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3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由于刑部尚书不在京,所以由刑部侍郎顶替。)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孟兆祥,凌义渠,施邦耀和李若琏先后走到桌子旁边。

有明一朝,自洪武十七年开始。

凡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均由三法司最高官员会同审理,最后交由皇帝裁决。

三法司分别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

刑部掌刑狱,都察院主监察,大理寺与现代的最高法院有些相似,掌刑狱案件复核。

审理的地方在一般选择在午门外。

午门是皇城重地,一般人去不了。

崇祯为了引导民意,选择在顺天府衙审理。

四人商议了一番后,分别落座。

孟兆祥极不情愿的坐在中间桌子的后面,叹了一口气。

谁坐中间谁就是主审。

换成其他案子,孟兆祥巴不得坐中间。

这个案子不行。

办好了得罪勋贵,办砸了不但会得罪勋贵,还会得百姓和满朝文武,甚至当今陛下。

难啊!

按理说他官职最小,主审的位置轮不到他坐。.

但是在李邦华的推荐下,他被迫成为了主审。

倒霉啊!

想到这,孟兆祥对李邦华有了一丝恨意:你等着,等建奴出关后就轮到三司审理你的案子了。

施邦耀和凌义渠分别坐在孟兆祥左右,李若琏则挪动椅子,坐到了角落里。

“三位,咱们开始吗?”孟兆祥看向左右。

凌义渠和施邦耀都是官场老油条,对着孟兆祥拱手道:“孟侍郎是主审,你说开始就开始。”

李若琏点头:“我只负责听。”

孟兆祥嘴角抽了抽,无奈开口说道:“带犯人和证人。”

话音刚落。

几个通州百姓代表,阳武侯薛濂,通州巡抚王敖永,通州衙门里的差人,东厂提督王之心,阳武侯府的姜游以及三四个下人被带进大堂。

点名无误后,审理正式开始。

孟兆祥面无表情,语气威严:“薛濂,认识我们吗?”

“认识,诸位大人别来无恙啊!”

“那就好,薛濂你霸占民田屠戮百姓,现人证物证俱在,还不认罪吗?”孟兆祥直接开门见山。

阳武侯薛濂站在原地,一点也不慌。

反正事情已经闹大了,慌是没用的。

他倒背着手淡淡一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麻烦三位大人把人证和物证摆出来。”

“好,先说你霸占民田一事。”孟兆祥看向通州几个百姓代表,“李二狗,你们说薛濂是如何霸占你们田地的。”

“是..是。”百姓代表李二狗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

“我朝十五年夏天,草民的五亩良田收获颇丰。有一天阳武侯府的姜游找到草民,说阳武侯看中了草民的田,想买下来。”

“草民指着这五亩良田过日子,当然不肯卖。于是姜游就派人把草民的妻儿抓走,说如果草民不把地卖给他,就把草民的妻儿活埋了。”

“草民的妻儿是草民的软肋,无奈之下只能以市场价的一成价格,贱卖了五亩良田。”

衙门外的老百姓义愤填膺起来。

“太不是东西了,为了霸占田产,竟然用妻儿威胁。”

“是啊,强买也就算了,价格还那么低,太气人了!”

“杀了他!杀了他!”

眼看百姓们愈发激动,在外面维持秩序的差人立刻拔刀大喊:“朝堂重地,休得喧哗,肃静。”

百姓们立刻噤声。

这些差人的话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真敢杀人。

等外面安静下来后,孟兆祥看向李二狗:“你为何不报官呢?”

听到这几个字后,李二狗顿时沉默了。

不止李二狗,门外大多数百姓都沉默了。

大明朝流行一句话,对官府态度的转变,是从第一次报官开始的。

“这是公堂,是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人都在!心里有什么话随便说,没人会治你的罪。”

李二狗苦笑一声:“呵,当然报官了,怎么能不报官呢?”

“报官之后,通州府衙的差役带着姜游一起来到草民家里,把草民暴打了一顿。差役们说让草民不要惹事,否则会让草民一家四口。”

“第二天,草民被逼无奈只能贱卖了五亩良田。”

啪--

孟兆祥猛地一拍惊堂木,看向姜游河通州巡抚王敖永。

“姜游,王敖永,你们二人可有什么好说的?”

