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90章

作者:菠萝蜜多羊

  “骨利设刚刚算下来的纸还在那儿,你们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众人闻言,对视一眼,纷纷围聚过去。

  便是五大三粗的程咬金、尉迟敬德也不例外。

  众人聚在一张小小的桌子面前。

  长孙无忌将草稿纸拿起,七八双眼睛盯在一处。

  从最开始的数字,一,二,四开始,渐渐到一百零四万八千五百七十六,再到第二十八个格子,一亿三千四百二十一万七千七百二十八。

  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长孙无忌目瞪口呆。

  “区区一个围棋棋盘,从一开始,居然能翻倍到这等天文数字。”

  房玄龄捋了捋胡须,脸色凝重。

  “赵国公,这还没结束呢。”

  “三百多个格子,还差着远呢。”

  其余等人闻言,又是面露震惊。

  对啊,这才二十八个格子,再往下,岂不是......

  众人面面相觑,忽然有些明白过来,骨利设刚刚那些话的意思。

  忽然,一个大嗓门震惊道。

  “俺娘咧,这下面居然都用上了兆。”

  众人一惊,继续往下看去。

  一道道触目心惊的笔迹出现。

  一个又一个常人连用都用不到的计数出现。

  甚至还有京、垓。

  众人看的目瞪口呆,也明白过来为何骨利设算的汗流浃背。

  他们一直往下看,直到看到第六十个格子一片空白。

  骨利设算不下去了。

  再算下去,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述那个庞大的数字。

  殿内陷入寂静。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均是面露震惊。

  难怪刚刚皇帝如此淡定。

  这都没过一百个格子,就把骨利设算崩溃,把大唐现有的计数法算到了极限。

  而围棋棋盘可得有三百多个格子。

  殿内死寂许久。

  长孙无忌才语气复杂道。

  “皇长孙殿下天纵之才,竟能想到如此难题。”

  房玄龄精神矍铄,面色凛然。

  “还不止呢,刚刚陛下可是说皇长孙殿下已经算出了最终的答案,真是后生可畏。”

  魏征捻着胡须,沉吟道。

  “皇长孙殿下惊才绝艳,最难得是年龄尚小,也不知道待到皇长孙殿下长大,又是何等天才。”

  程咬金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他铜铃般的眼睛瞪得老大,嚷嚷起来。

  “皇长孙殿下这心思,真是比那七窍玲珑心还多一窍!”

  “六岁娃儿,咋能想出来这么吓人的玩意?”

  “俺老程活了半辈子,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娘的,回去又想揍孙子了。”

  旁边的尉迟敬德也是深以为然点点头。

  “皇长孙殿下太聪明了,生孙当如皇长孙殿下,我家那小子着实不成器。”

  其余等人纷纷苦笑。

  他们自家的孙子,平日里都觉得挺不错,跟皇长孙殿下一比起来,简直差十万八千里。

  这特么六岁?

  李世民见状,心里暗爽,不动声色道。

  “大孙还是个孩子!”

  “你们可别把他夸上天了,小心他骄傲自满。”

  “有时候想想,这天才得多有才,能叫天才啊!”

  “你们都忘记啦,前朝杨广,少聪慧,七岁能诗,文武双全,后面不也是骄傲自大,犯下诸多蠢事。”

  “这神童年轻的时候,还得要时刻雕琢。”

  “大孙是璞玉,朕可是时时刻刻不敢放松,向来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众人闻言,均是听出皇帝对皇长孙的重视。

  虽然太子李承乾不受皇帝喜爱,但是这位皇长孙显然简在帝心。

  长孙无忌笑呵呵道。

  “陛下勿要忧心。”

  “皇长孙殿下不是前朝的杨广,殿下是当了六年的皇长孙。”

  “自幼在陛下圣明熏陶下,三更睡,五更醒,饱读经典,六岁能诗,天纵奇才。”

  “更是风里进,雨里出,六部办差,民间赈灾,外省民间闯荡出来的铁骨头,硬汉子。”

  “如今更是独创计数法,一己之力改革算学。”

  “可谓是文体两开花,日后必然是圣明之主。”

第90章 皇长孙殿下的著作!

  李世民唇角抑制不住的笑意,在脸上渐渐扩散。

  对他这等年纪的老人而言,夸他不如夸其子孙来的让人高兴。

  长孙无忌的话,算是挠到了痒处,让他心里甚爽。

  其余等官员也是纷纷称赞起皇长孙的聪慧来。

  他们也不傻,别看皇帝嘴上一副不能夸耀大孙,以防其骄傲自满的模样,但是凡是夸赞皇长孙殿下的话,陛下可是照单全收,听得眉开眼笑。

  ............

  很快,薛延陀使者求亲失败的消息传出去。

  而与此同时,那道用来为难骨利设的围棋数字题,犹如旋风一般在长安疯传。

  李易则是很快编撰了一套有关“李氏数字”和科学计数法的书籍,利用活字印刷术将其大量印刷。

  这些书籍,普通人不感兴趣。

  但是那些研究算学的,却是如获至宝。

  孔颖达颇为严肃的背着手在国子监内转悠了一圈,旋即才慢慢踱步返回自家的办公之所。

  他回到屋子后坐了没多久,门很快便被敲响。

  孔颖达沉吟道。

  “进来吧。”

  门打开,好几个面容清癯、身着儒袍的中年人面带震撼的走进来。

  孔颖达一愣。

  这几个都是他国子监的算学博士。

  他当然是认识的。

  “孔祭酒......”为首那中年人有些激动道,“我大唐出了个惊世奇才。”

  其余几人也是纷纷颔首,面带亢奋。

  孔颖达一愣,倒是没什么表情变化。

  国子监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奇才。

  他捋了捋胡须,笑呵呵道。

  “哦?怎么回事?”

  “王博士,你说来听听。”

  王博士连忙上前将手中的一套薄薄的册子放到孔颖达面前。

  “孔祭酒请看此册。”

  孔颖达一愣,下意识的接过看了几眼。

  封面上写着《数术新编》四个字。

  难道是跟算学有关?

  孔颖达心里嘀咕,将其翻开,顿时一怔。

  只看得上面写着乱七八糟的符号,一堆看不懂的字符。

  孔颖达眉头一皱。

  这都什么玩意?

  他抬头看了一眼几个算学博士,只见几人均是面色激动的看着他。

  孔颖达若有所思,知道这几个博士不会来消遣他。

  他耐着性子,仔细的看下去。

  孔颖达抬起头来,脸上满是震惊。

  “此《数术新编》是出自谁之手?”

  王博士笑道。

  “是出自皇长孙殿下之手。”

  “什么?”孔颖达闻言倒吸一口冷气,满脸震惊。

  即便是他这个闻名天下的大儒,也有些淡定不下来。

  那不才六岁吗?

  这等深奥精妙的《数术新编》,居然是皇长孙的著作?

  儒家讲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这位皇长孙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立言!

  立言可不是随便写本书就叫立言的。

  唯有能够影响到后世,为后人传颂,才能称之为立言。

  显然,这本《数术新编》做到了。

  孔颖达虽然不是专研算学,但是作为圣人子嗣,精研经典,对算学也是手到擒来。

  这本《数术新编》,正因为他看的懂,所以才明白过来其意义所在。

  他捋了捋胡须,语气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