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7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其次。

一旦和蒙古人正面开战,建奴肯定会参战帮助蒙古人打明军。

如此一来明军就有机会在草原上杀建奴了。

消灭的建奴越多,将来收复辽东时胜算越大。

直接收复辽东绝非上上策,因为他们占据了地利。

去草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建奴有蒙古人相助,明军则有商人和蒙古内奸带路。

双方几乎是同一起跑线。

信使带着旨意去草原这段时间崇祯也没闲着,而是在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首先是钱和粮。

国库和内帑暂时都不缺钱,秋粮也刚刚收上来。

大明完全有一战之力。

崇祯十九年八月十七,崇祯在信使离开后的第二天就开始频繁调兵。

“传旨,调袁宗第去甘肃镇,刘西尧去往固原镇,刘芳亮继续驻守延绥镇。贺锦,高一功,刘体纯,马世耀北上万全左右两卫,集结待命。”

“调李性忠,刘肇基率所有骑兵北上大同,集结待命。”

“命秦佐明率三千白杆兵北上大同,集结待命。”

“命高杰率一万五千精锐北上偏关镇,集结待命。”

崇祯调兵看似随意,实则经过了深思熟虑。

甘肃和固原都是顺军降兵,直接派明军接管反而有些不妥,所以分别派袁宗第和刘西尧前去驻防。

贺锦,高一功等人被他调到万全左右卫。

如果这些人有复叛的打算,会立刻遭到宣府镇的唐通、阎应元,大同镇的李性忠、刘肇基以及三千白杆兵的夹击。

偏关镇在大同西面,与蒙古草原接壤。

不但是山西的门户,还是大同的腹背。

出征草原后大同将会成为明军的粮草军需中转枢纽,不容有失。

高杰不但忠心,还有能力,偏关镇非他莫属。

“命袁继咸北上武昌,继续寻找张献忠踪迹。”崇祯说完旨意后又加了一句。

张献忠逃入深山后像是消失了一样不见了,崇祯不放心,命袁继咸继续搜寻他的踪迹。

看着手中密密麻麻的旨意,王承恩眼前有些恍惚。

崇祯十七年三月时,朝廷要兵没兵,要将没将。

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大明朝竟然有了这么多可用的将领和士兵。

可见银子的重要性!

调兵从北京出发,送到保定,陕西和山西各地。

大军启程的同时,沿途州县开始筹备粮草,供路过的明军使用。

购买粮草需要钱,动用民夫搬运粮草还要用钱。

看着国库的银子像流水一样往外流,崇祯心疼不已。

可是没办法,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陛下,”户部尚书方岳贡拿着题本来到崇祯面前。

崇祯打开的同时方岳贡开始解释:“这是收复关中时产生的各项费用,除了士兵的饷银,抚恤银,赏银,功劳银外,还有购买粮草,武器甲胄等军需的银子。”

“加起来共九十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九两二钱。”

崇祯拿起笔勾画同意后开始嘬牙花。

打仗太费钱了,比想象中还要费钱。

“承天府之战的抚恤银都发了吗?那一战白杆兵损失不小,川军伤亡亦有不少。”

“发了,”方岳贡点头:“承天府之战共耗银七十七万九千余两银子,已让秦良玉从蜀王借来的钱里面直接划扣了。”

等等...

崇祯忽然想起了一个大问题!

他让秦良玉从蜀王那里借了五百万两银子应急。

现在流贼死的死,逃的逃,不出意外的话蜀王肯定要催债了。

不止蜀王。

京师朝臣勋贵南迁时被他“借”了许多银子,那些人虽然没敢明着催债,但是轮番给他上书表示想离开南京重回京师。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回到京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催债!

第574章 还钱

借钱是情分,不借是本分。

还钱是天经地义,不还钱是耍流氓。

崇祯在借钱的时候就已经耍过流氓了,所以根本不在乎再耍一次流氓。

看着南迁朝臣勋贵们堆积如山的公文,崇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问站在旁边的王承恩:“江南织造局新任总管太监是你的人?”

王承恩低着头:“回皇爷,是奴婢的人。”

“南迁的勋贵和朝臣辅佐太子有功,让他去拜会一番。”崇祯不露声色地的开始安排。

王承恩心里秒懂,名义上去拜会官员,实则是去索贿。

可是为什么要向那些人索贿呢?索要多少银子合适呢?

