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唯唯诺诺,诸天我重拳出击 第794章

作者:山猪吃细糠1

  洞府四壁嵌满了灵石,晶莹剔透的光芒映照着他清俊的面容,眉宇间却带着一抹凝重。

  他身周的灵气波动如潮水般起伏,每一次呼吸,都仿佛牵动天地间的某种韵律。

  九转玄功第七转已然修成,体内力量如山呼海啸,磅礴浩荡,似要撑破这具肉身。

  他闭目内视,元神沉入丹田,那里金光璀璨,一团团精纯的修为之力如星云盘旋,隐隐透出毁天灭地的威势。

  他心中默默推算,修炼速度在微光大阵的加持下,已达近五百万倍,远超常人想象。

  即便如此,欲以力证道,积累十亿修为直入圣境,仍需一百八十年的闭关苦修。

  姜妄手指轻轻叩击膝头,发出清脆的声响,似在与自己对话。

  这一百八十年,于凡人而言是几世轮回,于他却不过弹指一挥。

  然,鸿钧的目光已然投来,那位高居紫霄宫的道祖,对九转玄功的关注如芒在背,令他心生警惕。

  “九转玄功,果真是祸福相依。”

  姜妄低声自语,声音在洞府内回荡,带着几分复杂。

  他起身,缓步踱至洞府中央,脚下青石地面刻满了繁复的阵纹,隐隐与天地相连。

  他抬手一挥,三百道流光自袖中飞出,化作三百道身影,尽是他的先锋部属。

  这些身影皆是精锐,气势雄浑,各自领命,化作流光散去,奔赴西征、东灭、南伐之事宜。

  姜妄目光悠长,望向洞府外那片混沌未明的天地,心中却已下定决心——暂缓干预人族事务,闭关保命,方是上策。

  洞府外的天穹,风云变幻,似在应和他的心绪。

  姜妄回身,盘坐于蒲团之上,双手结印,气息渐渐沉寂,整座洞府仿佛陷入无尽的静谧之中。

  灵气如潮,涌入他的四肢百骸,九转玄功的奥义在他体内缓缓流转,每一转都似在淬炼他的肉身与元神,令他与天地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他闭上双目,意识沉入无边玄妙,仿若置身于一方混沌未开的宇宙,唯余他一人,独对大道。

  与此同时,远在三十三重天的大罗天玉清境,气氛却远非姜妄洞府的宁静。

  玉清境中,仙光氤氲,瑞气千条,五位圣人端坐云床,气息浩渺如渊。

  元始天皇居中,面容清冷,目光如刀;太上老君抚须而坐,神色淡然;通天教主斜倚云床,剑意隐隐;女娲娘娘凤目微阖,似在沉思;接引道人面带苦色,双手合十。

  云床之下,仙乐袅袅,灵鹤翩飞,然殿内气氛却压抑得令人窒息。

  案几之上,一块看似平凡的碎石悬浮,散发出微弱的混沌气息。

  元始天皇目光扫过此石,眉头微皱,冷声道:“此物何来混沌灵宝之名?不过一块废石尔。”

  他的声音如玉石相击,清越中透着不屑。

  太上老君微微颔首,缓缓道:“传言混沌灵宝出世,引得诸方来朝,实乃有人刻意为之,欲乱我等视线。”

  通天教主嗤笑一声,剑眉一挑:“准提那厮,最擅此等伎俩,调虎离山,怕是为了五行山那件奇物。”

  女娲闻言,凤目微睁,声音清丽却带着几分寒意:“五行山奇物尚未现世,准提此举,未免操之过急。”

  接引道人低叹一声,双手合十,苦笑道:“诸位道友,准提师弟追查九转玄功线索,未及赶至,望勿多虑。”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愈发微妙。

  元始天皇冷哼一声,目光如电,直刺接引:“九转玄功?鸿钧道祖曾言,此功修炼者多半为巫族遗民,准提此番说辞,莫非又有新戏?”

  接引面不改色,心中却暗自叫苦。

  准提未至,他不得不为师弟圆谎,然此谎漏洞百出,难以服众。

  就在此时,玉清境外仙光大盛,玉帝、鲲鹏、冥河等百余强者联袂而至,气势浩荡,震得云海翻腾。

  众人入殿,见案上碎石,皆是一愣,随即议论纷纷。

  鲲鹏目光阴鸷,沉声道:“混沌灵宝?此物连我妖族至宝万分之一的气息都不及!”

