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705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她们说绿茶是通过让男人爽来控制男人。

  哼,他们不说他们是通过让男人不爽来控制男人的。

  关于我善解人意的好妹妹被尖酸刻薄恶女人诬陷为绿茶这件事。

  谈及《无耻之徒》,全球影迷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那个擅长用暴力美学重构叙事、总能在电影中埋下无数惊喜彩蛋的电影大师。

  但张辰此次出现在首映礼的红毯上,并非因昆汀的盛名而来,真正的缘由,是影片的联合执导者伊莱罗斯。

  这部被业内视作昆汀生涯里程碑的作品,实则是两位风格鲜明的导演共同心血的结晶。

  昆汀负责构建宏大而荒诞的故事框架,将历史与虚构巧妙交织;伊莱罗斯则凭借其对惊悚元素的精准把控,负责影片中“犹太猎人”围剿纳粹的核心段落,两人的合作让《无耻混蛋》既保留了昆汀标志性的黑色幽默,又增添了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伊莱罗斯可是“哗啦帮”核心成员,这本来是个由导演、编剧、演员组成的松散团体,成员间彼此扶持、共享资源,如今早已成为好莱坞圈子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正如以往张辰的电影,“哗啦帮”会出席捧场一样,伊莱的作品,张辰这些哗啦帮成员也会到场。

  罗伯·祖姆比,雷·沃纳尔,达伦·里恩·鲍斯曼,托比·霍珀,亚历山大·阿嘉,还有张辰这个异类悉数到场。

  他们的到来,不仅是为伊莱罗斯捧场,更是对“哗啦帮”凝聚力的最好证明,成员们聚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让现场氛围愈发热烈。

  另一边,昆汀塔伦蒂诺的好友团同样星光熠熠。

  塞缪尔杰克逊身着深色西装,标志性的光头在灯光下格外显眼,他与昆汀并肩而行,两人不时低声交谈,举手投足间尽显多年的默契——作为昆汀电影中的“御用演员”,塞缪尔几乎参演了昆汀的每一部作品,此次《无耻混蛋》中他虽未出镜,却主动前来支持;

  乌玛瑟曼穿着一条红色吊带长裙,优雅的身姿宛如从《杀死比尔》的镜头中走出来一般,她与昆汀的合作早已成为影史经典,此次亮相也引发了现场粉丝的阵阵尖叫;

  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穿着牛仔外套,带着他标志性的牛仔帽,他与昆汀共同创办的“ Grindhouse”电影节,曾为无数小众电影提供了展示平台,两人的友谊在好莱坞早已传为佳话;

  制片人哈维维恩斯坦则穿着笔挺的西装,面带微笑地与现场的嘉宾寒暄,作为《无耻混蛋》的幕后推手之一,他此次到场也算是为自己的作品站台;

  此外,华语导演吴宇森也意外现身,他穿着一身中山装,虽言语不多,但与昆汀握手时的亲切姿态,尽显两位暴力美学导演间的惺惺相惜。

  没多久,昆汀塔伦蒂诺专门过来招待张辰。

  “嗨,偶像,看到你出现在这里,我真是太高兴了~”

  昆汀主动走上前,给了张辰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环太平洋》首映礼时,昆丁坦言自己是张辰的粉丝,对《飓风营救》推崇有加,自那以后,公开场合,他都称呼张辰为‘偶像’。

第622章 配合炒作

  星辰娱乐,郭凡一早走进公司,迎面就是一连串的问好。

  “郭导好~”

  “早啊,郭导~”

  “郭导吃了吗,我这里有小笼包~”

  ……

  “谢谢,谢谢~”

  “早~”

  “不用不用,我也带了早饭~”

  郭凡一路回应,一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也算一战成名。

  《地心引力》一部作品,直接跃居成为国内排名前几的导演,更是成为公司内的红人。

  以前他在星辰娱乐虽然算不上小透明,但大佬们聊天的时候,他肯定也插不上嘴,现在,已经是大佬的一员了。

  真的是今时不同往日,伴随着影片的爆火,郭凡的生活也如同按下了加速键,每一天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前,他就是纯素人,谁也不会认识他。

