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1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虽然他不清楚明军步兵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作为正黄旗将领,立刻做好了决策。

图赖手拿弓箭下令道:“追击一百步,能杀多少是多少。”

说罢,一马当先冲了过去。

换做别人,肯定放弃追击。

但图赖不同,他有底气。

正黄旗作为皇帝亲属部队,他们的战马在军中独树一帜。

用明军的话说,那些马都是上等马。

短途冲锋速度和长途耐力都是上乘!

换成现代速度,上等马的冲刺速度最高能达到五十,甚至六十公里每小时。

当然,这种最高速度最多能维持五百米左右的距离。

反观明军,由于自袁崇焕时代起就高价买内地圈养马,放弃了品种优良反而低价的蒙古放养马,所以明军大部分是中等马和下等马。”

(明朝马政弊端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这里不就过多赘述了。总结一句话就是养的马很多,合格的战马却很少。)

明军马匹耐力和冲刺速度都不如八旗的战马。

对于图赖来说,一百步的距离足够了!

八百建奴骑兵催动胯下战马,朝明军逃跑的方向急速追了下去。

谁也没在意路边冒出的火星。

就连图赖本人也只是瞅了一眼,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以为是明军丢弃的用于点燃火药的火绳。

轰!

被丁义丢在路边草丛里的手雷发生了爆炸。猛烈的气浪带着铅丸,碎石射向追击的八旗兵。

被击中的八旗兵顿时人仰马翻,受伤倒地。

轰轰轰!

爆炸声接连不断,追击的八旗兵队形瞬间被打乱。

战马被爆炸声惊吓到,纷纷停止冲锋,甚至转变方向跑向其他地方。

与受惊的战马相比,受伤的人和战马更为严重。

他们倒在地上,士兵口中哀嚎不止,战马则发出了痛苦的悲鸣声。

这些高傲的八旗兵,第一次在宣府镇外尝到了失败和受伤甚至死亡的滋味。

丁义刚想返回身追击,发现对方身后又冒出一股骑兵。

叹息一声后带人回城!

迎接他们的是烤肉和欢呼声!

反观建奴,一个个丧着脸,小心宣府镇守军火炮的同时,快速打扫战场。

回营的路上,图赖的脸变成黑绿色。

轻功冒进,首战不利,这两个罪名一旦落实,他这个总兵(满语为昂邦章京)职位不保。

鳌拜脸色同样难看,正黄和镶黄两旗代表的是皇帝颜面。

如果败给吴三桂的关宁军也就罢了。

败给宣府镇的守军,等于在小皇帝脸上打了一巴掌!

良久,鳌拜不解的问:“明军步兵从何而来?”

图赖被鳌拜提醒后脸色一变,吩咐人将那个探马押了过来。

“说,为何谎报军情?”

探马一脸的无辜:“禀总兵大人,属下确实只在明军队伍中看见了骑兵,没有发现步兵的身影。”

“狗东西还敢嘴硬!”说完他伸手指向身旁的那名佐领:“你告诉他,明军埋伏了多少步兵?”

“至少一百步兵!”

“不可能!”探马挣扎着解释:“明军最后一次出兵只有骑兵,没有步兵!”

“别废话了,把他交给十王爷,咱们也算有个交代!”鳌拜劝道。

“交代?”图赖看着手里六十多根辫子,心在滴血。

建奴士兵战死沙场后,如果因为距离远天气炎热无法把尸体运回老家,他的同伴会将他辫子剪掉。

然后在辫子上写上士兵的名字籍贯,战后送回老家安葬。

美其名曰把灵魂带回家。

六十多个正黄旗士兵命丧当场,更有上百人受到了轻重伤。

如果是死于攻城也就罢了,这些人死于他的贪功冒进和轻敌。

不,是死于明军的诡计。

怎么交代?如何交代?

他图赖,交代不清!

第179章 建奴集结,藏兵旗后

建奴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图赖兵败的消息被第一时间传到了这里,不止多铎震惊,就连醉酒的豪格听到消息后也震惊的醒了酒。

“什么?被明军步兵偷袭了?”多铎来回踱着脚步,对图赖的话持怀疑态度。

自从有了骑兵以来,从来都是骑兵掌握主动权,什么时候轮到步兵偷袭骑兵了?

“探马呢?让他进来!”

探马被两个八旗兵拖了进来,身上的甲胄早已不见,屁股上渗出了血迹。

多铎仔细询问事情经过后,坐在凳子上沉默良久。

又沉默了片刻,多铎猛地一拍桌子:“阎应元果然狡诈!”

“十王叔,到底怎么回事?”豪格忍不住问。

图赖和鳌拜也同时看向多铎,眼睛里写满了疑惑。

多铎站起身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四个酒杯,放到自己的桌子上。

此时,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五个酒杯。

在众人求知的目光中,多铎伸手将五个杯子向前推了推,同时说道:“明军第一次出城,出来一千五百人,对不对?”

