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怜的懒虫
一进入大殿,黄飞虎就拜倒在地,朝帝辛请罪道。
敖丙让他去追回两位王子,他去了,并且也追上了他们。可还没等他开口,就见一阵狂风吹过,眼前的两位王子便没了踪迹。
显然,这是有人抢先下手,先他一步劫走了两位王子。且对方的实力,还远在他之上,以至于他想阻拦都做不到,只能匆忙返回朝歌报信。
“是谁?”
“那妖道是谁?”
“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劫走我大商的帝储?”
帝辛暴怒的吼道,一股狂暴的气势从他身上弥漫开来,在刹那间席卷了整个九州。
一时间,九州的诸侯与强者们,无论在干什么,都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愕然的抬头看向朝歌。
在那里,一头巨大的黑色神鸟浮现,张开羽翼,不停的拍打着翅膀,发出尖锐的啼叫声。
狂暴的气息从它身上弥漫而出,不停的向外扩散,天地都在与之共鸣,整个九州都为之动荡。
此刻,所有九州强者的心中,皆是浮现出了巨大的阴霾,好似末日将至,气氛压抑的令人窒息。
他们皆知,商帝暴怒了,前所未有的暴怒,以至于人王之气肆虐,无差别的压迫所有九州强者。
就是不知是谁,竟然能把商帝触怒到这种程度。但不管是谁,下场恐怕都不会很好。
要知道,在九州,商帝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全力出手之下,就是大神通者也要败退。
这位触怒商帝之人,有难了。
“是广成子与赤精子!”
“臣虽然没有看清其模样,但观其气息也能认出,那出手劫走两位王子的,赫然是阐教金仙广成子与赤精子。”
从未见过帝辛如此愤怒的黄飞虎被吓了一跳,连忙说道。
“大王勿急,两位王子虽然被广成子与赤精子劫走,但他们身份尊贵,是不会有事的,阐教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大王只需一道命令,就能让他们乖乖把人交出来。”
敖丙一听,就知这是怎么一回事,显然是广成子与赤精子,把殷郊殷洪两人视为替劫之人了。
广成子虽得轩辕人皇庇护,名字被从封神榜上抹去,早早的脱劫而出。但因果如网,将他团团包裹,岂是他想脱身就能脱身的。
就说一件事,他十一个师弟全在劫中,身为大师兄的他,真能安心置身事外,躲在一旁看师弟们在杀劫中挣扎?
显然是不可能的,师弟们没有脱劫,他这个做大师兄的,也别想着脱劫。哪怕暂时脱劫,要不了多久也会被重新卷进去。
既然结果早已注定,那与其被动的等着被师弟们卷入劫中,还不如他主动再次入劫,赚一份人情。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已经脱劫的广成子再次入劫,并选中帝辛的嫡长子殷郊,来作为自己的替劫之人。
说实话,就殷郊的身份,大商帝储,未来的人王,旁人还真没资格收其为弟子。
可广成子不同,他是人皇之师,别说是殷郊了,就是帝辛,他要愿意,也能收其为徒。
这就是帝师的排面,广成子收殷郊为徒,起码在外人看来,那是殷郊的福气,妥妥的高攀。
同样的,也只有殷郊这种有份量的人物,才能成为广成子的替劫之人。换成别人,命格根本撑不住。
“相国说的是,予马上昭告天下,封郊儿为太子。料想阐教得到消息后,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将郊儿送回。”
“如若不然,予就去火云洞告他们一状。阐教当真欺人太甚,公然掳走未来的九州之主,丝毫没把人族放在眼里!”
帝辛回过神来,暂熄雷霆之怒,冷冰冰的下令道。
他现在就要昭告天下,册封殷郊为太子。劫走王子和劫走太子,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打大商的脸,后者是打人族的脸。
真要闹大,连三皇五帝都要被惊动,亲自去昆仑山要个交代。
“其实,大王子被广成子劫走也是好事。广成子乃是帝师,若大王子能拜他为师,岂不正说明我大商乃天命所归吗?”
