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第468章

作者:海风有多久

  提到“厉归真”这个名字,院中热闹的气氛稍微冷却了一些。

  张海祥跟着感慨道:

  “是啊,厉前辈一人一剑,斩杀海中巨怪,那才是真正的神仙手段,可惜天妒英才……”

  “我听说,厉前辈当年正是将气功与剑法融合,才达到传说中的‘内景外显’境界,他现在要是活着,应该会尝试冲击更高层次的武学境界了吧?”

  陈子振眼中也充满了向往和可惜。

  “谁跟你们说他一定死了?”

  董云川冷不丁冒出一句,眼神瞟了瞟方诚:

  “再说,以阿诚现在表现出来的潜质,不见得比当年的厉前辈差。”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方诚身上。

  那眼神,从最初的震惊,慢慢转变为一种殷切的期许。

  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那条被斩断的道路,重新延续下去的希望。

  董云川忽然咳嗽一声,正了正脸色,说道:

  “阿诚,你上次在办公室问我的那个问题,我和马师兄已经商量过了。”

  说着,他转过头,看向马建国。

  马建国和他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接过话题,语气变得严肃:

  “阿诚,关于厉归真前辈的事情,我父亲曾经和我讲过一些。虽然我也所知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选择走的,就是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

第386章 解锁新技能,掌法的奥义

  马建国环视一圈几位老友,目光落在方诚身上,沉声开口:

  “你对世家和异人应该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他们的力量来源五花八门。”

  “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血脉天赋,得天独厚;有的是因为某种特殊遭遇,偶然触发变异,从而获得超乎常人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想要深入挖掘其潜力,最终都需要通过‘冥想’来不断加深对自身异能本源的感知和掌控。”

  “而我们传统武学中的气功,尤其是从‘真元铸鼎’层次迈向‘内景外显’的关键突破,也需要一种与‘冥想’相似的‘观想法门’。”

  说到这,马建国顿了顿,稍作斟酌。

  “这个法门,我在你第一次来研究会时,便已向你提起过。”

  “两种冥想方式似乎有共通之处,但本质截然不同。具体如何,我现在没法向你详细描述。”

  “你只要记住一点,武者的‘观想法门’,是对自身‘精气神’三宝合一的凝炼与升华,是将自身的生命能量修炼到极致,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马建国加重语气,强调道: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武者自身持之以恒的苦修,而并非天赋异禀的血脉或偶然的变异,也不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佛。”

  吴德旺也适时补充道:

  “夏国数千年历史中,有确切记载达到‘内景外显’这种至高层次的武者,寥寥无几,多半只存在于传说中。”

  “而在近两百年间,真正被官方证实达到此境界的,只有厉归真前辈一人。”

  “就算他拥有某个世家传承或者异变产生的天赋能力,那也仅仅是锦上添花,加快修炼速度而已。”

  “所以,阿诚……”

  马建国接过话,看着方诚,眼神中充满了肯定与期许:

  “你无需担心将来身体检测数值异常,会被特搜队当成异类。你走的路,其实和厉前辈一样,是最纯粹、最正统的武道之路!”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又继续说道:

  “过段时间,我家那小子不是要参加特搜队的复试体检吗?”

  “到时候,我陪他去一趟特搜队总部,顺便找里面的老熟人打个招呼,给你也备个案,登记成‘古武学传承者’。”

  “这样一来,以后就算你展露出一些过人的能力,也有个合理说法,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

  张海祥一拍胸脯,声若洪钟:

  “特搜队里也有我几个不成器的徒弟,我跟他们打声招呼,看谁敢找我们武学研究会未来顶梁柱的麻烦!”

  “没错,谁敢动你,先问问我们这几把老骨头答不答应!”

  吴德旺和陈子振也纷纷点头,表示全力支持。

  他们以前也曾对方诚的来历有过猜测,但此刻,所有的疑虑都已烟消云散。

  除开这惊世骇俗的武学天赋,眼前这个年轻人待人接物,谦逊有礼,温润如玉。

  如果有人说他是那种精神变态、杀人如麻的怪物,打死他们都不愿意相信。

  “哈哈。”

  董云川随后笑容满面地附和道:

  “阿诚,有我们这几个老家伙给你背书,你尽管放心大胆地练功。”

  “最好哪天也练到传说中的‘内景外显’层次,带着大伙去一趟特搜队总部,给那帮瞧不起练武之人的家伙开开眼,杀杀他们的威风!”