  可现在,他走在大街上经常会被粉丝认出来索要签名,手机里也塞满了来自各大媒体、影视公司的邀约电话,连家庭地址都被曝光了,吓得他连夜搬家。

  一个月的时间,身份地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到现在,郭凡还有种不真实感。

  他时常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恍惚间觉得像做了一场梦。

  “扣扣扣”的敲门声将郭凡的思绪拉回现实,是他的助理。

  “郭导,这是新收到的邀约,橙天娱乐的吴总邀请您共进午餐,华谊兄弟的王忠磊先生想要邀请您周末一起打高尔夫,昨天杨小蜜小姐来找了您一趟,不过您不在,她就离开了,还有李彬彬的经纪人李雪给您留了个电话,说方便的话让您回个电话,另外,这里还有一封联谊会的邀请函,邀请人是北电的学生会~”

  “哦,联谊会的邀请函拿给我看一下~”

  助理将邀请函挑出来递给郭凡,郭凡打开看了一眼,眼中露出笑意,“这帮家伙,就会胡闹~”

  这才抬头冲助理道:“除了这个联谊会,其他都帮我推了吧~”

  助理一副早知道你会这样的表情,笑着转身离开。

  至于郭凡为什么独独留下了那封联谊会的邀请函,也很简单,因为这次聚会的主体是《环太平洋》时临时招募的那些北电学生。

  当时张辰为了记录拍摄科幻大片里遇到的坑,特意从北电招了20名学生,这些学生唯一要做的就是将《环太平洋》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

  郭凡当时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

  电影拍摄结束后,剧组解散了,这些学生又重新回到北电,但和郭凡的联系却没有断,经常举行聚会。

  只不过之前,郭凡也只是副导演,和他们的地位差距并不大。

  这次聚会前郭凡突然变成了知名导演,这些学生们也不知道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他。

  还能像从前那样叫郭哥吗?

  会不会被挑理?

  然后就有人提议,要不我们发个正式的邀请函吧,于是就有这一出。

  郭凡是个聪明人,这两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很多,他自己也想了很多。

  媒体给他冠以‘科幻电影接班人’的称号,称他是继张辰之后,国内科幻电影拍的最好的导演。

  这点他还能勉强接受,因为国内除了张辰和他,压根没有第三个导演拍科幻片。

  大概是从首映礼开始吧,明星们对她的态度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很多以前压根见不到的明星会莫名其妙的偶遇,尤其是一些以前高不可攀的女明星,现在也对他表示出了极大的好感,各种暗示明示,搞暧昧……

  郭凡经常得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才能全身而退。

  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还特意请教过宁昊,宁昊笑而不语,最终送给他一句‘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什么意思?

  理工男一头雾水。

  像刚才这样,以各种各样的名义邀请他参加各种聚会的,每天都能收到不少,郭凡干脆一律拒绝。

  但总有躲不过去的时候,《釜山行》首映礼的时候大家还是碰面了。

  郭凡从来没想过会有影视公司的老总和他兄弟相称,热情的不得了,言语间满是合作的诚意与拉拢的意味。

  尤其是在得知郭凡并没有和星辰娱乐签约后,这些影视公司的大佬眼睛里都闪着慑人的光,纷纷打起了他的主意。

  趁着周围没人,橙天吴克波居然在首映礼上公然挖角:“郭导,片酬1500万,另加1000万的签字费,橙天承诺为你配备专属的创作团队,从剧本到后期都给你最大程度的自主权,同时允许你在自己的电影里有一定比例的投资额度,你考虑考虑……”

  我考虑考虑,我考虑个头~

  这可是星辰娱乐的首映礼啊,你这么做,合适吗?

  让别人知道了,我还说得清吗?

  郭凡紧张的四处乱瞅,还好,附近没人。

  就好像约好了似得,在郭凡为了躲开吴克波来到另一处的时候,又‘恰巧’碰到了华谊兄弟的王忠磊。

  “郭凡导演,有没有兴趣一起成立个工作室,给人打工哪有自己当老板来的实在……”

  他们也想挖人,但考虑到冯小钢的感受,最终选择了合作工作室的形式,可惜注定要失望了。

  “王总说笑了。”

  郭凡装傻,快速离开。

  总有刁民想害朕。

  郭凡自问还是看得清自己的,他清楚地知道,《地心引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自己固然在导演工作中付出了心血、有一定功劳,但绝对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别的不说,单看《地心引力》这样需要顶尖技术支撑的科幻项目,从太空场景搭建到复杂的特效渲染,再到覆盖全球的宣发网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和成熟的产业体系作为后盾,除了星辰娱乐,国内就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如此完美地操作得了;

  更别说张辰对他的信任,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投资高达 8000万美元的超级大项目,张辰却愿意冒险交给自己这个之前只做过副导演、缺乏独立执导大制作经验的新人来全权负责,这份打破常规的胆识和魄力,在整个影视圈里可不是谁都有的。

  橙天和华谊别看现在将他奉为座上宾,那是因为他成功了。

  如果失败了呢,他还可能有第二次执导的机会吗?

