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有多久
马东赫撇撇嘴:“老头子说了,我就是摸到个门槛而已,进去关禁闭,磨练心性,重点还是炼化真气,引导运行。”
马建国面色不变,从容说道:
“以你现在的修为,先把气功基础打扎实,能稳定做到真气外放再说其他吧。”
方诚双眼放光,有些意外地看着马东赫:
“你也能做到真气外放了?”
马东赫闻言,立刻警惕地往后缩了缩:
“你想干嘛?我可不跟你这怪物打,我那点真气还不够你一拳打散的。”
看着儿子这副没出息的模样,马建国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索性不再理他。
转而看向方诚,进入今天这次祭拜仪式的主题。
“阿诚,接下来我就传授你真正的观想法,我所说的每一个字,你都要牢牢记住。”
见方诚郑重地点头示意,他神色一肃,随后缓缓道来:
“所谓观想法,与普通的静坐冥想有着本质区别。”
“冥想,求的是一个‘静’字,是收束万念,心神归一。”
“而观想法,求的则是一个‘动’字,是在入静的基础上,以强大的精神意志,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从无到有,开辟出一个‘内景’。”
“开辟内景?”
方诚心中微动,不禁低声念叨。
“不错。”
马建国微微颔首:
“观想法的修行,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并完善你自身内景的过程。”
“至于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
他端起茶杯,先喝一口润润喉,然后正式开始讲解:
“第一步,叫做‘立意’,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你必须在自己空无一物的精神世界里,确立一个永恒不变的核心,它可以是一座山,一片海,一尊鼎,甚至一缕火焰。”
“但无论是什么,它都必须是你精神意志的最终体现,是你的‘道’之所在,也是统领全身真气运行的中枢。”
“对于我们武者来说,可以用最简单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武意’。”
“意立不住,则神散,轻则前功尽弃,重则精神错乱,走火入魔。”
方诚闻言,立刻想到了自己脑海里,那缕在黑暗中燃烧的灵性之火。
马建国放下茶杯,接着说道:
“第二步,是‘塑境’。”
“立意之后,就要以此为核心理念,不断丰富你的内景。”
“观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为你这个精神世界增添法则与细节。”
“这个过程极为漫长,需要水磨工夫,配合呼吸法不断进行炼化塑造。”
“内景越是完善真实,你的精神就越是稳固,对自身真气的掌控也就越是精妙。”
“唉。”
马东赫这时忽然叹了口气,在一旁插嘴道:
“我爸让我观想个火炉,结果我在山洞里太饿了,想着想着就变成了烤串的炉子,差点没把自己馋死。”
“闭嘴!”
马建国瞪了不成器的儿子一眼,看着他缩起脑袋。
这才重新转向方诚,讲授更深奥的法门:
“至于第三步,叫做‘真我’。”
“当你的内景大成,就可以在其中观想出一个与核心相融,能够统御内景的‘我’。”
“这个‘真我’,是你精神世界的绝对主宰,也是你毕生精神意志的凝聚,武道理念的化身。”
“到了这一步,你才算真正将‘观想法’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日后无论修行还是对敌,心念一动,‘真我’便能在内景中推演万法。”
“最终还能显现到身外世界,也就是达到‘内景外显’的境界,你的实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建国讲授的这番理论体系,可谓完整有序,逻辑严密。
让方诚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自己之前琢磨的冥想方法,更像是凭借本能的野路子,遇到问题,就用暴力手段去解决。
而马建国则为他描绘出了一幅清晰的、通往更高境界的地图。
想到这,方诚不禁问了句:
“师父,既然您说观想法非常凶险,那为什么东赫现在就能练习……”
“这混小子是个例外。”
马建国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爷爷,也就是我爹,在他几岁的时候发了疯一样,天天带他去那山洞里闭关,美其名曰‘从小培养’。”
“这小子也不知道是天赋异禀,还是傻人有傻福,居然也习惯了。”
“后来我爹走了,这小子没人管,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功夫全荒废了。”
“现在,我不过是让他把丢掉的东西重新捡起来而已。”
听到这,方诚顿时想起马东赫曾提过,特搜队有一项名为“深渊回响”的心理测试。
马东赫自称在里面把一个好像是他爷爷的鬼影,一巴掌给抽了回去。
现在想来,这爷孙俩当年的“闭关”,恐怕充满了故事。
马建国摇了摇头,转而讲起观想法的来历。
“我马家这门观想法的‘意’,乃是‘雷火鼎炉’,源自五百年前的一位先祖。”
“他本是武当山的一名道童,天资平平,唯独痴迷气功。”
“奈何苦修数十年,桩功、呼吸法都已炉火纯青,唯独在观想法的‘立意’上,始终无法入门。”
“最终无奈,只得下山还俗,娶妻生子,回乡了此残生。”
“然而,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之夜,他见到天雷劈山,引动地火,心中忽有所悟。”
“于是就在村后山中,效仿天地雷火之威,耗尽家财,开凿出一个引地下阴泉的‘水牢’。”
“他将自己囚于其中,于极静至暗之中,感悟那雷火乍现的一丝生机。”
“数月之后,他破关而出,不仅成功立下‘雷火鼎炉’的武意,更是在几年之后,一举迈入‘内景外显’的无上境界。”
“之后他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开创马氏太极一门,被当朝天子召见,封为御前侍卫统领,我马家,也因此位列保龙四大家族之一。”
第426章 观想与冥想区别,水牢闭关
“什么保龙一族,武学世家,前朝余孽罢了……”
马东赫听到这里,忍不住在一旁小声嘀咕:
“我从小到大,也没见家里多发一分钱,水电煤气费还得自己交,找个工作、考个公都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的托关系。”
他的声音虽小,马建国却听得一清二楚,当即双眼一瞪,蓄满的气势正要化作呵斥。
马东赫却脖颈一缩,抢先拿话堵了上去:
“爸,别急着骂我,我就想问问,咱们家老祖宗这么利害,跟那个叫厉归真的特搜队前任首长,到底谁更厉害?”