“同时,此举也能破除先前阐教欲灭大商的流言。”
敖丙短暂分析过后,反而觉得这是好事。虽然大商与阐教心里都很清楚,双方已是不死不休,但外人不知道啊。
所以,前脚云中子刚放完狠话,欲灭大商,后脚阐教大师兄广成子就收大商太子为徒。这件事在外人看来,要多古怪就有多苦怪。
难免给人一种,阐教内部失和,外门弟子与真传弟子间矛盾重重的错觉。
一旦世人产生这种印象,那想要讨好阐教,跟着他们一起反抗大商的势力,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为阐教站台可以,但卷入阐教内部争斗却不行。人家师兄弟怎么打都没问题,外人若是插手,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没了这些势力帮忙,大商所要面对的压力,无疑要小上许多。
“若按相国所言,那我大商是否要先和阐教缓和关系,以坐实流言?”
帝辛一想,还真是这一回事,不由询问道。
“不急,先看大王子能否拜广成子为师再说。在此之前,我们的计划不变,先严令西伯侯与阐教断绝往来。”
“除此之外,在给西伯侯的命令中,阐教金仙劫走两位王子的事也要写上,着重强调阐教的胆大妄为。”
“若是这样,西伯侯还不肯与阐教划清界限,大王便可以准备对周国动兵了。”
敖丙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要说先前让西伯侯与阐教划清界限,他还可以找理由辩解。
但随着两位王子被阐教劫走,他们的罪过就大了,完全洗不白,就算西伯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好,就这么办!”
帝辛当即拍板,连发两道诏书。
第350章 内讧不止
一道诏书是昭告天下,册封王子郊为太子,另一封诏书则是问责西伯侯,勒令他与阐教断绝往来。
而在这两道诏书传遍天下之前,敖丙就已经动身离开朝歌了。
四方邪神之乱持续多时,也该结束了。先前敖丙就欲出手平定此乱,奈何帝辛这边出了问题,这才让那些邪神多活了一段时间。
现在帝辛惹出来的乱子已经解决,敖丙终于能腾出手来,送那些邪神入灭了。
……
九州最南方,南蛮之地。
此地五行属火,地上到处都是火山,无数烈焰熊熊燃烧,持续不停的向外散发热气,以至于此地极为炎热,生存环境很是艰苦。
四方蛮夷中的蛮人一脉,以及古族蛮族,就生活在此。
蛮族,先天万族之一,特征就是肉身强大,能与古妖族,乃至龙族的肉身相媲美。
可惜,仍是远不如巫族。
太古初年,因为同居于大地之上的缘故,蛮族与巫族爆发了冲突。
然后,在祖巫都没有出手的情况下,只是一群先天大巫,就杀崩了整个蛮族,迫使他们不得不逃往天地最南方,艰苦求生。
本以为蛮族会就此消失在天地间,没曾想他们竟然撑了过来,并在巫妖两族没落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可惜,没啥用。因为没多久,蛮族就碰上了快速崛起的人族,又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甚至一度被人族同化,差点整个的融入人族。
蛮人,就是人族与蛮族的后裔。在人族最鼎盛的时候,天地间只有蛮人,没有蛮族。
只可惜,随着禹皇陨落,人族盛极而衰,残存的蛮族高手抓住机会,从蛮人中分离,再建蛮族。
因为这个缘故,蛮人与蛮族的关系很是不好,常年纷争不断。
但随着九州诸侯的崛起,渐渐掌控人族的主导权。蛮人这些没有背景的人族支脉,逐渐被边缘化,越来越远离权力中心。
同时,就连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压迫,只能不断的往资源匮乏的边缘之地迁移。
受此影响,蛮人与蛮族间的关系开始缓和,并且越来越紧密。到了如今,已经是蛮族和蛮人不分,重新亲如一家了。
蛮人如此,其余蛮夷,也是如此。都是人族的支脉,逐渐与外族混合演变而来。
也正是因为有了外族的支持,这些蛮夷才能挡住九州诸侯的进攻,并时常组织兵马反过来冲进九州劫掠。
先前得知四方鬼神与九州诸侯翻脸后,四方蛮夷纷纷觉得机会来了,便率大军踏过边境,准备入侵九州。
奈何,四方诸侯早已防备,使得他们的攻势接连受阻。
尤其是西戎,别说是进攻九州了,甚至已经反过来被周国打进腹地,俘虏了海量的人口与牛羊。
西戎首领迫于局势,只能带着亲信继续向西逃窜。