  方诚心中一暖,随即郑重起身,对着几位师长深深鞠躬抱拳:

  “多谢各位师长费心。”

  这正是他此次应邀参加武学研究会聚会,展露实力的主要目的。

  有了这几位德高望重、人脉深厚的前辈做后盾,自己未来行事无疑会方便许多。

  马建国笑着摆了摆手:“都是自己人,不说这些客套话。”

  经过这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气氛彻底热络起来。

  几位老爷子围着方诚,重新坐下来,继续探讨着各自在练武方面的经验心得。

  方诚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不时提问几句,只觉得茅塞顿开,颇有裨益。

  想到了自己之前专门学习空手道时遇到的难题。

  虽然各种招式技法已经练得极为娴熟,却始终无法解锁相关技能。

  于是,借机向几位武林前辈请教:

  “各位师长,我之前练习拳击、散打,路子都偏向刚猛,大开大合。但在实战中,我发现这种打法有时候失之灵活,变化不足。”

  “这段时间,我也在尝试练习空手道,只是‘手刀’这门技术,始终感觉不得要领,好像遇到了瓶颈。”

  “所以,我想向各位师长讨教传统武学中的掌法精髓,希望能让自己的技击之术,更进一步。”

  众人闻言,皆是微微颔首。

  “阿诚,你想学习掌法提升格斗技术,思路是对的。”

  吴德旺教授推了推眼镜,随即笑着说道:

  “不过呢,你这研究方向可搞错了。”

  “要知道空手道,古称‘唐手’,最早就是从我们夏国传到琉球,再从琉球传到东瀛。”

  “其核心格斗技术,大量借鉴了我们白鹤拳。所以,你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手刀技术,不如先看看它的源头。”

  方诚心中一动,立刻站起身,对着吴德旺一抱拳:

  “还请吴师叔不吝赐教。”

  “好。”

  吴德旺也来了兴致,爽快地答应:“我们过去那边,我给你演示一遍。”

  一行人随之来到院中的空地上,兴奋地围观两人教学。

  “拳法,我就不说了。”

  吴德旺瞅了一眼院子角落,那座缺了一大块的石灰岩假山。

  想起当初方诚那非人的一拳,明智地没有班门弄斧。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正式讲解:

  “白鹤拳,作为南派武学的重要代表,其精髓在于模仿白鹤的身形与动态。它的掌法,其实比拳法更加独特,也更加重要。”

  说话间,吴德旺已经摆开了架势,身形微沉,双臂舒展,气质陡然一变,真有几分闲云野鹤的飘逸。

  “你看,这是‘鹤嘴掌’!”

  话音未落,他五指并拢,微微弯曲,形如鹤嘴,手腕一抖,闪电般向前啄击。

  动作快而短促,带着一股锐利的劲风,直指要害。

  “这是‘摆掌’,模拟的是鹤翼扇打!”

  他手臂一横,掌心向外,以掌缘为力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横向削击。

  动作看似轻柔,却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巧劲。

  “还有‘削掌’,发力如刀……”

  “‘推掌’,借助腰马合一,形成穿透性的推力……”

  “这些招式的核心,都在于短促发劲与弧线化力的结合,配合我们门派独特的‘鸣声’呼吸法,可刚可柔,变化万千。”

  吴德旺一边讲解,一边演练。

  随着掌势的吞吐开合,他喉间不时发出一两声清越的鹤鸣,与掌风呼啸相合。

  隐约竟有种鹤唳九天,声动四野的意境。

  一套掌法演示下来,身形飘逸,行云流水,尽显名家风范。

  方诚看得目不转睛,心中豁然开朗。

  他发现,白鹤拳的这些掌法招式,与空手道的手刀、贯手在发力原理和攻击线路上,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摆掌、削掌,几乎就是手刀的变体;而鹤嘴掌,则与贯手的穿刺理念如出一辙。

  自己之前只专注于站在原地,进行手刀的劈砍动作。

  却忽略了手指、脚步变化,乃至全身各处的协调发力。

  或许,始终无法解锁技能的原因就出在此处。

  “吴师叔。”

  看着吴德旺将所有基础招式演示一遍后,方诚稍作思索,问道:

  “传统武学中的掌法,是否也包括了指法和爪功?”

  “问得好。”

  吴德旺赞许地点头:

  “从广泛意义上说,确实如此,拳是握指,掌是开指,掌法、指法、爪法,手型相似,本来就属于同源。”

  “就像这鹤拳中的招式‘鹤嘴手’,看似属于掌法,实则包含了指尖的啄击技术。”

  “而‘推掌’,在接触目标的瞬间,五指也可以顺势擒拿,由掌化爪。”

  “这在武学术语上,叫做‘掌指同源’,不落窠臼。”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解释:

  “你在搏击俱乐部上班,应该知道擂台上几乎见不到人用掌,对吧?因为用相同的力量发起攻击时,一记重拳造成的冲击力,远比一掌拍击要大得多。”

  方诚点头,这是现代搏击的共识。

  “但是。”

  吴德旺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在传统武术中,掌法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除了掌法具有极强的动作复合性,可以灵活转化成其他技法,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它与‘气’的配合。”

  吴德旺举起右手,五指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