这一问倒把马建国给问住了,他捋着胡须,原本到了嘴边的训斥话也咽了回去。
沉吟片刻,才有些含糊地说道:
“嗯……老祖宗是一代宗师,当年受过朝廷赐封,万民敬仰,在武林中地位崇高。”
“厉前辈论本事确实也很强,他身兼重任,维护国家安全,立下汗马功劳,不过毕竟是后来者嘛。”
为了找回点场子,他清了清嗓子,补充道:
“而且,当年他为了突破瓶颈,还曾特意向我爷爷借用过咱们马家的这处风水宝地,闭关修炼观想法,才顺利晋升内景外显的境界。”
他之前那番讲述马家历史的话,虽然不乏吹嘘祖上荣耀的成分。
却也将本门观想法的核心理念——“于至阴至暗中,观想至阳至刚之雷火”,清晰地传达给了方诚。
趁着这个话头,马建国随后便仔细讲述起三个观想层次的具体修炼要点。
方诚一边凝神倾听,一边在心中将这些理论与自己平日练习冥想的经验飞速进行着对比、分析。
马建国所说的第一步“立意”,要在精神世界确立一个永恒不变的核心。
方诚立刻就想到了自己脑海中那缕燃烧不息的灵性之火。
这是否就是观想法中的“意”?
第二步“塑境”,要以核心为基础,创造一个完整的内景世界。
这又让他想起了自己利用速读技能,在精神世界里逐步搭建出的那座“记忆宫殿”。
两者看似相似,但自己的宫殿更像一个储存信息的工具、一个让意识短暂停留的房间。
而马建国口中的“内景”,听起来则像一个近乎真实的,能够自我运行的小天地。
最让他感到困惑的,是第三步“真我”。
按照马建国的说法,要在内景中观想出一个与自身武道理念、气功修为完全相融的“我”,作为这个内在世界的主宰。
方诚不确定,自己记忆宫殿里那颗神秘的金色光球,究竟算是什么?
反正平时进入其中,自己最多只能使用心灵共鸣的能力,和他人建立精神链接。
还没法做到掌控整个精神秘境,更别说按照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地改造里面的环境。
至少,这座记忆宫殿依旧笼罩在无边黑暗里,根本看不清楚它的真实全貌。
这些疑惑事关他自身最大的秘密,自然不能直接说出口。
斟酌片刻后,方诚以请教的口吻问道:
“师父,您说的‘塑境’,和利用外部环境信息,在脑中通过想象,模拟出一个依靠记忆存在的精神空间,有什么不同?”
“还有,那个‘真我’,要如何去定义和塑造?是否需要参照外物,从自然界获得灵感?”
“你的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马建国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解释道:
“这些问题,其实就涉及到观想法和普通冥想法的本质区别。”
“我们传统武学观想的,是自身内景。”
“例如,将‘丹田’观想为一片混沌的海洋,将‘意识’观想为一轮绽放光芒的太阳或月亮,将‘经脉’观想为纵横体内、奔流不息的江河。”
“通过这种具象化的想象,我们就可以更高效地吸收外在的天地元气,然后用意念引导能量在体内运行。”
“与此同时,在观想中模拟能量与身体互动的环境,不断演化,最终达到改造自身的目的,这是一条由内而生的道路。”
“而其他许多修炼体系,观想的是外部目标,走的是‘由外而内’的路子。”
“比如不少宗教门派,会让弟子观想神祇的法相、佛像的庄严。”
“再比如那些有传承的世家大族,族中子弟能借助血脉,感应到家族历代先祖凝聚成的祖灵。”
“他们通过信仰和精神共鸣的方式,向这些外部存在借来力量,壮大自身精神,进而觉醒特殊能力。”
“这条路虽然同样有很大风险,但相比之下,却比我们武者修炼的观想法要安全许多。”
“因为,他们始终有一个明确的外部目标,可以参照和依赖。”
方诚听完,低头沉思了片刻,而后抬头看向马建国,试着总结道:
“所以说到底,我们武者的观想法,是向内求索,靠自己一点点打磨和改造身体,修炼的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
“而那些依赖冥想目标的,更偏向于向外借力,实力提升多少,其实很受他们所依赖的外部存在影响,对吗?”
上一篇:边关签到十年,女帝跪求别造反
下一篇:诸天:人在遮天,炼宝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