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122章

作者:菠萝蜜多羊

  “皇太孙殿下之策,思虑之周详、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臣魏征,为官数十年,见过俊杰无数。”

  “今日亦不得不由衷赞佩,殿下年纪虽幼,智谋韬略已深不可测,真乃国之祥瑞,未来明君之象!”

  “如此可为大唐圣孙!”

  “好圣孙,可旺大唐三代。”

  旁边的李世民,嘴角都快压不住笑意。

  自家看重的皇太孙得到众臣如此称赞,他面上也格外有光。

  他捋了捋胡须,唇角勾起,略显得意。

  好圣孙可旺大唐三代?

  李世民面上还是一副淡然模样。

  “你们啊,都太夸他了。”

  “大孙年纪还小,经不得夸!”

  房玄龄三人面面相觑,看了一眼笑眯眯的李易以及嘴角压不住的李世民,心里有些无奈。

  陛下,皇太孙比你淡定多了。

  ................

  约莫三日后。

  “里正,咱们这么多人聚集过来,是干嘛啊?”

  “是啊,我家里的田还没有弄完呢。”

  “不错,咱们都不能在这耽搁时间,那田里的小龙鰝都太多了,不早点处理,只怕是要毁坏了田地。”

  “......”

  一群农户围着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头,不停的抱怨。

  对于他们这些普通的农户而言,每日的时间极为宝贵,挤出一些时间过来,便要少些时间在农田上。

  那老头捋了捋胡须,大笑道。

  “你们不用担心农田里的小龙鰝泛滥的问题了。”

  “今日我把你们叫来,就是因为此事。”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盯着王家村里正。

  王家村里正迎着众人的目光,面容严肃的朝着长安所在的方向拱了拱手。

  “蒙陛下、皇太孙圣恩,太孙殿下已想出了对策。”

  “凡是我大唐百姓抓捕小龙鰝逮捕千斤者,抵今岁丁税粟一石。”

  他的话音落下,一众百姓闻言顿时惊呼起来。

  “还有这等好事?!”

  “这田里、河里许多小龙鰝,咱们要抓一千斤,也不是太难,这是皇太孙开恩啊。”

  “嘶!能抵得上一石,当真是太划算了。”

  “......”

  一众农户兴奋起来,脸上满是欣喜。

  对他们而言,那劳什子的小龙鰝根本不值钱,简直害虫一样。

  但是现在,能抵得上一石的粮食,倒真是意外之喜。

  那里正笑呵呵道。

  “都安静。”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看向里正。

  这里正继续道。

  “皇太孙还弄了一个竹笼,方便大家捕捉小龙鰝用,你们看,就是这样。”

  他指了指身后的一个竹笼子。

  众人其实早就看到了他身后的笼子,只是有些好奇,也没有多问。

  眼下听闻这是皇太孙弄出来给他们捕捉小龙鰝的,一个个顿时欢天喜地起来。

  “皇太孙真是体恤咱们老百姓啊。”

  “不错,俺听说皇太孙那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小小年纪,就懂得天文地理,无所不精。”

  “皇太孙真是神童啊,以后有皇太孙做皇帝,有咱们的好日子过了。”

  “皇太孙千岁!”

  “......”

  如这般场景,在关中各个州府都处处可见。

  皇太孙的威名伴随着大家拿到千斤小龙鰝去衙门换取抵一石岁粮的凭证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

  “又让这小子出风头了。”李泰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嫉妒,“这分明是朝廷和父皇的功劳,怎么能算在那臭小子头上?”

  “父皇,太偏心了!”

  最近李易在民间的声望日渐上涨,可是让他心里嫉妒的发狂。

  这小兔崽子,怎么运气就这么好呢?

  .....................

