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唯唯诺诺,诸天我重拳出击 第826章

作者:山猪吃细糠1

  他早已厌倦了取经路上的争斗与算计,只想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弱水中躲避一切。

  然而,那孩童的呼唤却如一柄利刃,直刺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他脑海中浮现出高老庄的日子,妻子温柔的笑,尚未出生的孩子……他猛地睁眼,眼中闪过挣扎,最终一咬牙,破水而出。

  “儿啊!”

  八戒冲上岸,湿漉漉的衣袍贴在身上,显得狼狈不堪。

  他伸手欲抱那孩童,却见孩童身影一晃,化作一片杨柳叶,飘回观音手中。

  八戒愣在原地,眼中怒火渐盛,正要开口,观音却轻喝一声,手腕一翻,一道金光闪过,一只禁箍凭空出现,狠狠套在八戒头上。

  紧接着,她唇间默念咒语,八戒顿时抱头惨叫,肥硕的身躯在地上翻滚,泥水沾满全身,模样凄惨。

  “菩萨!你何苦如此戏弄俺老猪!”

  八戒嘶吼着,眼中满是怨恨。

  他本已决定归队,只因思念亲儿,可观音的手段却让他感到彻骨的屈辱。

  禁箍的剧痛如万针刺脑,他却咬紧牙关,猛地起身,纵身一跃,再次跳入弱水。

  弱水腐蚀之力极强,禁箍在他头上发出滋滋声响,片刻便化为乌有。

  八戒沉入河底,闭上眼,任凭观音与沙僧如何呼喊,再无回应。

  观音立在河边,面无表情,手中杨柳枝微微颤动。

  她知八戒心性倔强,此番彻底决裂,短时间内怕是难以回心转意。

  她转头看向沙僧,沉声道:“你先回唐僧身边,护他周全。

  悟空与八戒,我自有办法。”

  沙僧低头应是,心中却隐隐不安。

  他起身,化作一道流光,朝唐僧所在方向而去。

  观音则转身,朝天庭方向飞去,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或许,借一场“姻缘”,

  能让八戒回心转意,重归取经之路。

  与此同时,人族朝堂的乱象也在悄然发酵。

  北俱芦洲万妖国覆灭的消息传到首阳山,伏羲端坐于八卦炉前,目光深邃如渊。

  他身旁,神农与燧人氏分坐左右,气氛凝重。

  大祭司刚从长安归来,跪在殿中,语气沉痛:“圣皇,唐王昏庸,沉溺美色,拒不接见微臣,甚至由贵妃代口,称三皇五帝已成过去,无需指手画脚。”

  伏羲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缓缓道:“狐妖作祟,果真不出所料。”

  他指尖轻点,八卦炉中火焰腾起,映出一片模糊的画面,似有一道妖媚身影在唐王身侧低语。

  神农冷哼一声:“此妖或为女娲所派,意在祸乱人族气运。

  唐王不堪大用,废黜为宜。”

  燧人氏却摇头:“废黜容易,贤人难觅。

  人族气运虽盛,却需明君引领。

  东胜神洲近来气象不凡,或有大贤。”

  大祭司忙道:“东胜神洲在李白、郭子仪、杜甫等人治理下,异族尽除,内乱平息。

  尤其是杜甫,凭借姜妄所赠灵种,让傲来国粮产大增,百姓安康,已被奉为圣人,登上王位。”

第498章 取经大业可如何是好?

  伏羲听罢,微微颔首:“姜妄……此子不凡。

  然一国之王,非人族之志。

  他若能以人王之姿,聚洪荒人族之力,夺天地造化,方是正途。”

  殿内沉默片刻,燧人氏道:“我等可派人秘访东胜神洲,寻觅大贤,暗中培养,以待时机。”

  伏羲点头,目光投向远方,似已看到东胜神洲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以及那个站在城墙上、目光悠远的青年。

  姜妄此时却并未察觉首阳山的目光。

  他站在城墙上,手中灵种已被捏得温热。

  他低头看向城外,田野间稻浪如海,百姓的笑声随风飘来。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初入洪荒时的模样,那时的他,满心只想在这乱世中求得一隅安宁。

  如今,他却渐渐明白,真正的安宁,从不是偏安一隅,而是要为人族开辟一条通天大道。

  他转身,缓步走下城墙,朝杜甫的王宫而去。

  心中已有决断:傲来国的繁荣,只是开始。

  他要做的,是让这灵种的恩泽,遍布洪荒每一寸土地,让人族的气运,如那朝霞般,燃遍天地。

  夜色如墨,弱水河底的幽暗深渊里,猪八戒蜷缩在一块嶙峋的礁石后,鼾声低沉,似与水流的呜咽交织成一曲哀婉的挽歌。

  河水冰冷刺骨,带着无尽的孤寂,缓缓流淌,拍打着他的粗糙皮肤。

  他那庞大的身躯在水底显得格外笨拙,肥厚的耳朵偶尔抖动,仿佛在倾听什么遥远的呼唤。

  黑暗中,他的梦境却明亮如昼。

  梦里,是一片开满白色野花的山坡,阳光柔和,风中带着花瓣的清香。

  白骨精站在那里,素衣如雪,眉目间尽是温柔。

  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凝视着他,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猪八戒的心猛地一颤,那是他从未忘却的眼神——三年前,他们在荒山野岭间相识,她虽是妖,却有一颗柔软的心。

