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4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一年半以前,这里还是成国公府。

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现在安静地有些可怕。

毕竟大明朝的赵王就住在这里。

赵王来到京师后没有地方住,崇祯便让他临时搬到这里居住。

周王全家则住在不远处的另一所宅院中。

朝臣们对藩王躲还来不及,更不敢登门拜访,所以附近显得十分冷清。

赵王,赵王太妃亲自在门外迎接。

一同迎接崇祯的还有提前到达的周王,周王太妃;英国公,英国公夫人,以及范景文夫妇。

赵王朱常?和周王朱绍烱率领所有人向前一步,躬身施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崇祯摆摆手,“赵王和周王饱受刀兵之苦,朕心中有愧啊。”

“陛下言重了!”赵王太妃轻轻向前迈了半步,沉声说道:“藩王本应与封地城池共存亡,侥幸活下来全托陛下之福。”

赵王太妃这句话里充满了示弱的意思。

周王太妃也学着赵王太妃的样子表态示弱。

崇祯并未放在心上,这种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

一番客套之后,众人走进了府中。

崇祯和其他男人都待在前厅喝茶,女人则齐聚后堂开始互送礼物。

看着消失在屏风旁边的周皇后,崇祯内心有些忐忑。

临行前他交代给周皇后一份十分重要的任务,希望对方能完成。

来到后堂,周皇后将礼物分别送给赵王太妃和周王太妃。

两位王太妃则拿出首饰回礼。

一番推诿过后,互相逐渐熟悉起来。

后堂有五个女人。

分别是周皇后,赵、周两位王太妃,范景文的妻子王氏以及英国公张世泽的夫人李氏。

在范景文妻子王氏的窜动下,女人们开始闲聊。

从民间趣事聊到大臣家中糗事。..

聊着聊着,周皇后突然开口:“陛下最近总说宫里开销大,让我想办法节俭开支。可宫里那么多张嘴都等着吃饭,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吧?”

范景文妻子王氏呵呵一笑,没说话。

来之前范景文交代过,她的任务是配合周皇后将藩王宗禄改革的事隐晦的传达给赵、周两位太妃,然后看看她们的态度。

按理说后宫不能干政。

可是赵王和周王年纪太小了,没法做主。

所有的事都由两位太妃处理。

崇祯没法和女人直接对话,范景文也没辙。

只能借着看望二王的名义让周皇后提出来。

如果她们支持,那么崇祯便会联合赵王,让他主动上书提出藩王宗禄改革。

英国公夫人李氏则是凑人数的,顺便当个见证。

周王太妃听完之后一愣,“皇后言重了吧?都说宫里一文钱都得掰开了分成八瓣花,开销怎么会大呢?”

赵王太妃眨了眨眼睛,试探性的问道:“皇后方便说说有哪些开销吗?”

“哎,有什么不方便的!”周皇后叹了口气,“宫里单个人的开销并不大,但是架不住宫里人多啊!除了万历,泰昌,天启朝的妃嫔,还有太监,宫女,侍卫,衣食住行都需要花钱!对了,勇卫营的战马也需要花钱。”

“一人一两银子就是好几万两!哎,可愁死我了!”周皇后微微蹙眉,表情悲伤。

赵王太妃眼皮抖了下。

她虽然从周皇后的话里面听出一些端倪,但还不确定对方话里的意思。

想到这,赵王太妃假装提议道:“实在不行就裁撤一些无用之人。”

“没法裁!”周皇后一脸为难道:“万历,泰昌,天启朝的妃嫔绝对不能动,对吧?”

在场的人同时点头。

万历是崇祯的爷爷,泰昌是崇祯的爹,天启是崇祯的哥。

随便抄起一个来都比崇祯辈分大,根本没法动。

“二十四监的太监也不能动,他们基本都参与了京师保卫战。尤其是在勇卫营出城作战期间,这些人拿起武器守卫皇城,对后宫来说是有功之人!”

“宫女数量本就短缺,裁了她们就没人干活了!”

“侍卫就更别提了,少一个都不行!”

“哎!”周皇后再次叹了口气。

周王太妃,李氏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跟着叹气。

范景文妻子王氏则在众人的叹气声中悠悠说道:“皇后,我倒是有个办法!”

“哦?”周皇后瞪大了眼睛:“王夫人请讲!”