  冥河老祖冷笑:“不过是准提的障眼法,诸位何必当真?”

  失望之情弥漫,众强者纷纷离去,唯镇元子驻足,目光落在碎石之上。

  他抬手一招,地书虚影浮现,幽光流转,将碎石包裹。

  镇元子微微一笑,温声道:“此石虽假,却有几分来历,贫道姑且取之,追本溯源。”

  言罢,他身形一闪,遁入虚空,留下玉清境中一片寂然。

  与此同时,西天灵山,金光万丈,佛音袅袅,却掩不住山门前的剑拔弩张。

  如来佛祖自玉清境返回,方踏入灵山,便觉不对。

  灵山四方,太极图悬空,阴阳二气流转,封锁虚空;盘古幡高悬,混沌剑气纵横,似要撕裂天地;青萍剑悬于东天,剑意如潮;女娲的山河社稷图展开,江山万里,镇压一方。

  如来心头一震,立知大事不妙。

  他抬眼望去,三清与女娲四圣齐至,气息浩瀚,似要将灵山碾为齑粉。

  “准提何在?”

  元始天皇的声音自天外传来,冷冽如冰,震得灵山佛光摇曳。

  如来合掌一礼,沉声道:“准提师叔尚在闭关,未知诸位道友为何如此?”

  通天教主冷笑,青萍剑嗡鸣作响:“九转玄功线索,准提既知,为何不现身一叙?”

  女娲轻声道:“若无真凭实据,莫怪我等不留情面。”

  灵山深处,准提道人端坐莲台,面容阴沉。

  他身旁,接引道人低声道:“师弟,此番三清与女娲来势汹汹,若无应对之策,灵山危矣。”

  准提冷哼:“九转玄功线索?我何曾有之!不过是搪塞之词,怎料他们如此咄咄逼人。”

  接引目光一闪,低声道:“既如此,不如将祸水东引,姜妄那小辈,修为之快,早已惹人注目,栽赃于他,或可解围。”

  准提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此计可行。

  姜妄非巫族,修炼又快,足以引人怀疑。”

第467章 那猪……真是妖怪吗?

  他起身,袖袍一挥,化作一道金光,直奔灵山之外。

  四圣见他现身,气势更盛,元始天皇冷声道:“准提,九转玄功线索何在?莫要再藏!”

  准提面不改色,微微一笑:“诸位道友,贫道近日追查,疑似修炼九转玄功者,乃人族姜妄。”

  此言一出,四圣神色各异。

  通天教主剑眉一挑,嗤笑道:“姜妄?人族小辈,怎会修巫族至高功法?鸿钧道祖曾言,九转玄功多半为巫族遗民所得,准提,你这说辞,未免牵强。”

  女娲轻笑,声音清冷:“姜妄修炼之速,或因蟠桃仙丹,或因空间法则,或得杨眉大仙传承,九转玄功?未免太远。”

  元始天皇目光如刀,缓缓道:“准提,若无真凭实据,莫怪贫道翻脸。”

  准提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笑道:“诸位道友,姜妄之事,不过一疑,贫道亦在追查。”

  他心中却暗骂接引,此计看似高明,实则漏洞百出,四圣岂是易与?接引立于他身侧,低声道:“师弟,暂且拖延,待寻得真凭实据,再作计较。”

  准提无奈,只得应下,然四圣目光如炬,灵山上空,剑拔弩张之势愈发浓烈。

  姜妄的洞府内,灵气如海,九转玄功运转不息。

  灵山之巅,祥云缭绕,金光万丈,佛音梵唱在云雾间回荡,仿佛天地间最纯净的音律。

  然而,这庄严气象下,隐藏着一场无声的博弈。

  准提圣人端坐莲台,面容沉静如水,眼底却闪过一丝狡黠。

  他对面的四位圣人——老子、元始天皇、女娲娘娘、通天教主——气势如虹,隐隐将灵山围困,似要讨个说法。

  通天教主尤为凌厉,方才一番唇枪舌剑,已将准提的说辞驳得体无完肤。

  准提试图传音给菩提祖师,希冀从中寻得破局之法,奈何太极图与盘古幡交织出的无形壁障,将他的神念死死阻隔。

  准提心中暗恼,面上却不露分毫。

  他微微垂眸,脑海中忽地闪过菩提祖师曾提及的一件事——那姜妄,竟在修炼“九转元功”。

  此功乃盘古开天辟地之无尚法门,修炼至极致,可直达混元之境,无需谋算他人圣位。

  准提眼底精光一闪,计上心来。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四圣,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试探:“元始道友,贫僧听闻,你那徒孙姜妄,修习了九转元功。

  此事,可真?”

