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728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毕竟,在全球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力量,都应该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被排斥的对象。”

  杰克皱了皱眉,他没想到张辰会用“零件”来类比,这个比喻既简单又有力,让他准备好的反驳瞬间失去了力度。

  但他很快调整了思路,继续追问:“可是张,你不能否认,《环太平洋 2》里的中国元素确实非常密集——‘洪荒’的原型是中国的大熊猫,主角‘暴风赤红’是中国的机甲,背景是中国的山水,这些元素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会不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甚至,会不会让他们觉得,中国文化在通过电影强行输出?”

  “杰克,你应该看过《哈利波特》吧?”张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杰克点点头。

  “《哈利波特》里面的魔法世界、霍格沃茨的校规、英式的城堡和服装,对于非西方观众来说,也是陌生的,但这并不影响全球观众喜欢它。

  为什么?”

  因为好的故事,总能跨越文化的差异。”

  “《环太平洋 2》里有熊猫,你们觉得是在‘展示中国文化’,但怎么不想想,还有金刚。

  金刚代表的是什么?

  美国文化吗?

  拜托,不管是怪兽还是机甲,他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故事逻辑的需要。”

  他放下零件模型,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我曾经在采访中说过,电影里的文化元素,应该像盐一样——适量的盐能让菜更美味,但如果为了加盐而加盐,菜就会变得难以下咽。

  《环太平洋 2》里的中国元素,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我们没有刻意堆砌,更没有‘强行输出’。

  相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元素,让全球观众看到,中国文化里也有关于‘守护’‘合作’‘勇气’的表达,而这些情感,是全人类共通的。”

  杰克的表情有些僵硬,他头一次觉得嘉宾如此难搞。

  张辰的回答既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被他带入“对抗”的框架,反而一直在强调“共通性”,这让他原本准备好的“质疑”显得有些尖锐。

  就在这时,耳麦里突然传来导播急促的声音:“杰克,注意Fox.com的直播间,弹幕炸了!”

  杰克心里一惊,他下意识地看向演播室角落的监控屏幕——那里显示着Fox.com直播间的实时画面,原本稀疏的弹幕,此刻已经密集得像暴雨一样,几乎覆盖了整个屏幕。

  他眯起眼睛,勉强看清了一些弹幕内容:“中国网友:张导说得太对了!文化不是武器,是桥梁!”

  “同帧对比《环 1》和《环2》,中国机甲明明是合理升级,哪里入侵了?”

  “Fox这主持人怎么老往‘入侵’上引?是不是怕中国电影起来了?”

  “张导的链锯徽章好酷!求同款!”

  “弹幕大军报道!支持张导,支持文化交流!”

  这些弹幕大多来自中国网友,还有不少是海外华人发来的,语气里带着支持和反驳,甚至还有人在直播间里发起了“#反对文化对立#”的话题,瞬间被顶上了热门。

  杰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没想到,这场直播会引发中国网友如此强烈的反应。

  在他以往的认知里,西方媒体的直播,观众互动大多以西方观众为主,中国网友的声音很少会如此集中,更不会形成这样的“弹幕风暴”。

  他定了定神,努力保持着镇定,对着镜头说道:“看来我们的直播受到了很多中国网友的关注。”

  “张导,你怎么看待这些弹幕呢?

  是不是觉得,这些支持声,印证了你的‘文化交流’说法?”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试图把话题引向“是否刻意引导网友”的方向。

  张辰看了一眼监控屏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很开心能看到这么多中国网友的支持,也很感谢他们对电影的关注。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弹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的体现。”

  中国网友通过弹幕表达自己的观点,西方观众通过弹幕了解中国观众的想法,这种实时的互动,不就是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最好证明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在电影筹备阶段,我们就考虑过,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理解故事。

  我们做过很多调研,也咨询过不同国家的文化学者,最终确定了‘全球合作’的核心主题。

  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共通的情感和主题,才能真正连接不同的人群。

  今天这些弹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观众还是西方观众,大家都在关注‘文化是否应该对立’这个问题,都在期待更平等的文化交流。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印证’,而是所有观众的共识。”

  杰克的喉咙动了动,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他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弹幕,听着张辰温和却坚定的话语,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以往坚信的“西方文化主导”的观念,似乎正在被打破。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抛出最后一个“重磅”问题:“张导,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太平洋 2》的热度很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预售数据非常亮眼。”

  “有人担心,中国电影的崛起,会对好莱坞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甚至会改变全球电影产业的格局。”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认为,中国电影的崛起,是对好莱坞的‘挑战’吗?”