  所以面对橙天和华谊的邀请,郭凡都顾左右而言他,算是一种不失礼貌的拒绝方式。

  八月底,《地心引力》上映一个月零二十天,票房潜力彻底耗尽。

  下画当日,《地心引力》的最终票房也正式出炉,国内票房五亿六千万。

  这个成绩不知道让多少导演心中吃味。

  很多人打来恭喜电话,但郭凡都是随意应付两句,他的注意力始终在面前摊开的画纸上——那是新剧本《明日边缘》的前期创作手稿,纸页边缘已经被咖啡渍浸出了圈淡淡的黄印。

  其实早在《地心引力》开拍前,张辰就找他谈过一次。

  “国内科幻片将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这块蛋糕却不是谁都有资格吃的。

  我看好你,也希望你能深耕这条赛道。本来这个事情我想自己做的,但我身上的事太多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将心思多放在这方面,每年带给观众们一部诚意之作~”

  对这样的安排,郭凡自然不会反对,反而充满了期待。

  别的导演拍完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总要休息一段时间,去国外度假放松,又或者只是在家待着。

  但郭凡不一样,他不觉得累。

  新人导演乍然间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现在干劲满满,恨不得一年出产十二部电影。

  导演不用坐班,但每天,郭凡都是到公司最早的那几人之一。

  他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各种参考资料,从一战时期的单兵装备图纸,到 NASA最新公布的火星服设计方案,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此刻他正握着一支 HB铅笔,笔尖在画纸上快速滑动,发出沙沙的轻响。

  机械外骨骼的胸腔结构已经有了雏形,流畅的金属线条从肩部延伸到腰部,关节处特意预留了齿轮传动的空间,哪怕只是草稿,也能看出设计者对“功能性”的极致追求。

  郭凡的美术功底不错,从小就是绘画组冠军,大学期间,他的作品还在伦敦展出。

  只是画着画着,他突然停下了动作。

  这版设计里,外骨骼虽然好看了不少,但腿部支撑过于笨重,不符合“士兵能快速奔跑”的设定。

  郭凡将画稿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下一版的设计又太轻薄,感觉少了点未来战争的厚重感。

  再次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郭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部戏的核心是时间重置,观众会跟着主角一次次回到战场,外骨骼是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战场符号’。

  如果外骨骼看起来不真实,观众就很难相信主角经历的生死轮回是真的。”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忽然想起当年拍《环太平洋》时,张辰设计‘暴风赤红’的时候也是这样,画了一版又一版,最终从几百张设计稿里找出了最符合心意的那一款。

  其实公司的设计部人才济济,郭凡只要提出要求,就会有无数的优秀方案呈现在他眼前。

  但郭凡始终坚持自己动手画初稿,这个习惯正是从张辰那里学来的。

  当年《环太平洋》的机甲设计,90%的核心思路都来自张辰,从危险流浪者的核动力心脏,到切尔诺阿尔法的重金属装甲,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他对“机甲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尤其是暴风赤红,从头部的传感器到腿部的推进器,全是张辰在画室里一笔一划打磨出来的。

  郭凡至今记得,张辰的画纸上除了设计图,还写满了备注:“肩部装甲要能挡住 12.7mm穿甲弹”“驾驶舱视野角度不能小于 120度”——那些看似苛刻的要求,最终让观众相信,这些机甲是真的能在现实里战斗的“钢铁战士”。

  此刻夕阳透过窗户,在画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郭凡重新坐回书桌前,拿起铅笔在新的画纸上落下第一笔。

  这一次,他没有先画外骨骼的整体造型,而是从士兵的手掌尺寸开始计算,再根据人体工学调整装甲的贴合度。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里,仿佛能听到未来战场上的金属碰撞声,同时这也是一个导演对自己作品认真态度的写照。

  ……

  清晨的阳光透过总统套房巨大的落地窗,在米色大理石地板上投下斜长的光斑,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香槟的清冽气息。

  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