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4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黄得功微微皱眉,表情冷漠的看向徐文朴:“你到底想说什么?”

建奴不日将至,他可没工夫听徐文朴抒发情感。

徐文朴再次深吸一口气:“建奴南下入关劫掠,朝廷震惊百姓不宁,作为大明朝最后一代军户,我们想让朝廷给我一次机会,证明卫所兵尚能一战的机会。”

黄得功沉默许久后抬头问道:“机会倒是有一个,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会死很多人甚至,不...直至全军覆没。”

“你,能承受吗?”

这场轮到徐文朴沉默了。

死很多人,直至全军覆没...

这到底是什么任务?又会经历一场什么样的血战?

他不知道。

知道的只有结果:死亡!

不知过了多久,徐文朴抬起头,两只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目光:“家国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我和手底下一千七百二十六名兄弟已经准备好了!”

黄得功目光在徐文朴的脸上盯了很久,将信将疑。

不是他不相信徐文朴,而是此事关系重大。

往小了说,徐文朴关系到他的胜败;往大了说,徐文朴的所作所为将关系到整个大明的安危!

不得不谨慎对待。

“你们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将城中百姓迁往延庆州,办好了这件事再来寻我。”

徐文朴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拱手离开。

是夜,风平浪静。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战来临前恐怖的平静。

黄得功对多铎,五万对六万(黄得功并不知道多铎具体伤亡情况),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但是从明面上的兵力来看,建奴明显更胜一筹。

“报!”天刚蒙蒙亮,黄得功就接到了探马的消息,“数千建奴骑兵正在西北十里外游荡,似乎正在等待主力部队。”

“再探再报!”

“报!西北十五里外发现建奴主力,正在原地扎营。”

“确定是十五里外?”黄得功骑在马上,对这个消息非常诧异。

他不是怀疑消息的真假,而是怀疑探马是不是看错了。

探马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骑在马上将直接观察来的消息送回军中。还有一些特定位置的探马,他们占据高地,甚至想办法深入敌后,将消息送回来。

怀来卫周围都是高山,可以隐藏在山林中观察敌人后方。

不过这种探马传递消息的速度比较慢。

“确定,是锦衣卫传来的消息。”

黄得功刚刚舒展的眉头再次紧皱起来。

消息虽然确保是真的,但消息要比想象的更严重。

建奴在十五里外扎营,太近了!

一般行军打仗,双方营地距离在三十里左右,甚至更远。

先锋部队之间的距离则在十到二十里。

太近了容易被敌军偷袭,太远了进攻一方进攻时会因为走路太远而白白浪费体力,战力受损(步兵步行速度约为10里/小时)。

面对建奴这样的骑兵部队,明军在辽东战场基本都会选择在三四十里外扎营。

没办法,建奴骑兵速度太快了。

“建奴怎么敢在十五里外扎营?不怕我军趁他立足未稳时突袭吗?”参将黄飞站在黄得功身边,嘀咕道。

第223章 崇祯的密信

黄得功一脸的凝重:“建奴不怕我军突袭,而是怕咱们跑了!”

“跑?”黄飞眨了眨眼睛:“卑职不懂!”

“怀来卫距离居庸关约有九十里,如果我军兵败或者不战退往居庸关需要一天半时间。而骑兵只需一天就能追上,所以建奴此举是为了防止我军逃跑。”

黄飞转过身看向东南居庸关所在的方向!

明军没有进攻,建奴也没有进攻。

双方骑兵对峙了半天后,各自回营。

此时营地已经布置完毕,随着夜幕降临,明军中军大帐内点起了火把。

在场的众人正在讨论战场策略。

与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氛围格外亲和。

所有人都盯着巴克勇,听他讲解建奴在辽东是如何用兵的。

“努尔哈赤造反前期,进攻或用诡计,或用内奸,或用死士在前。”

“以浑河之战为例,建奴攻沈阳,童仲揆与陈策驰救,未至城破。至浑河时,被建奴包围。”

“当时童仲揆与陈策只有三千战兵,而建奴人数是他们数倍之多。在火药未用尽前,建奴死伤惨重却未能踏入童仲揆一步!直至他们火药用尽,建奴才凭借死士和数倍的兵力优势将其击溃,最后童仲睽、陈策奋勇杀敌,各杀十余名建奴后战死。”

“攻下沈阳,建奴拥有大量火炮后战法变了。”

“哦?劳烦巴参将详细说说!”黄得功手下的副将翁之琪拱手施礼。

巴克勇有点不好意思了,对方可是副将,竟然对他如此客气。

他不知道的是,翁之琪对谁都是这般文绉绉的样子。

“天启三年,努尔哈赤开始建立战车营,用于野战!从以前的野战死士在前,变成了依托火器和战车作战。努尔哈赤甚至规定:遇敌若无盾车,切勿出战。”

“到了黄台吉(皇太极)时期,建奴对火器和战车的依赖程度不比我军低!”

