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吹出一段简单的童谣。
孩子们立刻调整敲击的频率。
铁桶的声音虽然粗糙。
却带着最纯粹的快乐。
林溪拿出手机。
把这一幕录了下来。
这就是最好的童声伴奏。
她说。
比任何合唱团都动人。
孩子们越敲越起劲儿。
有个孩子突然提议:
我们去通知更多人。
让整个巷子都变成音乐厅。
说完拉起同伴就跑。
铁桶的声音渐渐远去。
像一串滚动的露珠。
苏淮看着他们的背影。
把录音笔放进布口袋。
没想到收集声音这么有意思。
他说。
比坐在工作室里创作生动多了。
林溪指着远处的菜市场。
那里才是声音的宝库呢。
她说。
我们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刚走进菜市场。
水产摊的泡沫箱里。
螃蟹吐泡泡的声音就钻了进来。
咕噜咕噜像在说悄悄话。
摊主是个扎着围裙的大姐。
苏老师来啦。
她用网兜捞起一只螃蟹。
这吐泡泡的声音。
能当鼓点吗?
苏淮凑近泡沫箱。
录音笔几乎要碰到水面。
太特别了。
他说。
像在水下敲小鼓。
可以配一段神秘的旋律。
林溪笑着说:
说不定能写首《水产市场幻想曲》。
螃蟹吹泡泡当引子。
卖鱼的吆喝声做高潮。
旁边卖花的阿姨递过来一束雏菊。
我这喷水壶的声音也不错。
她说着按下开关。
水雾落在花瓣上。
发出沙沙的轻响。
像春雨打在花瓣上。
苏淮赶紧调转录音笔。
这个可以做背景音。
他说。
像给整个菜市场蒙上一层纱。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录音笔已经存满了声音。
苏淮和林溪坐在菜市场角落的长椅上。
翻听着一上午的收获。
早点摊的咚咚声。
修鞋铺的噗噗声。
缝纫机的咔嗒声。
铁桶的叮当声。
像一场热闹的交响乐。
在小小的录音笔里奏响。
林溪拿出面包。
掰了一半递(王得赵)给苏淮。
下午去乐器行看看吧。
她说。
听说老板进了批新的民族乐器。
说不定能和这些声音搭配。
苏淮咬了口面包。
突然想起神秘男人的话时。
他说要去山里录风声。
他说。
我觉得不用等那么久。
城里的声音就够我们忙一阵子了。
林溪点点头。
我们可以先办一场城市声音图鉴专场。
她说.
第372章 声音互动装置将亮相!人人都能当音乐家
把收集到的声音都编进去。
让观众听着音乐逛虚拟菜市场。
路过乐器行时。
老板正在调试一把阮。
琴弦拨动的声音。
像珠子落在玉盘里。
看到苏淮和林溪。
立刻热情地迎上来.
我听周编辑说你们在收集声音。
他指着墙角的一排乐器。
这些老乐器的声音。
要不要试试?
苏淮的目光落在一架扬琴上。
琴竹敲击琴弦的声音。
清脆中带着厚重。
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
这个和菜市场的声音肯定合得来。
他说。
我能试试吗?
老板立刻搬来板凳。
17
请便。
他说。
我这扬琴可是个老物件。
年轻时跟着剧团跑过不少地方。
苏淮拿起琴竹。
先轻轻敲了几下。
扬琴的声音在店里散开。
像一层细密的网。
他试着加入早点摊的节奏。
扬琴的声音突然有了画面感。
仿佛能看到面团在案板上跳动。
林溪拿出手机播放螃蟹吐泡泡的录音。
苏淮立刻调整琴竹的力度。
扬琴的声音变得轻柔。
像在水下和螃蟹对话。
老板看得眼睛发直。(bgab)
原来扬琴还能这么玩。
他说。
我这就把其他老乐器都搬出来。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