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度人经 第1200章

作者:刀慢

  ——在被某些人看作是花里胡哨的歌功颂德,或者借凭空杜撰的虚构人物维持三界统治的《共主本纪》,今日却躺在几位足以完全掌控三界的至强者们的面前。

  而对于这两本书典,几位至强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目光当中,反而充满了肃穆之色。

  这不只是对于余琛,更是对于……这个计划本身!

  沉默之中,镇元子首先清了清嗓子,看向众人,然后对着余修拱手道:“前辈,局势一如我们先前所料,人界的整个天下,上到圣地世家,下到百姓苍生,都在讨论陛下之名——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有条不紊。”

  他说完以后,一旁的张百忍和姬天明也是开口汇报,说地府和天界同样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大伙儿都对于余琛这位甚少露面的陛下,反响热烈。

  甚至已经有好事之人,开始用余琛之名,虚构一些《共主本纪》中并不存在的桥段。

  亦或者《本纪》中一句一笔带过的话,也被他们发挥想象力,编排出一大堆惊心动魄的桥段出来。

  不保证真实,但足够刺激。

  而对于此,三位帝主非但没有任何愤怒,反而……乐见其成。

  余修听完了他们的话,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继续开口道:“民意热烈,但不持久,你们要时刻关注,在陛下的讨论度下降的时候,发布新的《共主本纪》,让陛下之名,时刻有人诵念!”

  顿了顿,他喝了一口茶,继续开口道:“如有必要之时,可编排一些……花边桥段,你们也应当知晓,天下人比起严肃的史实,更喜欢这些。”

  三人这般一听,皆是面露难色,“若是陛下归来,问责起来……”

  “他也得能回来,才能问责才是!”余修摆了摆手:“放手去做吧。”

  三位帝主这才点头,也是认同。

  ——为了保持余琛这个名字在天地人三界当中的热度,他们已经决定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了。

  毕竟,他们如今所做的这一切,无论是突然宣扬余琛之名也好,还有那两本《共主本纪》也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余琛能够顺利归来。

  他回来了,方才有希望!

第1113章 灯塔计划,太初之变(4k)

  镇元子伸出手来,往虚空轻轻一点。

  刹那之间,光晕涌动。

  只看那翻涌的光芒之间,虚幻的三界呈现在几人的面前。

  尽管只有几尺方圆,但其中却蕴含了天地人三界的山川大河,城池宫阙,无数生灵。

  庞杂的,难以计其数量的声音,犹如蝇蚊环绕一般响彻在众人的耳旁。

  侧耳一听。

  “怎么可能是真的呀?若是真的,过往千年万年,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听闻过余琛这个名字?”

  “就是,简直就是贻笑大方,而且修行是要靠根骨天赋的懂吧?你看现在那些天才子弟,哪儿有十多岁还没有开始修炼的?一个小小的看坟人,灵慧早已闭塞,根骨早已定型,怎么可能如那本纪中所说,一路横推,君临天下?”

  “可……我家老师认识一位大人物,据说是已经活了超过十万年,他曾向那位老人家求教,那位老人家却是承认了本纪真实……”

  “哪位大人物?”

  “这个……老师不愿说。”

  “那就是没有!以讹传讹罢了!”

  “可……为什么呢?如果说并不存在这么一个人,那上头怎么会大张旗鼓发布这本《共主本纪》呢?”

  “造神呗,创造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明,用来维持统治。”

  “得了吧,他们没必要这样干,在绝对的力量镇压下,不需要这些花狸狐哨。”

  “……”

  笼罩整个三界的幻影模型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这样的声音。

  都是三界的生灵在讨论那位“共主”的真伪。

  有人信,有人不信。

  但这对于房中的几位帝主而言,并不重要。

  他们也不会小气到和那些目光短浅的生灵计较。

  对于镇元子等人而言,他们需要的只有一个效果——余琛的名字,尽可能多的出现在无数生灵的耳朵中。

  ——无论是相信,敬佩,怀疑,不屑一顾……都不重要。

  只要,所有人都在“传颂”他的名字。

  那才重要。

  这就是共主本纪的真实目的。

  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不是为了造神创神,更不是为了维持统治——三界的统治,无比稳固,三位帝主掌控着绝对的力量和无力,不需要任何花里胡哨的手段辅助。

  而所谓的“传颂”余琛之名,也是余修和四位帝主商量过后的,认为能够帮助余琛回到太初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颂名。

  在练炁界的顶端,和世俗的情况,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别说余琛,哪怕是就是天人们,都已入道诸天,合道苍穹。

  因此哪怕除开他们自身的手段以外,也有一些在寻常生灵看来天方夜谭的本领。

  比如一位天人,哪怕相隔在千千万万里之外,只要有人呼唤他的名字,冥冥当中都会有所感应。

  更不要提余琛了。

  时至如今,到了他这个境界,只要他在太初世界之内,任何人提及他的名字,都会被他清除地知晓。

  所以,众人方才相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按照余修所说,先前余琛往太初的残骸当中加了一点料,以反世之力为幌子,将某些东西伸伸埋藏进了太初的躯体。

  而只要太初将这些隐藏的安排连同着他的残躯一同融合,那一刻,必定会出现一些损伤。

  这种损伤也绝对会影响他对整个太初世界的封锁。

  虽然可能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可这一瞬间,也绝对存在——那是封锁整个太初世界露出漏洞的一瞬间。

  但几人担心的是,余琛能不能够凭借这一瞬间的破绽,重新从太初世界之外杀回来。

  ——这一点谁都没有办法确定和保证。

  所以就有了眼前的局面。

  被镇元子称为“灯塔计划”。

  听起来玄虚,但实际上并不多么复杂。

  就是让天地人三界上下无数生灵,全部都呼唤和称颂余琛的名字。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照单全收。

  日日夜夜,反反复复。

  而只要这种情况能一直维持下去,那么等到太初露出破绽的那一刻,等到太初世界中的气息泄露出去的那一刻,这些呼唤就会如无比璀璨和明亮的灯塔那样,瞬间指引在无尽的时空乱海中游荡的余琛!

