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饺子蘸醋
“我对比了原片,真的一模一样!MPAA这是睁眼说瞎话!”
“我心心念念的《环2》还没上映就遭遇黑手,居然被 R级卡了!太恶心了!”
“‘上面打招呼了’——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黑操作?”
“支持张辰!必须让 MPAA给出解释!凭什么中国机甲多几分钟戏份就要被针对?”
网友“机甲迷小杨”的长评,配着他自己做的两版镜头逐帧对比图:“刚用 Pr拉了片,《环 1》《环 2》链锯镜头的 RGB值、快门速度、特写时长完全一致!MPAA说《环 2》有‘写实暴力暗示’?暗示在哪?暗示你收了环球的钱吗?”
下面跟着 10万+的点赞。
还有网友在评论里贴出 MPAA官网的评级标准截图,红圈标出“评级需基于内容一致性”的条款,讽刺道:“标准是你们定的,双标也是你们玩的,脸呢?”
有网友翻出 MPAA过往的评级案例:“《变形金刚》里美国机甲炸外星人,PG-13;《环 2》中国机甲打怪兽,R级——这标准也是没谁了!”
话题发酵速度远超预期。
半小时后,#环太 2评级黑幕#冲上热搜第三,#中国机甲戏份被删##MPAA双标实锤#紧随其后,三个话题的阅读量加起来破了 2亿。
网友自发组成“证据整理小组”,有人把丹的邮件内容做成信息图,标注每句话对应的时间线。
有人剪辑了《环 1》《环 2》中国机甲戏份的对比视频,配文“从辅助到主力,就要被安上‘文化入侵’的帽子?”。
还有法律博主站出来分析:“MPAA的评级行为涉嫌商业垄断,若能证实收受环球利益,可提起反垄断诉讼!”
与此同时,推特上的风暴也在酝酿。
美国网友“Mike_Taylor”在评论区留言:“作为《环 1》老粉,我一直对《环 2》充满期待,眼看着要上映了,MPAAA居然因为‘中国英雄’就乱评级,这是歧视!”
下面有 2万多网友点赞,还有人@了 MPAA官方账号和环球影业,要求给出解释。
有好莱坞业内人士匿名爆料:“我是一名专业编剧,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当剧本中非西方元素过多时,会被要求删减戏份,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海外华人博主“PacificRimFan”也回复道:“业内都知道 MPAA有‘潜规则’,但没人敢说,张辰这是捅了马蜂窝!”。
环球影业和 MPAA的应对则显得狼狈不堪。
MPAA先是在推特上发布简短声明:“评级基于专业评估,不存在任何外部干预。”
可这条声明刚发出去,就被网友用张辰的参数对比图“打脸”。
有技术博主直接做了视频,将《环 1》《环 2》的镜头叠在一起,证明画面完全一致,配文“这就是你们说的‘专业评估’?眼睛捐了吧!”
环球影业则试图通过公关团队压热搜,可推特上的讨论量每小时都在翻倍,关于#Justice For PacificRim 2话题反而越压越火。
甚至有《阿凡达》的粉丝站出来发声:“我们爱《阿凡达》,但不接受用打压其他电影的方式捧它!环球请停止这种卑劣手段!”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当晚,有网友扒出丹史蒂文斯三年前参加影视论坛的视频,当时他公开说“评级应保持中立,不受商业利益影响”,可现在邮件里的“必须让环太流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打脸”视频在微博和推特上疯传,微博上的播放量破了 1亿,推特上的转发量超 50万,连《纽约时报》都在官网发文《〈环太平洋 2〉评级争议:MPAA的中立性遭质疑》,提到“张辰发布的证据引发全球对电影评级公平性的讨论”。
张辰看着不断刷新的评论,拿起桌上的冷咖啡喝了一口。
小赵凑过来说:“张导,大卫发消息说,MPAA已经联系平台,想压下这个话题,还说要告我们诽谤。”
张辰笑了笑,点开大卫发来的新文件——里面是更多 MPAA评委的聊天记录,还有丹史蒂文斯给“上面”的汇报邮件,写着“已按要求将《环 2》定为 R级,确保其他影片优势”。
“让他们告。”
张辰把文件保存到加密硬盘,“证据越多,越能证明他们的单方面操作。今天我们退一步,明天就会有更多带着中国元素的电影被这么对待。”
国内几家影视公司发来消息,愿意提供法律援助,海外的《环太平洋》粉丝后援会发起联名请愿,要求 MPAA公开《环 2》的评级细节。
甚至有 MPAA的前评委联系大卫,暗示“内部确实存在评级干预”。
小赵抱着平板,眼睛亮晶晶地说:“张导,我们赢了一半了!你看,这么多人都在帮我们!”
