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2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主考官负责出题、审卷、排名,拟定录取名单并上报礼部。

同考官负责协助出题、审卷。

从明初到万历十年,主考官和同考官的资格确定屡有变更。

直到万历十一年礼部才规定: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四个读书人多的省份由翰林编修、检讨任主考。

其他各行省派礼部主事及六科给事中担任主考。

同考官在当地选拔,要求对方是进士出身,并在朝廷任职。

此次南直隶秋闱的主考官是北京礼部主事李之椿,吏科给事中吴麟微。

其余四位同考官则是南京当地的官员。

六个人在考场外等了两刻钟,始终不见人来。

眼看距离开考的时间越来越近,李之椿心里开始发慌。

他快步走到在一旁围观的南京礼部尚书黄锦面前,低声问道:“黄大人,为何不见考生入场啊?”

黄锦叹了口气,同样低声回答:“有些事我没法说,一会你就知道了。”

“难道...考生们会罢考?”李之椿愈发慌张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担任主考,如果发生了罢考的事,对他的前途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怕什么来什么,你看,他们来了!”黄锦目光看向街角处,再次叹了口气。

他叹息的是这些学生被人利用了。

无论结果如何,这些考生的仕途都会受到影响。

李之椿随着黄锦的目光看去,只见街角处走来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

他们身穿蓝色襕衫(秀才服),头戴黑色儒巾,浩浩荡荡的结队走向考场。

一个手举檀香木牌的读书人走在最前面,其余学生则手拿高香跟在左右身后。

他们步履稳健,表情悲怆,走路的同时发出阵阵哭声。

“呜呜...”

悲惨的哭声让附近几条街道都变得凄冷起来。

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数不清围观的百姓。

百姓们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纷纷跟在他们旁边朝考场方向移动。

整个队伍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尽头。

在考场周围警戒的士兵们如临大敌,纷纷举起武器对准了人群。

“不要动手!不要动手!”

李之椿和吴麟微对视一眼,立刻跑步向前挡在士兵和考生中间。

考生在考场上死了与主考无关,可如果在考场外死了,他们的责任就大了。

来到近前后李之椿才看清牌位上的字: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嘉靖九年之前,孔子牌位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之位,嘉靖九年改为至圣先师孔子神位。).bμν.

其他在场的官员此时也看清了牌位上的字,

兵科给事中阮大铖大声惊呼:“是先师孔圣人的牌位!大家伙快下跪!”

“对对对,快下跪。”

奇怪又搞笑的一幕出现了。

在场的二三十个官员竟然对着一帮待考的读书人下跪了。

李之椿和吴麟微都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这帮读书人竟然把孔子牌位从庙里搬了出来。

手举牌位的考生将牌位高高举过头顶,所有人都停止了哭声。

他对着李之椿和吴麟微喊道:“孔圣人牌位在此,尔等敢不下跪?”

李之椿和吴麟微被逼无奈,只能对着牌位跪了下去。

在那个年代,孔子在读书人眼中的地位比列祖列宗还要重要,李之椿和吴麟微不敢不跪。

手举牌位的考生见状对着周围围观的百姓大声喊道:“诸位乡亲父老,我等皆是待考的考生。”

“今天本是秋闱的正日子,可现任首辅李邦华借着追缴赋税的名义指使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百姓们轻则输银,重则变卖田产房屋,还有人被官府抓走不知所踪。”

“更有甚者已经家破人亡了!”

“我吕宫谨代表南直隶三千三百一十九名考生向朝廷请愿,请求革除内阁首辅李邦华的官职,交三法司会审定罪。”

“朝廷一日不罢免李邦华,我等便一直不考试。”

第488章 只要不死人,事就闹不大

听完考生们的诉求,看着面前的孔子牌位,在场的官员们震惊不已。

他们没料到考生竟敢用这种方法请愿。

阮大铖率先说道:“快,快将消息告知太子殿下。”看書菈

“对对对,快告诉太子殿下。”其他官员反应过来后跟着说道。

不用他们吩咐,考场就有人用最快的速度便将消息告诉了朱慈烺。

“殿下,秋闱的考生们手举孔子的牌位罢考了。他们不但围住了考场,还将六部衙门也围了。”

“目前各部都已无法正常办差,请殿下悉知。”

“什么?”朱慈烺手中的茶杯差一点摔在地上。

他急忙放下茶杯就要往外冲。

倪元璐从他身后大声喊道:“殿下意欲何往?”

