啊。
安排自己学习的事儿?
哈哈哈哈,这事儿可太好了。
他就担心这事儿上出麻烦呢。
如今摊开说,还是在朝堂上说,那可就别怪他再次拿出堂皇之拳了啊。
毕竟,他小李别的不怕,就是有点吃不了学习的苦!
想到此处,李承乾冲着李世民拱手一礼后,朗声道。
“父皇,儿臣对于此事,确实有些许想法。”
“儿臣之前在朝堂上推辞掉所有的东宫师傅,一方面固然确实是要孝顺皇爷爷和母后,但另一方面,儿臣得承认,当时儿臣有些迷茫了!”
“因为儿臣死活不明白,儿臣学那些东西,究竟该怎么用在治国上!”
哗……
李承乾这话一出,整个太极殿内都热闹起来了。
好家伙,这是再次掀桌了啊。
治国无用?!
这是把人根子都给刨了啊。
上一篇:三国金榜:我的系统太逆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