  元始天皇闻言,眉头微皱,掐指一算,果然探得姜妄与杨戬身上,皆有九转元功的气息。

  他神色不变,淡淡道:“不错,姜妄确有此机缘,然此功艰深,他不过初窥门径罢了。”

  准提听罢,心中冷笑,面上却故作惊讶:“哦?初窥门径?此功若成,怕是可直逼混元。

  元始道友,莫非有意让徒孙独占此机缘?”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其他三圣,语带深意:“诸位道友,九转元功之秘,元始道友可从未与我等分享啊。”

  此言一出,气氛骤然一凝。

  老子神色淡然,似未被挑动;女娲娘娘柳眉微挑,目光在元始与准提间流转;通天教主却冷哼一声,语气不善:“元始,你若真有此意,莫不是想独吞这天大的机缘?”

  准提见状,心中暗喜,忙顺势添油加醋:“诸位,姜妄修此功,怕是元始道友早有筹谋。

  贫僧与接引不过守着灵山一隅,哪比得上阐教底蕴深厚?只怕我等再争,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罢了。”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恰到好处地转移了四圣对灵山的敌意,成功将矛盾引向元始。

  元始天皇何等人物,怎会看不出准提的祸水东引之计?但他也不愿多做纠缠,冷冷道:“准提,你休得挑拨。

  姜妄之事,与我阐教无关,诸位若有疑虑,自可去问他。”

  说罢,他拂袖转身,化作一道清光遁去。

  女娲与通天对视一眼,亦未多留,各自散去。

  老子临走前,深深看了准提一眼,意味不明。

  准提松了一口气,与身旁的接引对视,二人心照不宣——这一局,总算暂且化解。

  与此同时,远在南海珞珈山,观音菩萨正恭敬立于如来佛祖身前,低声道:“世尊,那锦斓袈裟已被姜妄藏于莲花池底,池水受其神力庇护,寻常手段难以取出。”

  如来闻言,微微颔首,闭目片刻,神识已探入珞珈山深处。

  那莲花池水清如镜,池底一抹金光若隐若现,正是那锦斓袈裟。

  如来抬手轻挥,指尖流转出丝丝空间之力,宛如水波荡漾,层层叠叠,似将虚空撕裂又缝合。

  三日时光缓缓流逝,池水终于翻涌,一道金光自池底冲天而起,落入如来掌中。

  袈裟金丝流转,佛光氤氲,依旧圣洁无暇。

  如来将袈裟交予赶来的孙悟空,淡淡道:“速归取经队伍,莫再耽搁。”

  孙悟空接过袈裟,挠了挠头,咧嘴一笑:“谢世尊!俺老孙这就回去!”

  他一个筋斗云,眨眼间便回了唐三藏身旁。

  此时,唐三藏与白龙马已在荒野中等候多时。

  两年未见,师徒二人相对无言,唯有白龙马低鸣一声,似在诉说离别之苦。

  唐三藏看着孙悟空手中那熟悉的袈裟,眼眶微红,叹道:“悟空,此行艰难,汝可怨为师?”

  孙悟空哈哈一笑,挠头道:“师傅说哪里话!俺老孙天不怕地不怕,还怕这点路程?走吧!”

  取经队伍再度启程,然困境却接踵而至。

  白龙马虽服用了太上老君赐下的神力丹,每日却仅能多行五里。

  七日下来,不过堪堪百里。

  唐三藏因修为再失,身体虚弱,连马都无法驾驭。

  孙悟空无奈,只得施展“法天象地”,

  身形暴涨至三丈之高,左手提着行李,右手夹着白龙马,迈开大步向前。

  唐三藏坐在他肩头,风吹得僧袍猎猎作响,脸上却满是无奈。

  他低声道:“悟空,如此赶路,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