“降俸禄!”王氏小心翼翼地说道:“一两银子的改为八钱,八钱的改六钱,以此类推!这样下来宫里减少很多开支。”

“不妥吧?”周皇后愁眉依旧不展:“宫里的月饷标准都有制度约束,不能轻易更改!更何况这些宫女太监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旦降低月饷,会让他们很不适应。”

“届时私底下议论倒还好,一旦联合起来闹事就麻烦了!”说到这,周皇后的目光从赵王太妃身上扫了一下。

就是这个眼神让赵王太妃确定周皇后的话里有话。

她快速思考周皇后话里的意思。

片刻后,她心中了然。

宫里暗指大明和朝廷。

周皇后代表崇祯。

宫里开销大的意思是藩王宗禄开销大,朝廷难以承受!

裁撤的深层含义是废藩。

降低月饷的意思是降低藩王宗禄!

月饷标准是藩王宗禄的标准。

周皇后话说的很清楚,崇祯不会废藩,但是会考虑降低藩王宗禄。

至于怎么降,如何降并没有明说。

但是赵王太妃确定以及肯定,崇祯早就有了方案。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赵王太妃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崇祯为什么要通过周皇后将此事提前告诉她?

第516章 削减藩王宗禄

前厅内,众人正在喝茶闲聊。

“赵王殿下,”一个家丁低着头走进来说道:“赵王太妃找您有事。”

赵王朱常?看向崇祯。

崇祯微微一笑:“赵王请自便。”

赵王听罢起身向崇祯施礼,然后跟着家丁一起离开前厅。

二人离开后并没有去后堂,而是拐弯抹角后来到一处偏僻的小花园。

赵王太妃正独自一人站在花园中间闭目沉思。

“娘,找我有事啊?”赵王朱常?快步来到赵王太妃身边,出声问道。

赵王太妃没说话,朝不远处的家丁扫了一眼。

那名家丁非常识趣的转身离开花园。

家丁走远后突然停下脚步,见左右没人,又蹑步潜踪摸到墙角附近侧耳倾听。

此时赵王太妃正在问话。

“你们在前厅都做了什么?”

赵王想了想:“喝茶,闲聊。”

“聊的什么?”

“聊了好多,建奴啊,李闯贼啊,献贼什么的都聊了几句。”

赵王太妃顿时大怒,瞪着眼睛斥责道:“不是告诉过你不许聊国事吗?”

赵王朱常?一脸委屈:“不是我要聊国事的,是范景文那厮非要聊。”

“他聊他的,你装听不见不就行了?”赵王太妃怒气更盛。

赵王朱常?比刚才还要委屈,他噘着嘴眼眶湿润的说道:“刚开始我确实假装听不到,可是范景文每聊完一个话题,就问我一句赵王怎么看...”

“当着陛下和英国公的面,我总不能装哑巴吧?”

赵王太妃咬牙切齿道:“范景文...你这个老不死的欺负孤儿寡母算什么本事!”

骂完之后她又问道:“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说建奴流贼都该死!”

“那还行...”赵王太妃松了口气。

不怕赵王不说话,就怕赵王乱说话。

京师不比封地,在这里说错一话就有性命之忧。

搞明白这些问题后,赵王太妃又问道:“你们聊没聊藩王宗室的问题?”

赵王想了想,摇头道:“没有。”

“一个字也没聊?”

“没聊!”赵王非常笃定。

“这还差不多,”赵王太妃点了点头,“有些事找我就行,没必要对你说。”

赵王朱常?呆了下,忙问:“娘,你刚才的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等会回去后我要你问陛下一个问题。”赵王太妃一脸严肃。

“娘,你说。”

“你找个机会问陛下,问他拖欠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发。”

“这...这合适吗?陛下让咱们进京避难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如果在这个时候索要藩王宗禄,是不是有点...”

“不管合适不合适,你都得问!”赵王太妃瞪了他一眼。

“好。”赵王朱常?对着赵王太妃深施一礼,转身离开。

由于在他离开前那名家丁已经悄悄远离了这里,所以他们并未发现异样。

赵王回到前厅后又先聊了一会,在一个看似恰当的时机问崇祯:“陛下,臣有一事不知改不该问。”.

崇祯摆手道:“当然可以!”

在所有人目光的注视下,赵王朱常?先是咽了口唾沫,可还是觉得有些口干舌燥。

无奈之下又咽了口唾沫,最后有些卑微的问道:“陛下...臣想问拖欠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发?臣的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了!”

崇祯先是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随后看向范景文:“范尚书,朝廷拖欠藩王宗禄了?”

范景文嘴上回答是,心中却腹诽道:拖没拖欠你心里没数?一直压着不让发的难道不是你吗?

“你们内阁怎么做事的?竟然连藩王宗禄都敢拖欠,赶快核实发放!”崇祯盯着范景文的脸说道。

面对崇祯的职责,范景文下意识地就要往礼部衙门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