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邦华委婉的告诉崇祯,他并不赞同废除户籍制度。
“原因呢?”崇祯追问。
“咳咳咳,”李邦华重重的咳嗽几声,“臣就以北直隶试行的废除军户制度为例。”
“阎应元去往宣府后废除了当地的卫所和军户,卫所兵也转为了营兵。此举虽然凝聚了军心,增加了士兵的待遇,增强了士兵们的战斗力。”
“但是...据臣所知荒废了不少土地。”
“荒废?”崇祯有些意外,“阎应元给朕的奏疏里说,那些卫所的田被充入土地司后,就立刻被当地百姓或买或租,没有听说有荒废的啊!”
“难道,阎应元在欺君?”
想到这,崇祯有些...气愤。
人无完人,阎应元确实有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
动不动就给部下请赏,过年的时候甚至还宴请全城百姓吃羊肉!
当然了,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稳定宣府的局势,崇祯也能理解。
可也不能欺君啊!
李邦华立刻解释起来:“陛下,阎应元并未欺君,而是臣表述有误。”
“废除军户制度后,那些卫所兵就不再种地了。不过,那些士兵的家人还是像往年一样租种了十亩地。”
“但是,士兵才是家庭最主要的劳动力。由于他们没时间种地,导致很多农户租了地,却没足够的人力种地,导致土地荒废。”
旁边有人反问:“那是他们第一年没经验,明年不租或者少租点不就行了?”
李邦华摇了摇头:“内地人多地少,不租或者少租闲置出来的土地会被其他百姓租种。”
“但是边关地广人稀,那些当兵的家里不租地,土地司就会有闲置的土地。其他想租地的受困于租地限额,也没办法租种。”
“还是会导致土地闲置。”
“而这,仅仅是土地的问题!如果废除全国的户籍制度,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李邦华一席话,让朝堂安静下来。
反对废除户籍的官员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而支持废除户籍制度的官员则低下头颅,默不作声。
崇祯知道,官员们反对的不是废除户籍制度。
而是废除户籍制度后,那些军户,民户,灶户的管辖权问题。
究其根本是利益分配导致的。
军户之前归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管,灶户归运司管。
如果废除了户籍制度,这些人该归谁管呢?
如果继续归之前的衙门管,那么官员们肯定不会反对。
但...如果继续归之前的衙门管,这户籍制度不是白废除了吗?
所以朝堂上看似讨论的是户籍制度问题,实际讨论的是各个衙门管辖权分配问题。
已有利益者不会容忍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利益。
皇权如此,朝堂各个衙门亦是如此。
崇祯微微一笑:“诸位,此事其实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麻烦。朕以为,废除户籍制度后,各衙门还是管自己那摊事。当然,是管事不管人。”
众臣一愣,有人低声询问:“请问陛下口中的管事不管人是何意?”
第401章 香皂的困局
崇祯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后说道:“人的问题交给地方官府,事的问题交给诸位的衙门。”
“以运司为例,废除户籍制度后,煮盐百姓离开盐场后发生的事一律归当地衙门管,盐场里的事才归诸位管,明白了吗?”
满朝文武在朝堂上想了好一会,才明白崇祯这句话的意思。
“可是陛下...废除户籍制度后,如何保证盐场的利润和产量?毕竟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一种赋税...没了赋税,收盐的价格肯定要提高,否则百姓煮盐没有积极性,也就无法保证产量。”运司转运使何奇志拱手出列。
有明一朝,官府获得食盐的方式是购买灶户手里的盐。
盐有两种,一种是正盐,另一种是余盐。
正盐就是运司根据灶户家里的人数给予粮食和钱财,灶户上缴相应数额的食盐,等同于赋税。
灶户是以家庭为单位煮盐,一般情况是家里每有一个人,就要上交二十八引食盐(每引二百斤)。
余盐是灶户交完正盐后剩余的食盐。
运司会用银子收购灶户的余盐,价格比正盐高。
何奇志的话一针见血,让朝堂上反对废除户籍制度的官员心中大喜。
有官员对着何奇志伸出大拇指,并赞道:“看见没?这就叫专业!”
崇祯没回答他的话,而是假装不经意的将目光从宋权身上扫过。
宋权立刻站了出来:“签契约!”
