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副本:开局我为道祖牵青牛 第18章

作者:扶摇入画来

  “免得又被人打扰。”

  尹文子连连点头,心中感动。

  自家祖师心思敏锐,谁怀好意,谁怀恶意,当真是看的清清楚楚。

  有此祖师,道门何愁不兴?

  “祖师,且随我来。”

  尹文子头前带路,领着陆歌朝祖师堂外而去。

  众多道家弟子跟随其后。

  道家慎子走到门口之时,看了一眼淳于髡。

  “吾即是赵国人。”

  “如何去赵国,就不需要外人告知了。”

  “祖师之事,乃是我道家大事。”

  “若再敢妄言,插手其中,休怪我不客气。”

  尹文子如今为道家魁首,所言所行便是代表道家的意志。

  他想要留下陆歌,便是道家想要留下陆歌。

  如果是陆歌自己坚持要走,那他们无话可说。

  但若是外人插手其中,蛊惑祖师。

  那道家也不是吃素的。

  稷下学宫之中,有诸多楼阁别院。

  道家乃当世主流。

  别看孟子,荀子接力,壮大儒家门楣。

  但现在各国还是选择黄老之道治国。

  所以在稷下学宫内,道家也是地盘最大的。

  “祖师,此地名为道德院。”

  “您可居住于此。”

  半路上,尹文子让众多道家弟子散去。

  只有他自己,还有其他四位道家长老跟随。

  带着陆歌来到一座小院之中,尹文子热情介绍。

  “你们倒是有些本事的。”

  陆歌看着眼前小院,忍不住感叹。

  这道德院中之景,与老聃故里几乎一模一样。

  陆歌站在院子门口,恍惚间好似看到老聃站在屋门笑看自己,青牛在牛棚之中哞哞叫,催促自己牵他出去吃草。

  “祖师喜欢就好。”

  “祖师当年故居,早已毁于战火之中。”

  “这些还是环渊探索祖师故里,又以道法复现过往,这才对祖师故里有了认知,而后在此重建。”

  尹文子笑着解释道。

  陆歌点点头,迈步进入院中,来到古树之下。

  “这里缺了一把躺椅。”

  “当年我就是在这里,被牛兄点破迷障,就此得道长生。”

  “只不过如今再见,已然物是人非。”

  陆歌有些惆怅。

  虽然情景一般无二,但院子终究不是以前的那座,这古树也不是从前的那棵。

  时光流转,再难追回。

  尹文子听着陆歌的话,眼中惊愕,转头与其他道家长老对视。

  你们刚才听到了么?

  祖师说他已得道长生。

  嗯嗯,听到了听到了。

  不愧是祖师,果然厉害。

  咱们必须想尽一切法子,将祖师留下。

  这一次,咱们定要压过儒家。

  几人眼神交流,颇为默契。

  另一边陆歌稍微感怀了一下过往,便立刻恢复过来。

  太上忘情之道,乃是自身意志凌驾于诸般情绪之上。

  绝不会让七情六欲主宰自身思想及行为。

  这是人性,神性并存,然神性又略微压制人性的修心法门。

  “对了,到现在我也就认识你一个。”

  “这几位你不介绍一下?”

  陆歌看向其他几人,朝尹文子问道。

  尹文子赶忙开口道:“这几位皆是道门如今之顶梁。”

  “这位是慎到。”

  慎到拱手道:“见过祖师,弟子便是赵国人。”

  “祖师若是对赵国有兴趣,问我即可,无需听从外人之言。”

  陆歌点点头,没有开口。

  “这位是田骈,乃是齐国本地人。”

  “这位是宋钘(音同刑),乃宋国人。”

  “这位是环渊,楚国人。”

  “世人皆称呼我等为道家五老。”

  “我虽领道家魁首之职,但诸事万千,难以尽数统领。”

  “全靠他们辅佐,道家方才能维持。”

  陆歌一一扫过他们,好家伙,这几个名字听着好像很陌生。

  但是只要百度一下,那全都是可以称子的人物。

  只可惜,春秋战国之时的大佬实在太多,风采太盛。

  这几位也被压得难以扬名。

  特别是近百年时光,一个孟子,一个荀子,几乎就压得同时代人物都成了背景板。

  “好,我都认识了。”

  “现在说正事。”

  “我要去赵国,你们找个人给我带路即可。”

  尹文子心中焦急,忍不住问道:“祖师,赵国有谁啊,你为何非要去不可?”

第18章 天归天,人归人,儒家大神通,天人相分

  有未来的天下共主。

  有未来的人皇至尊。

  但陆歌没有说,毕竟这话说出去,大概也是不会有人信的。

  即便现在道家奉他为祖师。

  这种事,当初老子,孔子都不知道,你就知道了?

  “你们好像很不希望我离去?”

  陆歌直接开门见山道。

  尹文子面色微微泛红,但还是点了点头。

  “祖师既然明言,那我也就不遮遮掩掩了。”

  “实不相瞒,如今道家的日子苦啊。”

  “虽然各国依旧还是以黄老之道治国,但近百年时光,儒家逐渐崛起,道家却日渐衰败。”

  尹文子叹息一声,满是心酸无奈。

  “前有儒家孟子,悟得大神通浩然正气,压得诸子百家难以抬头。”

  “如今又有荀子,连任三代学宫祭酒,且也身怀大神通天人相分。”

  “那神通讲究个天归天,人归人。”

  “一旦施展开来,便能让我等与天地大道隔离,使我等用不出神通。”

  “我等所悟神通,实在难以与之抗衡。”

  “如今祖师降临,弟子等无能,只盼祖师能撑我道家门面。”

  陆歌听得一愣一愣的。

  “支撑道家门面?”

  陆歌指了指自己。

  “你们怕是太看得起我了。”

  “大伙都是自家人,我也不怕告诉你们。”

  “我的确是领悟了大神通,其名长生不老。”

  “但它没啥战斗能力啊。”

  “指望我撑门面,我咋撑?”

  “让我熬死他们?看看谁活得更久?”

  老聃之前所讲修行之道,乃是囊括古今未来。

  春秋战国之修行,还未出现炼气,炼体等等法门。

  如今修行之主流,还是靠感悟天地大道,领悟自身神通。

  而神通修行的最大缺点,就是如果不曾领悟长生不老,那寿元一到,该死还得死。

  不过它也是有优点的。

  那就是战斗力强。

  后世修行,炼丹炼气,虽可稳定延续寿元,甚至抵达长生。

  但若是与神通修行者战斗起来,必输无疑。

  即便你术法万千,法宝无穷,但终有法力耗尽之时。

  而神通修行,乃是以心驾驭天地大道。

  吾心不死,神通则浩瀚不绝,永无休止。

  现在道家指望陆歌撑门面,可陆歌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虽身怀长生不老的大神通,寿元再无限制。

  可这门大神通,没有半点战斗力。

  自己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一门北斗注死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