  “易儿这次事情办得好啊。”

  “父皇还有群臣对他很是称赞。”

  李承乾满面红光。

  他刚刚从甘露殿回来,被众臣吹捧了一番教子有功,顿时有些飘飘然。

  旁边的苏氏笑眯眯道。

  “那当然,那可是我的儿子。”

  李承乾挠了挠头,忽然又有些颓然起来。

  MD,以前顶多被父亲骂不成器。

  现在儿子这么优秀,父皇动不动就要点他一下。

  话说这皇太孙当的这么好,他这老父亲该不会当太子一直当到死吧?

第127章 以前你叫我大侄子,我不挑你理,现在你该叫我什么?

  约莫数日后。

  最新一期的《大唐周报》出刊。

  此时的《大唐周报》经过一时间的发酵,已然成为了关中第一读物,甚至还催生出了“读报人”这个职业。

  因为大部分百姓不识字,但是又喜欢看《大唐周报》上的《西游记》,便有人以此为点子,买来一份报纸,读给众人听,换取些许茶水钱。

  这一期《大唐周报》却是跟以往不一般,先是在头版公布了一番有关小龙鰝捕捞抵税的政策,而后又刊登了一则古怪消息,引得众人瞩目。

  “这隆昌号酒楼又是什么?”

  “这酒楼是新开的吧,当真是好大的声势,居然能够让《大唐周报》为其宣传。”

  “全大唐第一家小龙鰝酒楼?这小龙鰝还能吃?”

  “......”

  酒馆内,一众人捧着报纸,高谈阔论。

  酒馆的掌柜早就见怪不怪。

  自从报纸发行之后,他酒馆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毕竟,这些人拿了报纸之后又喜欢凑到一块聊天。

  酒馆、茶馆便是最合适的地方。

  “诶,你们说这新闻是不是噱头,这劳什子的小龙鰝也能吃?”

  “这谁知道呢,说不定也不好吃。”

  “能吃不能吃不知道,我就想知道它是怎么能登上《大唐周报》的。”

  “......”

  众人议论纷纷。

  “嘶!你们看了没下面这一行字,皇太孙自创菜式,倾情推荐,这是什么意思?这小龙鰝的吃法莫非是皇太孙研究的?”

  一人忽然高声道。

  其余等人一怔,旋即继续往下看去,他们看的没这人快,不过现在也看到了。

  “乖乖,这也就是说皇太孙自己已经吃过了,还弄出了好几种做法!看来这小龙鰝的确好吃?”

  “竟然是皇太孙研制,那是咸是淡,我得去尝尝。”

  “说的不错,我也要!”

  “皇太孙殿下都觉得好吃,那肯定好吃!”

  “这酒楼什么时候开张?”

  “好像是三日后。”

  “......”

  .................

  隆昌号小龙鰝酒楼一口气在长安开了十家,覆盖了长安最富贵、最奢侈的地段。

  一时间,客如云来。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过来。

  能过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背后隆昌号站着的那位皇太孙。

  隆昌号酒楼。

  伙计们端着热气腾腾、红艳油亮的大盘麻辣小龙鰝或蒜香小龙鰝,走上楼。

  那股混合着从未闻过的浓郁辛香、蒜香和奇异鲜味的香气,瞬间如无形的钩子,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嗅觉。

  “嚯!这味儿…冲鼻子,可咋这么香?!”

  “瞧那颜色,跟烧红的炭似的,真敢吃啊?”

  “皇太孙说好吃,今天我非得尝尝!”

  一众食客满脸期待。

  在伙计们的示范之下。

  食客们小心翼翼地学着伙计的示范,笨拙地剥开那坚硬赤红的甲壳。

  当第一口裹满酱汁的白嫩虾肉送入口中。

  “哎呀!嚯嚯嚯!这......这是什么味道?!”

  “握草,好吃!”

  “这味儿......过瘾!真他娘的过瘾!”

  “这个好!蒜香扑鼻,油润鲜香,越吃越想吃......”

  “是极是极!蘸点这汤汁,啧啧,比那蒸蟹也不遑多让!”

  众人本来抱着期待的脸上顿时满是激动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