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巴克勇面色瞬间暗淡下来。

他无奈的甩了甩脑袋,苦笑一声:“以大凌河之战为例,建奴左翼发起攻势。我军用战车结营,岿然不动,火器齐射,声震天地,铅子如雹,矢如雨霞,瓦解了建奴左翼攻势。”

“黄台吉(黄台吉)见进攻受阻,随后命令火炮营向前。用大炮和火箭摧毁了我军的右翼车阵,建奴中军一拥而入,先前遇挫的左翼也随后跟进。”

“最后,建奴列行盾车在前,护军、蒙古兵及厮卒列于后,于是营兵推战车近敌,纵马兵发矢冲击,最终我军兵败。”

翁之琪拍了下脑门:“也就是说,建奴不但拥有我军常用的战车和火炮,还有我军没有的死士,对吗?”

“差不多吧,诸位莫要忘了,努尔哈赤早期可是建州左卫的指挥使。我军这些战术,早就被他抄了个七七八八。”

听完巴克勇的介绍后,在场的众人心头乌云开始聚集。

这些人心中的慷慨激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疑惑。

建奴这么强,能打赢对方吗?

对方八九成都是骑兵,有战车,有死士,有火炮...

全员披甲...

而他们,不但装备落后对方,就连战兵数量也没有对方多。

要不...撤退吧!

情绪像是会传染一样,整个中军大帐顿时充满了各种怯战的情绪。

黄得功倒背着双手站了起来:“诸位,你们是不是怕了?”

“没有!”黄得功麾下几位副将几乎同时站起身,态度坚决。

王永吉,巴克勇跟着站起身:“阵前怯战乃是大忌,靖南伯无需多虑。”

黄得功淡淡一笑:“我不知道诸位怕不怕,但我确实很怕!”

“啊?”王永吉不可置信的盯着黄得功,被他的言论吓到了。

靖南伯,黄闯子,陛下眼前的红人,被陛下派来与建奴决战!

他...竟然怕了!

这是什么情况?

巴克勇更是一脸震惊,他呆呆的站在原地,大脑飞速运转。

黄得功这句话什么意思?

难道他想投降?

不能啊!..

黄得功可能会背叛朝廷,但是他绝不会背叛当今皇帝!

而黄得功麾下几名副将已经被震麻了。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主帅会说出这种话,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就在众人思绪万千的时候,黄得功悠悠说道:“诸位,我怕的不是多铎,而是失败!”

呼...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同时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没有发生意外。

“所以...”黄得功表情变得无比严肃:“我的要求是明日首战必须胜!只有胜了,才能让陛下的计谋顺利实施。”

“计谋?什么计谋?”王永吉眉毛一挑。

通过京师保卫战,他对这位大明皇帝已经是刮目相看了。尤其是用兵方面,不是诡计就是奇袭。

现在黄得功又搞得什么神秘,肯定隐藏了天大的诡计。

搞不好会让多铎损失惨重或者全军覆没!

“只有胜了才能说出来!也只有胜了才能使用此计!”

见黄得功这么说,其他人不好再问。毕竟里面涉及到当今皇帝,言多必失。

“那明日该怎么打...?”

黄得功想了想:“想一战解决多铎是不可能的,他也不会贸然大举进攻!但小规模的试探对我军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所以得意思是...明日全军列阵,逼迫建奴决战!”

......

随着诸位将领离开,中军大帐再次陷入到短暂的安静之中。

“启禀靖南伯,卑职已将城中百姓全部迁往延庆州,特来复命!”军帐外,徐文朴站在原地拱手施礼。

“这可是一千多条人命,你想好了吗?”

“想好了!”徐文朴目光无比坚定。

“唉...”黄得功叹了口气,“我黄某人佩服你们的勇气,有些话我得提前告诉你。”

“此战没有胜败之说,不可投降,凡战死者发二百两抚恤银,忠烈祠刻名!家中老幼妇孺皆由朝廷供养,直至死亡。”

“这是陛下亲笔书写的密信,你仔细拜读吧!”

第224章 计中计中计

徐文朴看完密信的内容后呆立在原地,久久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徐文朴声音颤抖的说道:“也...也就是说,陛下真正想对付的根本不是多铎,而是多尔衮?”

黄得功点头:“没错。此战要求必胜,但我没有必胜多铎的把握。可如果面对的是多尔衮,就没有这种顾虑了!区区两万兵马,绝不是我的对手!”

“多尔衮不是在密云吗?他会上当吗?”

黄得功淡淡一笑,脸上的刀疤在笑容的衬托下没了往日的狰狞,“不但会,而且会很快!”

“陛下让阎应元收复宣府的同时,在宣府镇放置了数十万石粮食,用引蛇出洞之计引诱建奴主力去往宣府镇!结果你也看到了,正如陛下所料,多铎率领六万兵马围攻宣府镇!”

“另一路的多尔衮入关后被我堵在密云一带,他的主要任务是牵制我的兵力,给多铎争取更多的攻城时间!所以经过第一次试探后,只对峙不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