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宗教?臣愚钝,请陛下示下!”李若琏一脸茫然的问。
崇祯嘴角微微上扬:“朕的意思是把香皂送进寺庙,让那些出家人帮着卖。”
李若琏更加茫然:“陛下,以京师这些寺庙为例,他们确实赠给香客一些香烛、佛珠之类的东西,但不是以卖的名义。寺庙毕竟不是商铺,但让他们卖香皂...确实有些为难!”
“不不不,”崇祯摇头:“寺庙当然不能卖东西,但是你可以把东西卖给寺庙。”
“以香皂为例,按照五十两一块的价格卖给寺庙,寺庙可以把香皂赠给那些上香的香客。当然了,只有捐献足够多香火钱的香客才能得到香皂。”
“那些出家人介绍香皂的时候可以说此物是专门净化身体污垢,洗涤心灵的贡品。”
“这样的话,朕的香皂卖了高价,寺庙也通过赠送香皂获得了高额的香火钱。”
“互惠共赢!”
李若琏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也行?
当然行。
崇祯深谙权贵们迷信的心理。
其实不止权贵迷信,下至黎民百姓,上至一朝天子都迷信。
何为迷信?
这里的迷信不是盲目信仰崇拜的意思,而是信奉神仙鬼怪。
信奉的原因很简单:对未知力量的崇拜。
在古代,官职越高越迷信。
最迷信是皇帝。
哪怕崇祯这位信奉科学的穿越者不迷信,也得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副迷信的模样。
否则会影响统治。
古代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搞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始皇帝玉玺上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到了汉朝,董仲舒又在君权神授的理论上增加了天人感应的说法。
天人感应强调皇帝是上天选择,如果皇帝有过失上天会降罪。这个理论完美的解释了国家兴衰的原因,饱受历代帝王推崇。
君王这么说,老百姓能信吗?
当然不会信!
所以董仲舒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办法。儒家受到重用,就要帮着皇帝解释君权神授的真实性。
这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帝王:我,皇帝,君权神授!
老百姓:真的吗?
儒者:真的!
帝王:你看,儒者的学问那么高,他们都信了,你们这帮大字不识的人为什么不信?
儒者:君权神授,不能反抗!
老百姓:好吧,我信了。
古代帝王为什么抵触科学?
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之前无法解释的现象能解释出来了。
这对于君权神授的皇帝是一个致命打击!
还有,崇祯为什么一直没办新式学校?
因为新式学校会触动传统儒者的利益。
他们一旦反水,君权神授那套理论就行不通了。
统治根基将会动摇。
到时候内患可就不止流贼了,还有大明朝的士绅百姓!
崇祯见李若琏有些发愣,询问道:“有问题吗?”
“没,没问题。只是...臣在想如何把香皂卖给寺庙,毕竟不能强买强卖。”
崇祯一脸认真地说道:“不准借僧录司的名义向强卖给寺庙香皂,这件事是私人的事,不能涉及朝廷衙门。”
僧录司是衙门的名字。
洪武十五年设立僧录司,归礼部管辖,掌管僧侣等相关事务。
李若琏眉毛上堆满了愁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臣领旨。”
“对了,镇抚司的情报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的话,总体来说并不乐观。”
“建奴南下入关时,臣让一些死士扮作百姓故意被建奴掳往辽东。臣给他们的命令是活下去,等待时机。等反攻辽东时,这些人才会起作用。”
“不过在真正启用之前,还得排除他们叛变的可能。”
“李闯贼那边进展也十分不利,因为他们一直在流窜,就算有消息也无法及时传回来。不过臣已经向陕西、山西一带派了些人,他们会定期向朝廷传送西边的消息。”
“献贼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嗯?没了?”崇祯抬起眼皮,看向李若琏。
李若琏有点慌,低着头快速思考刚才的话有无遗漏。
越想越慌。
因为他没想到有什么遗漏。
这就麻烦了。
就在李若琏慌神的时候,崇祯平静地问道:“敌人内部要安插细作,明军内部也要安插眼线。”
“宣府的阎应元,居庸关的唐通,蓟州的高第,山海关的吴三桂,京师的刘文耀,还有黄得功,黄蜚,郑芝龙、郑成功,袁继咸,秦良玉...”
“眼线可以是小兵,也可以是将领。平日里不需要他们传递消息,只需在关键时刻送出关键消息即可。”
李若琏听闻后浑身一震,这位大明皇帝的疑心还是那般重!
崇祯知道李若琏此刻心中的想法,笑着说道:“朕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免得让他们遭受无端猜忌。届时一旦有人诬告,朕会在第一时间得知真假。”
“多谢陛下教诲,臣明白了。”
“退下吧。”
......