毫不夸张的说,昔日猖獗一时的西戎,如今在周国的进攻下,已经差不多接近名存实亡了。
西戎的遭遇,可以说是吓了其余三方一大跳,不得不暂缓进攻九州的速度。
而接下来,局势并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坏了。四方蛮夷中最强的东夷,先是被敖丙废了有穷氏与九黎氏,元气大伤。
之后,其腹地更是被敖丙派出的六耳猕猴率军搅得一团糟。已经腾不出多余的力量继续进攻九州了,只能含恨撤军,回去稳定局势。
战争才刚刚开始,四方蛮夷已折其二,剩下的两方见此,皆心生不妙,想要撤军。
恰逢此时,远征北海国的闻太师,得到四方蛮夷扰边的消息后,特意分出一支兵马,从北海出发,绕到北狄后方,发动突袭。
闻太师此举,是想让北狄自顾不暇,进而不得不退军,以此来缓解大商的压力。
不得不说,他的计划很成功。本就想撤退的北狄一方,在得知自家后院失火后,再无迟疑,立即打道回府,回家灭火去了。
这下好了,说好的四方一起出兵,结果才刚进入九州不久,就跑了三方,只剩下南蛮一方。
此时,南蛮心里肯定也想撤,但他们却撤不了了。因为,被三教夹击的四方鬼神,为求活命,全都跑来南蛮这里抱团取暖。
一开始,四方邪神是想前往东夷的,但奈何,东夷退得太快,还没等他们动身,就已经打道回府了。
无奈,四方邪神又想去北狄。可惜,北狄也撤军了。于是,没得选的他们,只能前往南蛮。
说到底,还是南蛮走得太慢,但凡他们早走一会,四方邪神就是想投奔他们都没机会。
因四方邪神来投,南蛮算是被架住了,想结束战争都不行。因为这次三教弟子是动真格的了,一副不灭四方邪神决不摆休的样子。
南蛮若想结束战争,只能交出四方邪神。不然,哪怕他们撤回老家,三教弟子也会追过去。
但是,四方邪神岂是南蛮想交就能交的。他们的实力,并不如弱于南蛮,真要翻脸,保不齐会和南蛮同归于尽。
更别说,南蛮不少高层,走的也是献祭之道,亦属邪神的一员,为三教弟子必须歼灭的对象。
事已至此,南蛮除了与四方邪神联手,一条路走到黑外,再无别的选择。
于是,就有了眼下这一幕,三教弟子联手将四方邪神逼入南蛮,与其对峙。
其余三方诸侯也腾出手来,与南伯侯合兵,共同发兵威逼南蛮。
一时间,整个南蛮的局势,都变得紧张起来。
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说,此刻可谓是南蛮的巅峰,以一己之力,抵挡四方诸侯之兵,实属霸气。
要知道,自禹皇设立九州以来,南蛮还是第一个有此待遇的。
夏启篡位自立之时,成汤反夏之时,乃至未来文王伐商之时,天下诸侯虽然震动,但也没有夸张到四方诸侯合力的地步。
顶多是两三方诸侯出手,仍有一两方观望,或是忠于天子。
南蛮有此殊荣,哪怕败了,也是虽败犹荣。
……
“前往东夷、北狄的使者怎么说,他们愿不愿意继续进攻九州,以缓解我们的压力?”
南蛮大军的帅帐之中,南蛮首领南蛮氏朝身边的亲信问道。
他现在的压力很大,因为一个搞不好,南蛮就会成为历史,被四方诸侯合力踏平。
南蛮加上蛮族,实力虽然不差,但顶多抗衡两方诸侯。四方诸侯合力,便是东夷也不敌,何况不如东夷的南蛮。
“东夷也好,北狄也罢,都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南蛮被灭,所以,他们都决定即刻发兵,给东伯侯和南伯侯施加压力,从而迫使他们退兵,以缓解我方压力。”
亲信回道,但表情仍是不容乐观。
远水解不了近渴,东夷与北狄虽然不愿看到南蛮消亡,但南蛮和他们总归不是一家人。
要他们出力,那没问题,可出多少力,就不一定了。把希望寄托在东夷与北狄身上,终究不现实。
“蛮神放心,四方诸侯与那三教弟子一样,彼此间矛盾很大,是不可能齐心协力的。”
“不然,以他们的实力,若是全力出手,早就将我们荡平了。可直到现在,他们仍是和我们对峙,迟迟没有发动总攻。”
“由此就能看出,他们并没有做好与我们决战的准备,屯兵于此,更多的还是为了威胁。”
“再与他们僵持一段时间,等他们坐不住了,我们再去与他们和谈,那时,只需付出一些代价,定能叫其退兵。”
一邪神见南蛮首领满脸忧色,上前笑着说道。
上一篇: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
下一篇:离谱!开局成了精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