  他们曾在月下对酌,曾在林间嬉笑,曾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许下过不离不弃的誓言。

  可那一切,都被西游的宿命无情碾碎。

  “八戒……”

  她的声音在梦中响起,飘渺如烟,“我在天竺国,西游路旁,等你。”

  话音未落,她的影子便如雾气般消散,只留下一抹白花的香气,萦绕在他的鼻尖。

  猪八戒猛地惊醒,水流的寒意钻进骨头,他却觉得心口烧得发烫。

  天竺国,西游路旁——那是她转世之地!他攥紧了拳头,九齿钉耙在水底划出一道沉闷的弧光。

  他再也待不下去了,不为成佛,不为功德,只为再见她一面。

  弱水河的波涛汹涌,他逆流而上,每一步都像在与整个世界的阻力抗争。

  他的身影在黑暗中渐行渐远,身后是无尽的深渊,前方却是他心底仅存的那一点光亮。

  唐僧,西游,他要回去,哪怕只是为了追寻那个遥不可及的梦。

  与此同时,高高在上的天庭,月老宫中红线缠绕,香烟袅袅。

  观音菩萨端坐莲台,面容慈和,目光却深邃如渊。

  她对面的王母娘娘,手持玉如意,眉宇间带着几分审视。

  “观音,你此来何意?”

  王母的声音清冷,似能穿透云雾。

  观音微微一笑,双手合十:“贫僧为西游一行,求王母允准一桩姻缘。”

  她指尖轻点,一道红光自月老宫的姻缘簿上亮起,赫然是猪八戒与白骨精的名字。

  王母挑眉,似有些意外:“白骨精已身死道消,你为何还要重续此缘?”

  “因果未尽,缘分未了。”

  观音语气平静,“此举或可助西游一行再进一步。”

  王母沉默片刻,终是点头,玉手一挥,姻缘簿上红线再续,隐隐散发出一缕金光。

  观音谢过王母,转身离去,下一站却是地府。

  地府阴风阵阵,地藏王菩萨端坐幽冥,身后是无尽的鬼魂哭号。

  观音步入殿中,地藏王抬头,目光平和:“观音,你来此为何?”

  “为白骨精的转世。”

  观音直言不讳,“她与西游一行因果未断,贫僧请地藏王安排她转世天竺国,靠近西游之路。”

  地藏王低诵佛号,手中念珠轻轻转动,片刻后道:“此事可行,然需时日。”

  观音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一切,皆在她布局之中。

  西游路上,背阴松林黑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亮。

  松针铺地,踩上去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唐僧骑在白龙马上,面容憔悴,嘴唇干裂,肚子早已咕咕作响。

  沙僧牵马在前,步履沉稳,猪八戒则扛着钉耙,走在最后,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似在掩饰心中的焦躁。

  “师父,饿了吧?”

  沙僧回头,声音低沉。

  唐僧苦笑,揉了揉肚子:“这林子阴冷,怕是无处化斋。”

  猪八戒闻言,拍拍胸脯:“师父莫急,俺老猪去化些斋饭来!”

  他转身钻进林子深处,钉耙在地上拖出一道浅浅的痕迹。

  然而,猪八戒寻了半晌,周围尽是荒凉,连半个村庄的影子都瞧不见。

  他挠了挠头,索性找了棵大松树,往地上一躺,闭眼便睡。

  梦里,白骨精的影子又浮现,她站在天竺国的城墙下,冲他微笑。

  他咧嘴傻笑,却忘了时间流逝。

  沙僧等得心焦,见八戒久不归,便对唐僧道:“师父,我去找师兄,您在此稍候。”

  唐僧点头,独自牵着白龙马在林中漫步。

  松林幽深,路径交错,他走着走着,竟偏离了正路。

  远处,一点金光若隐若现,宛如寺庙的灯火。

  唐僧心下一喜,以为找到落脚处,催马前行。

  金光渐近,却并非寺庙,而是一座巍峨的宝塔,塔身散发着诡异的光芒。

  唐僧还未细看,身后忽传来一阵怪笑,几个小妖手持绳索扑来,将他团团围住。

  “哈哈,金蝉子到手了!”

  小妖们吆喝着,将唐僧五花大绑,拖进了一座阴森的洞府——碗子山波月洞。

  洞内火光摇曳,腥气扑鼻。

  黄袍怪端坐石椅,獠牙外露,眼中闪着贪婪的光。

  他一听小妖禀报,拍案而起:“唐三藏?十世善人!吃了他的肉,俺老妖也能长生不老!”

  他大手一挥,命小妖架起大锅,烧水准备烹煮唐僧。

  唐僧面无惧色,只是低声念佛,眼中却有一丝担忧——徒儿们,可在何处?猪八戒睡得正香,忽被沙僧一脚踢醒。

  “二师兄,师父不见了!”

  沙僧焦急道。

  八戒一个激灵,跳起来便往林子深处跑,沙僧紧随其后。

  两人循着马蹄印,找到波月洞前。

  洞门紧闭,隐隐传来唐僧的念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