二月二十二,福建泉州府安海镇。
安平府门外,车水马龙。
崇祯三年春,郑芝龙在安海镇筹建郑府,历时三年多完工,完工后郑芝龙给郑府取名为安平府。
整个安平府占地一百三十八亩,规模宏大,比藩王府邸还要奢华。
两个商人模样的人拿着拜帖来到安平府门外,对着门口的家丁深施一礼:“请问这里是郑府吗?”
门口的四个家丁体型矫健眼神犀利,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其中一个家丁右手摸着刀柄,皱着眉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有什么事?”
“我们是北直隶的商人,我叫董辽,他叫董东,想拜见郑大人商谈通贩洋货一事。”
家丁立刻说道:“我们老爷有令,最近军务繁忙,谁都不见!”
两个商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商人从怀里拿出一个装着银子的布袋,连同手里的拜帖一起递了过去,并说道:“劳烦阍侍帮忙通禀一声,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第403章 另类的商业谈判
门外的家丁看着布袋里鼓鼓囊囊的银子,顿时眉开眼笑:“两位稍等,小的这就去禀告。”
家丁转身的同时对院门里面喊道:“来人,给两位老爷搬个凳子。”
话音刚落,府门被人从里面打开。
两个手拿凳子的家丁冲了出来。
他们来到董辽和董东身边放下凳子:“两位老爷暂且歇息一会。”
二人微微一笑,不客气地坐了上去。
就在他们休息的同时,之前那个家丁已经将拜帖送到了郑芝龙面前。
“启禀老爷,门外有两个北直隶的商人求见,说是要与老爷商议通贩洋货一事。”
北直隶?通贩洋货?
“不见!”郑芝龙心情不好,直接拒绝了。
心情不好的原因是有一艘去往日本的商船在海上沉没,损失了十万两银子。
郑芝龙的海洋贸易主要是和日本人做生意。
他从内地运往日本的丝绸、布匹、瓷器、黑白砂糖、麝香、土茯等药物十分受欢迎。
据有关资料记载,郑氏商队垄断了日本对外贸易的两成份额。
家丁收了董辽的钱就得帮他办事,于是继续说道:“老爷,这两个商人一个叫董辽,一个叫董东,这是他们的拜帖,要是不见的话小的就给他退回去了。”
董辽?董东?
董...辽东?
“他们是哪里的口音?”郑芝龙为了稳妥起见,再次询问起来。
家丁想了想:“回老爷,他们操着一口不太正宗的京师口音。”
郑芝龙身体微微僵硬了一下,思考片刻后接过拜帖,仔细看了起来。
拜帖上一个字也没写,而是附了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嚯!
简单明了,果然有趣。
郑芝龙将拜帖合上后坐在椅子上思考了一会,吩咐道:“让他们去天主堂等候,老爷我稍后就到。”
郑芝龙受葡萄牙人影响信奉天主教,所以将郑府前厅命名为天主堂。
“遵命。”家丁脸上带着笑意转身离去。
郑芝龙换了一身衣服,随后来到天主堂。
董辽和董东早已在天主堂等候,见郑芝龙到来,立刻上前迎候:“北直隶商人董东。”
“董辽。”
“见过郑总兵。”
郑芝龙点点头:“幸会。”
分宾主落之后,商人董辽向郑芝龙身后站立的人看了一眼说道:“郑大人,我有要事相商,不知能否找一个隐密的场所?”
郑芝龙缓缓摇头:“无妨,此人名叫施琅,是我的心腹部将,有什么想说的话直说即可,不必遮掩。”
董辽又盯着施琅看了一会,对着郑芝龙开口说道:“郑大人,我们有一批货物要运往朝鲜。可是海上风高浪急,又有海盗作祟,听闻郑大人麾下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
“我们想雇佣郑大人的船队帮忙运输,不知郑大人是否愿意帮忙?”
听到朝鲜二字后,郑芝龙直接站起来对门外喊道:“来人,把这两个卖国的商人抓起来。”
门外立刻冲进来四个家丁,将董辽和董东二人围在当中。
董辽顿时慌了:“郑...郑大人,这是何意?”
“何意?”郑芝龙冷笑:“朝廷有令,凡与朝鲜通商者,视为投敌卖国。你们身为大明商人,肯定知道此事。本官将你们就地缉拿,有什么问题吗?”
董辽急忙解释:“郑大人,我们要运输的是粮食和棉麻,这些东西并不在朝廷禁运范畴之内。”
郑芝龙两眼一瞪:“不管什么东西,只要目的地是朝鲜就不行,还不快快将他们拿下。”
四个家丁刚要动手,一直没说话的董东说话了:“郑大人且慢,我有话说。”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