  让他……找到回来的路!

  这就是《共主本纪》背后隐藏的真正的计划!

  当然,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别的更加高效的方法——因为如今的三界,几乎可以说是几位地主的独裁,绝对的力量差距之下,他们几乎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一界的命运和发展。

  所以他们开始打算强行发布命令,就像当初全面进入战备状态时那样,让所有的生灵轮番呼唤余琛之名,日夜不停,成为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的寻常之事——这对于三位帝主而言,并不算多么困难。

  但还未真正实施,便遭到了否决。

  其原因只有一个——太初。

  先前在那全面战备状态开始时,太初仍然处于沉睡当中,古仙一脉也被他用来收集残骸。

  所以三界大军方才能够安全平稳的发展。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古仙一脉已经覆灭,可太初醒了。

  哪怕他短时间内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动作,但他很可能掌控着整个太初世界的一切观测的权柄。

  若是让他发现三界集体称颂余琛这件事的话……谁也保不准那个家伙会不会出手阻挠。

  ——太初甚至不需要知晓他们究竟是在干什么,只要三位帝主想做的事,他倾尽全力去阻止就够了。

  所以如此目的性极强的“计划”,被三位帝主和余修稍微思虑一下,便搁置了下去。

  转而发行了那《共主本纪》,当做笑谈。

  在这种有质疑,有不屑,有嗤笑的天下对于余琛的反应中,几人的目的被完全掩盖,沉入迷雾当中。

  最后,因为几位帝主并不知晓太初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将加了料的残骸融入他的身躯当中,所以他们也不知晓那个破绽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所以他们必须要让余琛的热度在三界中继续维持下去。

  一旦稍微有跌落,便要放出新的故事和情报,把热度拉回来。

  这也是余修让三位帝主必要时可以编排一些子虚乌有的花边故事的原因。

  这个时候,名声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一番相聚以后,几位帝主商定了下来,撤去了结界,各回各家。

  而那灯塔计划,依旧继续执行。

  天下闲人在完全不清楚一切的情况之下,继续被那一本《共主本纪》所吸引注意。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两三个月,余琛的热度稍微消退一些以后,第三本《共主本纪》发布,又是将稍微沉寂一些的共主之名,再一次被提及了起来。

  甚至那民间很多好事之人,还牵头成立了“共主研究会”,一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研究这共主本纪当中所说的真实性。

  时间,就在这样平淡无声中继续流淌。

  而直到共主本纪中关于余琛的故事全部都已经讲完,那太初所谓的“破绽”,也还并没有露出来。

  也就是说,还没有到时候。

  随着余琛一生的故事的终结,这场持续了两三年的热潮,也逐渐开始消退而去。

  但三界不可能任由这个结果的发生,于是,在厚厚的十多本《共主本纪》以后,各种外传频发而出。

  都是关于那位共主平生的一些奇闻轶事。

  比如什么风流倜傥,四处留情,与各位仙子魔女的爱恨情仇;比如什么其实拥有神秘身世,实际上并非什么看坟人而是落魄的世家公子,还被未婚妻退过婚;比如什么和同父异母的妹妹的禁忌之恋;比如真实癖好喜欢他人之妻……

  同样,出于求生欲,三位帝主让这些外传也都明确标明了出处只是“野史传闻”。

  可老百姓哪儿管你那么多,先前的十几本《共主本纪》,不管他们信不信,信了几分,都已经在他们的印象里树立起了一个恢宏伟岸的形象。

  草莽出身,机缘逆天,一路横推,君临天下,使之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望其项背。

  而这会儿,这样一个天高一般的大人物,却有这么多堪称炸裂的八卦。

  毫不出乎预料的,这些八卦一出,瞬间引起了空前的热潮。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八卦。

  吃起瓜来,大伙儿可是热情高涨。

  ——先前那些后人根据本纪编造的故事,纵是更加刺激,但大伙儿也晓得那是假的,意淫而已。

  但现在,出自上头官方亲笔编写的外传,哪怕同样在真实性上含糊其辞,却多了无数可信度!

  贵在真实!

  一来二去之下,除了那些早就认识余琛的古老之人,其余生灵早已是被这繁花入眼一般的奇闻异事给迷了眼。

  而与此同时,远在三界之外,茫茫域外当中。

  当初那古仙王的老巢所在之处,一副无比瑰丽的奇异景象,正缓缓的发生着。

  只看那无尽的混沌和污秽就好像滚滚的汪洋大海一样,而在这汪洋之上,是一枚枚迸发出无尽璀璨光晕的水晶残骸,像一枚枚太阳那样横亘其上。

  威严!

  肃穆!

  伟大!

  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