契约?
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宋权从容不迫地说道:“废除户籍制度后,所有百姓都是平民。”
“想煮盐?可以,但是需要与运司签契约!约定条件与之前的灶户一样,每年每人上交一定数量的食盐,否则进行相应处罚。”
“而且,煮盐不再以家庭为单位。既可以自己煮,也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煮,只要上交足够的食盐就行。”
宋权的话让朝堂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宋御史,你没明白我的意思!”运司转运使何奇志再次说道:“户籍本质是一种徭役,如果按照徭役的标准与百姓签契约,怕是没人敢签。没人签契约就没人煮盐,岂不要出事?”
宋权冷哼一声:“何大人,大明朝什么都缺,唯独不缺人!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再说了,无论干什么都得交税!种地需要交田赋,经商需要交商税,煮盐交盐税...”
崇祯坐在龙椅上,云淡风轻地看着他们斗嘴,心情好的不得了。
有宋权在前面帮他挡着,他的压力小多了。
其实崇祯早就想废除户籍制度了。
户籍制度把所有人都锁在条条框框里,严重限制了生产力发展。
尤其是匠籍。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工部,世代相袭。
实行轮班或住坐。
这种匠籍制度严重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
不过由于工部匠人的特殊性,崇祯针对匠籍做了专门调整。
除各级制造局的匠人外,其余匠人的匠籍一律废除。
废除户籍制度后,大明朝就有资本主义的影子了。
也就是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就是买卖劳动力(雇佣关系)!
只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
这也是崇祯废除户籍制度的最终目的!
众人又争论了一会,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崇祯接过话茬:“既然诸位没有意见,那么就这么办。不过...要先从北直隶试行一段时间,没有大问题的话再全国推广。”
“陛下,臣以为既然是试行,不如先从北直隶挑一个府,没问题的话再让其他府试行。”李邦华站出来说道。
崇祯想了想觉得也是。
欲速则不达,更何况北直隶是京畿重地,不能乱。
“也好,你们推荐哪个府率先试行?”崇祯问。
“宣府!”满朝文武齐声回答。
没有比宣府更适合的地方了。
那里是边关,地广人稀。
再加上有阎应元这个功臣镇守,就算出了问题也不会引起大乱子。
其实这些大臣还有另外一层想法。
试行成功还好,皆大欢喜。
如果试行失败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阎应元是崇祯亲自提拔起来的人,在朝中没什么关系。
让他担责的同时不但打击了异己,还打击了皇权。
一石二鸟!
崇祯当然知道这帮大臣的想法.
他没有反对,也没法反对。
毕竟北直隶不能乱!
“那就先从宣府试行吧,试行期间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事权统一,朕决定赐阎应元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诸位都是朕的臣子,朕希望你们在其位谋其政,替朕管好大明这个家。”
“臣等谨遵圣旨!”
“退朝!”
回乾清宫的路上,崇祯松了一口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试行废除户籍制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行还是不行,时间会给他答案。
刚回到乾清宫,李若琏在殿外求见。
“宣!”王承恩对着殿门外喊了一嗓子。
李若琏三步并作两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臣有要事相告。”
“何事?”
“回陛下,是香皂的事。京中权贵在使用香皂之后赞不绝口,但是....”
“有话直说,藏着掖着可不是你的性格!”崇祯笑着说道。
李若琏咽了口唾沫:“但是,香皂叫好不叫座。想买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嫌贵,有钱也不想买。”
“臣为此特地拜访了英国公,据他说香皂确实好用,但只能用来洗脸洗澡。既不能延年益寿,也不能治病祛疾,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卖不上高价!”
周氏商号是李若琏一手组建起来的,现在生意出了问题,他也跟着着急。价格是崇祯定的,他不敢明说降价,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崇祯。..
崇祯皱着眉头想了想。
嫌贵?
朕还嫌卖的便宜呢!
这玩意成本很高的,再加上是专门针对权贵的奢侈品,价格低了反而勾不起权贵的兴趣。
怎么才能卖高价呢?
既卖了高价,又割了权贵的韭菜,还能让人趋之若鹜。
有了!增加宗教属性!
第402章 君权神授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