  这个问题直击核心——在好莱坞看来,全球电影市场的份额是有限的,中国电影的崛起,必然意味着好莱坞的利益受损。

  杰克期待着张辰会回避这个问题,或者用“合作”之类的套话来敷衍,但张辰的反应,却再次超出了他的预期。

  张辰拿起桌上的链锯模型,手指轻轻拂过金属外壳上的纹路,然后用力拉了一下启动绳——“咔哒”一声清脆的拉火声在演播室里响起,虽然没有实际的动力,但那声音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他放下模型,看着杰克,眼神里充满了真诚:“杰克,我不认为‘崛起’就意味着‘挑战’,更不认为全球电影产业是一个‘零和游戏’。”

  “好莱坞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创造了无数经典的电影作品,也建立了成熟的产业体系,这些都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只能跟在好莱坞后面走,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故事。”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郑重:“电影是全球的艺术形式,它不应该被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垄断’。

  中国电影的崛起,不是为了‘取代’好莱坞,而是为了让全球电影产业更加多元化。

  就像《环太平洋 2》里,不同国家的机甲各有优势,联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全球电影产业也是一样,好莱坞有它的商业大片优势,中国电影有它的文化底蕴,印度电影有它的歌舞特色,这些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共同构成了全球电影的丰富性。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一种风格,那才是电影产业的悲哀。

  我希望看到的是,中国电影和好莱坞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

  比如,我们可以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开发特效技术,也可以把中国的故事用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呈现给全球观众,好莱坞也可以从中国文化里汲取灵感,创作出更有全球共鸣的作品。

  这种合作,不是谁‘主导’谁,而是平等的、互利的。

  毕竟,电影的最终目的,是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思考,而不是争夺‘主导地位’。”

  张辰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演播室里引发了轻微的骚动。

  现场观众里,有人不自觉地鼓起了掌,还有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番话。

  杰克看看现场的反应,心里知道,今天大概是无法达到目的了。

  张辰就像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彷佛提前洞悉了自己的目的,见招拆招,完美的化解了自己所有的招式。

  ……

  某处MPAA的一众人也在观看福克斯新闻的这场直播。

  但看到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确定,他们寄希望于搬回劣势的这场直播并没有达到原定的目的。

  以张辰手里的那些证据,他们暗箱操作评级这事是无可抵赖的。

  他们只希望福克斯可以通过这次的直播,给张辰贴上‘文化入侵’的标签,将张辰拉到全美公众的对立面,那样,自然不会再有人盯着他们那点事。

  可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搞臭张辰,反而让他的名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只看推特上不断冒出的消息,就知道张辰现在在年轻人中间到底有多火。

  MMPA的主席霍兰只感觉一阵头大,还是尽快私下和解吧。

  很快,张辰就收到了MMPA霍兰的黑箱邀请:“单独来,不带律师,不带媒体,无公众、无直播、无录音。”

  看到这条信息,张辰的嘴角挂起一抹弧度,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赢了。

第642章 魔改的《环2》讲什么

  MPAA就是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霍兰对张辰发出黑箱邀请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他准备认栽了。

  第二天上午10点,张辰如约来到MPAA,半小时后离开。

  霍兰想要华纳方面重新提交审核,但张辰不同意。

  他知道MPAA就是想要个台阶下,但这个台阶张辰不想给。

  霍兰无奈,苦果也只能自己吃下。

  目前MPAA已经声名狼藉,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这件事情快点过去。

  当日下午2点,MPAA官网首页弹出醒目的红色公告栏,标题“关于《环太平洋 2》评级调整的声明”:

  经过重新审核,原本被评定为 R级的《环太平洋 2》,正式调整为 PG-13级。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需成人陪同观看;

  PG-13级=家长指导级,13岁以下儿童需家长陪同;