张辰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评论,有愤怒,有支持,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温暖的鼓励。
张辰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思索片刻,在推特和微博上分别回复:“我之前一直在担心‘人微言轻’,也担心‘资本太强大’,可现在才明白,真相永远有力量——当无数人愿意为公平发声,当证据链足够扎实,再强大的资本也压不住舆论的海啸。”
他拿起手机,给大卫发了条消息:“准备好下一步,我们要让环球和 MPAA,给所有被打压的创作者一个说法。”
挂断电话,张辰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屏幕上那句被网友反复转发的话:“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部电影,是每一个被看见的权利,是每一种文化发光的可能。”
第641章 文化入侵辩论
11个小时后,张辰终于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暴风赤红号”正在减速滑行,最终稳稳停下,舱门打开,张辰出现在舷梯处。
“张,你可是放了个大卫星~”
到达口,张辰一出现就被等候已久的大卫发现,后者上来送给张辰一个大大的拥抱。
“你知道吗,环球因为你的一篇推特,股价掉了1%~”大卫兴奋的喋喋不休。
“他们活该~”
一行人坐进路边的加长林肯后,张辰这才有时间问道:“情况怎么样?”
“对我们非常有利,现在所有人都在谴责MPAA和环球,不过他们很快就做出了危机公关~”
“什么?”张辰来了兴趣。
“福克斯新闻公开对你发出邀请,要举办一场现场直播~”
“福克斯新闻?”
张辰知道《阿凡达》的出品方就是福克斯,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福克斯也参与了此事,但几乎是肯定的。
福克斯新闻可是出了名的右翼媒体。
“他们怎么想的?”
“我们有他们内部交易的邮件,这事他们是赖不掉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想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口~”
“比如呢?”
“文化入侵。”
“什么时候直播?”
“明晚,等等,张,你不会真的准备接受吧,听着,你可能不明白这里面的关键,‘文化入侵’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不管怎么回答都容易都很容易引起北美观众的反感,所以我建议,你最好还是拒绝这次直播采访~”
“不,答应他们~”
张辰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经意识到,这次的事情并不是偶然,随着华夏电影日渐强大,这样的碰撞早晚都要发生。
既然如此,干嘛不趁着这次机会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他们。
而且直播是个很好的方式,他不相信对方在直播的时候还能搞出多大的猫腻来。
……
第二天下午,福克斯新闻中心。
下午 5点整,距离黄金档直播还有 1个小时,Fox News演播室里的空气却早已像被拧紧的发条,每一丝震动都带着紧绷的质感。
演播室的灯光已经完全开启,待会,那里就将成为战场。
舞台中央的辩论桌已经摆放整齐,黑色的桌面光可鉴人,两侧分别放着白色的麦克风和透明的水杯。
工作人员们穿梭在摄像机与灯光架之间,紧张的气氛肉眼可见。
“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直播前最后一次检查~”
麦克风里传来导演的命令,各个部门的奉命行事。
有人蹲在地上检查线缆接口,有人举着剧本低声核对流程,还有人拿着对讲机反复确认卫星信号,务必保证待会的直播不会出现任何一丝纰漏。
主持人杰克汤普森站在主摄像机前,背对着身后的背景板。
背景板是完全的《环太平洋》主题,左边是“暴风赤红”,右边则是“洪荒”,两头狰狞巨兽居然给演播厅带来一丝压迫感。
杰克低头调整着领带,他是福克斯新闻的金牌右翼评论员,他主持过无数场激烈的辩论,从政治议题到社会争议,从未有过怯场,但今天,他的心里却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杰克,准备好了吗?”导演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带着电流的轻微杂音。
杰克深吸一口气,抬手按了按耳麦,声音经过麦克风的处理,显得冷静而坚定:“随时可以开始。”
话虽如此,他的目光却不自觉地扫过对面的嘉宾席,那里还空着,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张辰坐在那里的样子。
这个名字在过去的24小时里,几乎成了好莱坞的“高频词”。
张辰,一个从中国内地崛起的导演,凭借一篇博客,让整个北美电影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自由民主,一向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形象,但所与人都知道,在阳光照不到的暗处,有着无数肮脏的交易,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大家都默认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偏偏张辰将这些交易曝露在阳光下。
而且他鼓捣的电影里,“全球联合抗敌”的设定与好莱坞推崇的“美国拯救世界”背道而驰,普通人或许觉得没什么,但好莱坞人却知道,这是在挑战美国的文化霸权。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电影里,人们习惯了美国拯救世界,现实中,就会潜意识的产生以美国为主的思维。