姜游立刻下跪:“草民冤枉,事实截然相反。明明是李二狗缺钱,找到草民想高价卖田。草民不但按照市场价买了他的田,还多给了一两银子。”

“这是收据。”

姜游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条,递了上去。

王敖永有官职在身,他没有下跪而是拱手施礼:“此事我毫不不知情,请诸位大人明察,还我一个公道。”

第358章 审案的突破口

看着手中的收据,孟兆祥有点懵。

姜游此前已经认罪,并愿意指认阳武侯薛濂。

现在突然翻供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孟兆祥先是看向桌子上摆的罪状,随后看向姜游:“此前你已经认罪画押,为何突然翻供?”

姜游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草民被屈打成招,请大人为草民伸冤。”

整个府衙大堂迅速安静下来。

三司会审,屈打成招。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孟兆祥毕竟是刑部侍郎,他迅速重新组织思路指着姜游问:“谁屈打成招了?”

姜游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打死他也不敢说出王之心的名字。

不说的话只死他一个,说出来全家消失。

孟兆祥见状换了个问题:“公堂上你说的可都是实话?”

“句句属实,如有假话,愿意受罚。”

“好!如果你所言非假,那这些状告你的百姓都是诬告了?”

“对!”

“那...他们的田是怎么没的?”

“草民花钱买的。”

“可曾强买强卖?”

“没有。”

“花了多少钱?”

“下等田每亩三两银子,中等田每亩五两银子,上等田每亩十二两银子。”姜游对答如流。

“谁让你买的?”

“阳武...”姜游话说一半突然脸色大变,他忙改口道:“不不不,是草民自己要买的。”

孟兆祥嘴角上扬,笑容浮现。

此前他的问题都十分简单且不重要,快问快答让姜游失去了防备。

突然问关键问题,顿时让姜游露出了破绽。

“两位,”孟兆祥看向左右,“这个叫姜游的不老实啊,怎么办?”

“用刑!”

一番酷刑后,姜游再次改口,承认是受阳武侯薛濂指示,强买霸占民田。

面对姜游的指证,阳武侯薛濂直接否认:“这件事我不知情。”

“姜氏父子假借我的名义强买强卖,实在该死。”

又审了一会,薛濂还是一如既往的否认。

不但否认霸占强买民田一事,而且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姜游身上。

薛濂有爵位在身不能用刑,现场陷入僵局。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大理寺卿凌义渠轻咳一声问道:“阳武侯,你真不知情吗?”

“不知情!”薛濂继续否认。

“你确定是姜氏父子假借你的名义强买强卖?”

“确定!”薛濂使劲点头。

“好!”凌义渠嘴角也开始上扬,“既然确定他们强买强卖,那这块地是怎么变成赐田的?”

薛濂刚要开口,忽然觉得这个问题不对劲。

等等...

岂止是不对劲,简直是暗藏杀机。

他向皇帝请旨时说这块地是没人种的荒地,请求陛下赐给他。

之前把强买强卖的行为推给姜氏父子时,已经间接说明这里不是荒地了。

现在又变成了荒地...

前后矛盾!

看着面带微笑的凌义渠,阳武侯薛冷汗直流。

不对!

凌义渠不可怕,可怕的是孟兆祥。

孟兆祥审案时故意从霸占民田开始审理,诱导他反驳姜游的指证,从而坐实他知道这里之前是良田的事。

紧接着把他请旨荒田变赐田的事说出来,让他自相矛盾。

薛濂自认为聪明至极,没想到仅仅一个照面就被孟兆祥拿捏了。

可怕,太可怕。

“我...我,我听说这里有一块没人种的荒地,于是向陛下请旨,把荒地变成了赐田。”薛濂方寸大乱,开始狡辩。

“是不是荒地不是你说了算吧?”凌义渠脸上笑容不减,“鱼鳞册上的荒地才是真正的荒地,请求赐田之前你查了吗?”

“我当然查了!鱼鳞册上显示那里就是荒地!”情急之下的薛濂把矛头引向了通州巡抚王敖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