王承恩百思不得其解下只能换个方式询问:“皇爷,拜会的时候需要带礼物吗?”.

“带,必须带!”崇祯目露贪婪之色:“礼物越贵重越好,因为他们即将升官了。”

王承恩强压着心中的喜悦说道:“奴婢这就去安排。”

崇祯有些不放心的再次询问道:“还记得朕的规矩吗?”

王承恩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咧着嘴说道:“嘿,奴婢记得,一九分成。”

“那就好,马上去安排。”崇祯松了口气,“对了,内阁今天谁当值?”

王承恩想了下回答道:“回皇爷的话,范景文休沐(休假),方岳贡外出抽查户部府库,今日当值的是吏部尚书邱瑜。”

正好!

崇祯脸上的阴笑一闪而过:“让邱瑜来一趟,注意不要暴露行踪。”

王承恩眼神略微迟疑了一下,拿起几份崇祯批示完的公文转身跑了出去。

王承恩很快来到了文渊阁,文渊阁不止邱瑜一人,还有一些低品级的官员帮着处理公务,整理公文。

官员们面色凝重行色匆匆。

他们太忙了。

崇祯调兵只需要一句话,到了内阁这变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工作。

除了调兵的旨意外,还要处理各种通关文牒以及后勤军需问题。

另外还有西南的战事,南方的赈灾,追缴赋税欠款等等各种繁琐复杂的公文需要处理。

王承恩抬头看了一圈,在人群中找到了邱瑜。

他迈步上前把公文交给邱瑜:“邱尚书,这是陛下批阅完的题本,你们内阁收一下。”

在邱瑜接公文的同时,王承恩悄悄递给他一个纸条然后转身离开。

不多时。

邱瑜大摇大摆地走出文渊阁,在没人注意的时候身影一闪钻进了旁边的宫门缝隙之中。

看着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王承恩,邱瑜低声问道:“有事吗王公公?”

王承恩点了下头:“跟我来。”

在王承恩的带领下,邱瑜很快来到了乾清宫。

看着高高在上的崇祯,邱瑜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这位大明皇帝私下里召他前来,肯定是为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

“邱瑜,南迁勋贵官员想要回京的公文你都看过了?”崇祯直接发问。

“臣看过了。”

“你怎么想的?内阁又是什么意思?”崇祯继续问。

邱瑜谨慎地回答:“臣全听陛下的,内阁也是这个意思。”

“呵,”崇祯冷笑起来:“你的意思是朕在施行独治?”

“臣不敢,”邱瑜开始冒冷汗,“臣的意思是这些人对朝局影响不大,可回可不会。”

“谁说对时局影响不大的?他们走了,太子怎么办?”

“可是...不让他们回京似乎有些说不过去...”邱瑜有些担心。

“吏部文选司都是你的人吧?”崇祯忽然问道。

文选司掌管官员位次等级升迁、改调之事,以辅佐尚书。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回陛下,文选司郎中确实是臣举荐的。”

崇祯点头,“这就好办了,让文选司给南迁的勋贵大臣们邀功,朕会根据他们的功劳让他们升迁。”

“不过...”崇祯说到这停顿片刻,“要在南京朝廷或者地方上给他们安排职位。”

邱瑜听罢浑身颤抖了一下,领旨离开。

看着邱瑜离开的背影,崇祯心中冷笑。

南京某些人竟然还不死心,试图回京让他还钱。

还钱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但...

他是大明皇帝,面子工程该做还是要做的。

你们不是想回北京吗?

可以!

朕虽然同意你们回京,但朕有办法不让你们回京。

其实办法很简单,只需在南京朝廷或者地方上给他们安排上职务。

在哪当官就得待在哪里!

这叫什么?

阳谋!

不但不让你们回京,还要让你们出血!

是的,他让织造局太监以拜访的泄露消息。

官员们为了感激肯定会行贿。

如此一来他又能挣一笔钱!

还有最后一点。

如果官员们执意要他还钱,崇祯还能再耍一次流氓。

穿越当晚“抢”的钱都用马车装着,没有具体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