“对!”众人同时点头。

“回去的时候,他们靠旌旗和人马遮掩,在路边,草丛,土丘后面藏了一些步兵。”

说着,他把其中四个酒杯推回原来的位置,将留在原地的酒杯向旁边推了推。

多铎继续说道:“明军第二次出城故技重施,又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藏了一些步兵。”

“等第三次出兵时,只需要派骑兵迷惑尔等上当,其余步兵用鸟铳偷袭。”

“偷袭得手后立刻退兵,同时在地上布置手雷!”

“你们就是这样败的!”

豪格恍然大悟:“如此一来,便说的通了。”

“可是...我军为何没发现明军的用于点燃鸟铳的火绳?”

多铎无奈的说道:“早就听闻明军工部造出一种不用明火点燃的鸟铳,没想到今日竟然遇到了。对了,你们打扫战场时有没有发现遗落的鸟铳?”

所有人都摇了摇头。

多铎看着不争气的图赖和鳌拜,重重的叹了口气:“你们诱敌的饵差点被阎应元一口吃掉。反观阎应元,连续三次出钩,终于把你们钓到了。”

此时此刻,图赖和鳌拜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失败了。

他们二人跪在地上:“我等出师不利,造成无辜伤亡,任凭十王爷处罚。”

不等多铎开口,豪格立刻求情:“求十王叔放过图赖和鳌拜,他们此番出兵也是为了打击明军士气,于情于理不该处罚。”

“更何况大战当前正是用人之际,请十王叔让他二人戴罪立功。”

多铎轻轻皱眉,对豪格的行为很是不满。

豪格此举不但笼络了图赖和鳌拜的人心,更有拉拢正黄镶黄二旗的意思。

可谓一石二鸟。

略家思索后,多铎站起身亲自将图赖和鳌拜扶起:“二位,胜败乃兵家常事。”

“更何况,谋者胜于计,勇者胜于胆,智者胜于藏。他阎应元智谋双全,单凭勇猛是无法取胜的。”

“这样吧,大战在即。这件事先放在一边,回头给你二人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如何?”

“多谢十王爷!”图赖和鳌拜激动的同时下跪。

看着一脸不自在的豪格,多铎微微一笑。

......

次日一早,阎应元被守城的士兵喊醒:“阎大人,建奴开始集结了。”

他急忙起身,先是从亲兵手里接过一碗热粥,随后一只手拿着千里眼看向城外。

城东和城南方向,建奴大军正在集结。

一部分骑兵躲在最远处警戒其他方向可能来犯之地,另一部分骑兵则拿着掘土的工具,下马后在原地掘土。

“阎大人,昨夜的羊腿我又热了热,来两口吧!”丁义一身戎装,站在阎应元身旁劝道。

阎应元摇头,拿着千里眼认真仔细的查看建奴排兵布阵。

“建奴这是在干什么?”丁义啃了一口羊腿,随后将羊腿放到城墙的垛口旁,拿着千里眼往外看了一会,问道。

“掘壕沟!”

“壕沟?”

“嗯,”阎应元点点头,“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建奴就是用此法围点打援,击溃了我军十多万精锐,并迫使洪承畴,祖大寿投降。”

建奴松锦之战时,在地上挖了几十里的壕沟。

壕沟深入八尺,上广一丈二,而下隘甚,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堕者,无处着足,不得跃起。

有这种壕沟作为屏障,建奴只需派少量部队坚守壕沟,防止被围之敌突袭。然后将大量部队调往前线,与明军支援部队展开厮杀。

就是靠这种围点打援的战术,将明军九边精锐击溃,自此大明在辽东的城池尽数丢失,仅剩宁远一城。

“啊?”丁义后背顿感一凉,“这...建奴难道要重现松锦之战?”

“不!”阎应元喝了一口热粥,“松锦之战打了两年,建奴此番入关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大的耐心。”

“这么做一是为了震慑我军,这二嘛...”阎应元又喝了一口粥,缓缓说到:“兵者,诡道也!建奴想用此计迷惑我。”

“嗯...没听懂!”丁义挠了挠脑袋,伸手去拿羊腿时发现羊腿不见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城上的守军正在传着吃。

他们一人一小口,吃完后迅速传给下一个人。

不消片刻,羊腿的肉不见了,骨头上沾满了口水。

丁义骂道:“他娘的,你们吃了老子的羊腿,一会就要替老子杀敌,听到没有?”

“放心吧,建奴来一个死一个,绝对帮你杀够了!”

“我与建奴不共戴天!”

阎应元没有继续解释,拿着千里眼认认真真的侦查起来。

城东的建奴有三座大阵,每个大阵又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壕桥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