朱慈烺一脸焦急:“南直隶发生了考生罢考的事,我得尽快平息。一旦闹大了传到其他行省,其他行省的学子若是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想怎么平息?”倪元璐不露声色的继续问。

“我想以太子的身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们或许能答应考试。”朱慈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显然他也知道这个方法不可行。

倪元璐呵呵一笑:“殿下不是怕其他行省的学子知道,是怕陛下知道吧?”

朱慈烺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倪元璐说的不假,他确实怕崇祯知晓此事。

奉旨监国时出了这么大的事,很容易让崇祯联想到他能力有问题。

“殿下不用怕。”倪元璐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何?”

“陛下让李邦华这位内阁首辅亲自南下追缴赋税欠款,必然是有备而来。”

“所以出了问题也是李邦华的问题。”

朱慈烺想了想,觉得倪元璐说的有道理。有李邦华这位内阁首辅在前面顶着,他确实不该有什么压力。

“那...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待在皇城里面不露面吧?”

“当然不是。”倪元璐深吸一口气:“面子上的事要做,里子上的事也要做。”

“陛下现在多少可以调动的兵马?”

朱慈烺在心中算了算,随后说道:“锦衣卫,东厂外加招募的皇城守卫加起来约有五千余人。除去必要的守卫外,可以调动的兵马在三千五百人左右。”

“留一千人保护内眷,永王和定王,殿下亲自率领四千人上街。”倪元璐倒背着双手,目光坚定。

“抓...闹事的学生?”朱慈烺说话的同时缩了下脖子。

倪元璐瞪了一眼朱慈烺:“殿下若是敢抓学生,十天后弹劾殿下的题本就会出现在陛下的龙书案上。”

“那先生让我领兵去街上干什么?”朱慈烺很是茫然。

倪元璐抬头向大殿外看了一眼,见时间紧迫,拽着朱慈烺的衣角往外走:“边走边说。”

来到殿外后,朱慈烺下令各部集结。

在集结的间隙倪元璐解释道:“只要不死人,这件事就闹不大!殿下的兵不是去抓学生的,而是去保护他们的,殿下一定要牢记于心。”ap..

朱慈烺恍然大悟。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明白崇祯为何让他当自己的老师。

倪元璐才思敏捷,思考问题总能先人一步。

在朱慈烺集结兵马之前,李邦华就得到了消息。

不是消息传递的快,而是有考生将驿馆围了。

“革职请罪!革职请罪!”考生们围在驿馆外面,齐声高呼。

驿馆外的士兵们纷纷亮出武器,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冲击。

考生们丝毫不惧,顶着士兵们的刀剑迈步向前。

士兵们一退再退,眼看就要退到驿馆里了,为首的将领唰的一声拔出腰刀:“此乃钦差驻地,谁敢硬闯?再有向前者,格杀勿论!”

“还不后退?”

前排士兵用刀剑碰撞盾牌,发出刺耳的金属声。中间的长矛兵抖动长矛,响起了呼呼的破空声。

后排弓兵拉紧弓弦,长弓被拉的吱吱作响。

“退!”

“退!”

数百士兵齐声断喝。

考生们起初确实被这些士兵的行为吓了一跳,可是在内心的驱动下,再次迈步走向驿馆。

眼看就要发生人命案时,驿馆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住手,让他们进来。”

“进去?”带兵的将领看着这帮愤怒的学生,咽了口唾沫。

这些人正在气头上,一旦放他们进去现场很容易失控。

“无妨,放他们进来。”李邦华身穿大红官袍,倒背着手站在驿馆的院子中央。

考生们早就等的不耐烦了,不等李邦华话音落地便冲进了驿馆。

在嘈杂的咒骂声中,李邦华目光落到一个中年人身上:“你是带头的?”

“是又怎么样?有能耐杀了我!”中年人昂首挺胸站在原地。

李邦华淡然一笑:“你看你急什么?有事说事,别动不动就把脖子送给别人。”ap..

中年人被噎了一句,满脸通红道:“我替天下读书人发声,能不急吗?”

“听说你们不但罢考,还将考场和六部衙门围了?”李邦华继续平静的问。

“对,朝廷什么时候革你的职,我们什么时候复考。”

“就这?”

在场的考生同时愣了下。

难道李邦华嫌事闹得小?

李邦华呵呵一笑:“走,跟老夫去考场质证。如果你们有老夫的罪证,老夫当场向朝廷请辞。”

“好!”学生们高呼。

“可如果没有的话...”李邦华目光让人不寒而栗。

中年人咬牙说道:“任凭处置。”

第489章 跪还是不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