  公告中解释,调整原因是“重新评估影片中机甲战斗场景的暴力呈现程度,确认其未涉及过度血腥与残酷画面,符合 PG-13级对‘适度动作暴力’的界定”。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一变动与此前张辰发布的对比视频,还有在福克斯新闻辩论中引发的舆论热潮密不可分。

  消息一出,最兴奋的就是媒体。

  《好莱坞报道者》第一时间推出专题报道,标题用加粗黑体写着“机甲风暴改写评级规则?MPAA为《环太平洋 2》松绑,张辰影响力再升级”。

  文中详细梳理了影片从初评 R级到改评 PG-13级的全过程,还不忘嘲讽:“这是近年来 MPAA最迅速的一次评级调整,背后是观众呼声与市场潜力的双重推动”。

  《洛杉矶时报》则在娱乐版头条刊登了张辰此前在辩论中的照片,配文“那个带着链锯徽章的中国导演,让好莱坞评级体系低头”。

  社交媒体上,#《环 2》改评级#,#PG13意味着什么#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有影迷兴奋地留言“终于能带着弟弟去看机甲大战了”,也有媒体人分析“PG-13级将让影片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北美票房有望突破预期”。

  就在媒体纷纷解读评级调整背后的意义时,张辰选择在 MPAA公告发布后的两小时,在自己所住的宾馆召开了一场临时发布会。

  “今天,我代表《环太平洋 2》制作团队,正式宣布将对环球影业提起诉讼。”

  话音刚落,现场相机快门声瞬间密集如雨点,记者们的追问声此起彼伏。

  张辰眼神坚定:“环球影业副总裁丹·斯蒂文森此前向MPAA评审员马克行贿,故意影响《环太平洋2》的电影评级,目的是通过 R级标签限制影片受众,进而压缩宣发资源。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MPAA公平公正的原则,更损害了影片的艺术完整性与观众的期待权。”

  他将手中的法律文件举过头顶,“我们已收集到足够证据,包括环球内部邮件、初剪版与最终版的片段对比,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团队的合法权益。”

  这场发布会彻底点燃了舆论,关于“环球影业操控评级”的讨论愈演愈烈。

  诉讼过程在洛杉矶高等法院有条不紊地推进,庭审现场多次成为媒体焦点。

  张辰团队的律师在法庭上展示了关键证据:一封由环球影业副总裁丹史蒂文斯署名的内部邮件,其中明确写道“通过将《环太平洋2》评委R级达到降低其对《阿凡达》的威胁程度”等字眼。

  此外,影片《环1》与《环2》的对比视频更是让法官与陪审团一目了然,区别实在是不大。

  经过一周的庭审,法院最终宣判:环球影业存在“故意非常规手段影响评级”的违约行为,需向《环太平洋 2》制作团队赔偿 500万美元违约金,并公开道歉。

  判决结果公布当天,环球影业股价应声下跌 3%,公司内部迅速发布声明,宣布副总裁丹斯蒂文斯引咎辞职。

  丹在离职声明中仅以“个人决策失误给公司带来损失”为由简单致歉,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他没说,不过媒体倒是分析的明明白白。

  原来丹合约即将到期,环球对是否与他续约唯一的考核就是《阿凡达》的票房。

  《阿凡达》成功,他成功续约,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副总裁。

  《阿凡达》失败,他也得跟着卷铺盖滚蛋。

  《阿凡达》,可是制片成本3.5亿的S级制作,光是宣发成本都达到了1.5亿美金。

  丹的命运与这样的项目绑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才铤而走险~

  不过更多媒体的解读则是:此次“操控评级”事件其实是好莱坞保守势力试图通过非市场手段打压外国电影人的一种手段。

  而最终的败诉与辞职,则被视作好莱坞保守势力的一次重大挫败。

  经此一役,张辰在北美彻底打响了名号。

  从前,他只是“那个拍中国机甲的导演”,而如今,他成了“敢于对抗好莱坞巨头、维护影片艺术尊严的创作者”。

  《纽约客》为他拍摄了专题封面,标题“来自东方的机甲守护者”,文中称他“用法律与实力打破了好莱坞对非西方导演的隐性壁垒”。

  洛杉矶当地的华人社区更是将他视作骄傲,不少华人影迷举着“张辰,好样的”“中国机甲,全球共鸣”的牌子,在法院外与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