这本就是美国文化战略的一部分,是美国给全世界思想上筑起的一道墙,而《环太平洋》宣扬的,无异于在挖墙脚。
所以杰克很清楚,今天的这场辩论,本质上就是一场“攻防战”。
杰克的任务,就是要从“文化入侵”的角度,质疑《环太平洋 2》的文化意图,而张辰,则要为中国电影的文化表达辩护。
杰克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质疑点:
“中国元素过度堆砌”
“刻意迎合中国市场”
“削弱西方文化主导地位”……
每一条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足以应对常规的反驳。
但他心里清楚,张辰是个不安常理出牌的家伙,这些准备可能还不够。
杰克可是对张辰进行过背景调查的,知道这家伙在华夏就是个刺头,出了名的难搞。
时间在忙碌的调试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墙上的时钟指向了下午 5点 30分。
观众席上,受邀而来的现场观众陆续入座,他们大多是好莱坞的从业者和媒体记者,脸上带着好奇与审视,显然也在期待这场辩论的交锋。
下午 5点 50分,张辰终于出现。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没有打领带,白色衬衫的领口随意地敞开两颗扣子,显得既正式又不失随性。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领口别着的一枚徽章——那是一个迷你的链锯模型,银色的金属外壳上刻着细小的纹路,正是《环太平洋 2》里机甲使用的武器“链锯剑”的缩影。
他的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手提箱,步伐平稳地走向嘉宾席,路过杰克身边时,还微微点头致意,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丝毫紧张。
杰克看着他坐下,心里的紧绷感又多了几分。
他注意到张辰放下手提箱后,从里面拿出了两个东西:
一个是巴掌大的机甲零件模型,灰色的塑料外壳上印着“加州制造”的字样,另一个则是一个更大的链锯模型,金属材质,看起来分量不轻。
张辰把这两个东西轻轻放在桌上,然后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动作从容不迫,仿佛不是来参加一场激烈的辩论,而是来赴一场普通的下午茶。
下午 6点整,直播正式开始。
“欢迎各位观众,我是杰克汤普森。”
杰克的声音通过卫星信号传遍全球,他的表情瞬间切换成专业的模样,眼神锐利地扫过镜头。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中国机甲是否构成了文化入侵?”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崛起,《环太平洋 2》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不仅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通过电影进行‘入侵’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正常的文化交流。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环太平洋 2》的导演,张辰先生,让我们掌声欢迎他。”
掌声响起,张辰站起,微微欠身,对着镜头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观众,很高兴能来到 Fox News,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他的英语带着轻微的口音,但吐字清晰,语气平和,与杰克的锐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杰克没有浪费时间,直接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张导,首先我想问问你,《环太平洋 2》,有不少西方观众和媒体认为,这部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过于突出,甚至有人将其称为‘文化入侵’,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张辰闻言,脸上的笑容没有消失,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诚恳地看着杰克:“杰克,我首先想纠正一个误解——‘文化入侵’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对抗性的意味,但电影不是战争,它应该是一座桥梁。”
“《环太平洋 2》的核心故事,是全球各个国家的机甲驾驶员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来自深海的怪兽‘开菊兽’。
在这个故事里,中国机甲‘暴风赤红’只是其中的一员,它和美国的‘危险流浪者’、俄罗斯的‘切尔诺阿尔法’一样,都是人类对抗危机的武器,都是全球合作的象征。”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机甲零件模型,举到镜头前:“就像这个零件,它是《环太平洋 2》机甲模型的一个组件,上面印着‘加州制造’的字样。
如果有人说,这个加州制造的零件出现在电影里,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入侵’,你觉得合理吗?
显然不合理。
电影里的中国元素也是一样,它不是为了‘入侵’任何文化,而是为了让故事更丰富、更真实。
上一篇:苟在末法福地当树祖
下一篇:美利坚,开局获得美式居合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