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较起真来官员们拿不出证据和具体明细。
抢了多少钱全都是崇祯说了算。
解决完南迁官员的欠款问题后,崇祯又开始思考蜀王府欠款。
蜀王这件事比较棘手。
首先借钱金额巨大,高达五百万两白银。虽然还有不少剩余,但崇祯并不打算退回去。
毕竟...这是他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不过秦良玉借钱时打了借条。
在铁证面前他无法抵赖。
该怎么办呢?
崇祯陷入沉思。
......
成都,蜀王府。
“蜀王殿下,蜀王殿下,喜事,天大的喜事!”左长史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蜀王朱至澍面前。
“何喜之有?”蜀王扭动着臃肿的身体不情愿地看向左长史。
“李闯贼死了!”
“什么?”蜀王整个人直接从软榻上弹了起来。
“你再说一遍?”蜀王上前一步抓住了左长史的衣服。
“李闯贼死了...”
“呼...”蜀王朱至澍长舒一口气。
“哈哈哈,好啊,太好了!”朱至澍咧开大嘴大笑起来:“李闯贼已死,献贼也躲进深山不知所踪。”
“内患几近平定,陛下是时候履行诺言了!”
“快拿纸笔来,孤要亲自给陛下书信一封把这些年受的委屈全都写下来。”
说到这,蜀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
他翻开后目光看向第一页并念道:“秦良玉犯有欺罔,僭越,狂悖,专擅,贪婪,侵蚀等重罪。另外她胁迫大明亲王给百姓减租,罪不可恕。”
“另外...”
就在蜀王打算继续念下去的时候被左长史打断:“殿下...”
“怎么了?”蜀王一脸不悦。
“秦良玉还未卸任四省总督一职,手中兵马高达十万!贸然弹劾将她惹怒,恐对殿下不利。卑职的意思是...等她卸任了再弹劾。”
蜀王肥硕的老脸抖了一下:“有道理!”
“不过孤还是要给陛下书信一封,让朝廷还钱!”
第575章 钱钱钱
崇祯十九年八月末,四川,云南和蒙古草原分别送来消息。
“蜀王在信中说叛乱既已平定,朝廷应该按照约定偿还所借银两。”王承恩打开信后念道。
崇祯没说话,挥手示意他念另外两封信。
“蒙古诸部除了喀尔喀部外,其余各部均表示已经臣服建奴,不会向大明朝贡。”
“另外...”王承恩表情有些愤怒:“察哈尔部不但没有朝贡的打算,还将使者杀了!”
崇祯既没有愤怒也没有悲伤,而是平静地说道:“念云南塘报。”
王承恩收起情绪,打开信封后缓缓念道:“黔国公世镇云南,在当地百姓和土司心目中威望颇高。”
“曲靖之战我军身为天降,滇中百姓无不畏惧。”
“云南各地土司听闻我大军将至,纷纷开城纳降。现云南除阿迷州和蒙自府外,均已收复。”
“文安之,李定国,孙可望商议后决定南下收复失地。”
“准了,”崇祯直接拍板决定:“让他们赶快平定云南叛乱,然后挥师北上出兵草原。”
“嗯...”王承恩犹豫了一下:“塘报中说南下之路崎岖难行,大军粮草难以为继。为了保证粮草不出问题,他们决定起用云南府城的民夫。”
“每户出一民夫,每名民夫领米二斗(约三十二斤),运抵临安时交米一斗五,剩下的五升作为民夫口粮。”
崇祯轻轻颔首:“发动民众运粮,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王承恩立刻说道:“不过...朝廷需要给每个民夫每趟发五钱银子的运粮费用,预计需要白银五十万两。加上粮草和其他费用,此次平叛耗银至少百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后崇祯脑瓜子嗡嗡的。
又是钱...钱钱钱!
按照这个速度花下去,国库和内帑的钱根本不经花。
可是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省不了也不能省。
想到这崇祯无奈点了点头,“朕只是花钱,而将士们却在拼命。准了,都准了!”
批示完之后,崇祯冒出了两个想法。
他低声自言自语道:“平定云南叛乱后沐王府的钱应该能追过来大半,到时候得让沐天波出点军费。”
“马上就要和蒙古人开战了,建奴大概率也会参战,到时候耗费银子的速度会只增不减,必须想出一条新的挣钱门路才行!”
崇祯思考的同时,远在辽东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在思考。
他坐在椅子上疑惑地说道:“李闯贼真的死了?不会是明廷故意传出来的假消息吧?”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豪格语气略显张狂。
“应该假不了!”礼亲王代善漫不经心地说道,“明廷没必要传出这种假消息,因为一旦被揭穿,对明廷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也对...”济尔哈朗点了点头。
他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后继续说道:“朱由检有孙子了,取名朱和垿。他派人给蒙古诸部送去消息,命他们遣使呈贡以表恭贺。”
“除了察哈尔部将使者杀了以外,其余各部都把人放了,诸位怎么看?”
“郑亲王,”豫亲王多铎一脸严肃地说道:“我认为明廷此举并不是真的想让蒙古诸部遣使呈贡,而是为开战找借口。”
“哦?”济尔哈朗眯着眼睛问:“豫亲王是怎么知道的?别告诉我这是你的推测!”
“并非推测!”多铎非常认真地回答:“睿亲王在去朝鲜前给我留下几个人,他们在中原有眼线。据眼线送来的消息说,明廷正在调集兵马北上宣府大同一带,显然是在为开战做准备。”
“消息准确吗?”济尔哈朗也露出一副严肃的表情。
“不敢说十分准确,但至少也有七八成可信度。”多铎回答。
“嘶...”济尔哈朗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真是马匹贴秋膘的时候,如果明廷在此时进入草原作战,无论胜败都会消耗战马的秋膘。等寒冬一到,没有秋膘的战马扛不住寒冷,到时候损失会非常大!”
“得赶快通知蒙古人做好准备才行啊。”
看着小心谨慎的济尔哈朗,多铎笑了:“郑亲王,只通知可不行,咱们得出兵帮蒙古人!”
“不行!”济尔哈朗直接拒绝:“上次入关虽然有所收获,但八旗兵损失亦不小,尤其是正白旗损失殆尽。这是明廷和蒙古人的战斗,咱们没必要过早介入。”.
“除非蒙古人落入下风或者主动求援,否则绝不能派兵。”
“再者,蒙古人本就是游牧部落,即便不敌也能及时逃跑。”
多铎拍着桌子站了起来:“郑亲王此言差矣!蒙古诸部在入秋前就选好了牧场,一旦不敌只能被迫转移。后续如果找不到好的牧场,整个部落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皇上是蒙古人的大汉,咱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保护他们不受明军欺负。”
“欺负个屁!”济尔哈朗对多铎拍桌子的行为很是不满,他骂完脏话后也拍着桌子说道:“草原是骑兵的天下!”
“明军除了关宁骑兵外,还有多少骑兵可用?”
“就算有骑兵,其中又有多少精锐?”
“蒙古人的战力虽然退化了,但应付明军骑兵绰绰有余!”
“今天就是说破大天,也不能出兵!”
多铎怒了,指着济尔哈朗的鼻子:“你说话把嘴巴放干净点。”
“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济尔哈朗毫不示弱。
眼看两人就要打起来了,一直没说话的小福临操着稚嫩的嗓子说道:“诸位王公都别吵了,咱们听听范先生怎么说。”
第576章 多尔衮复起(上)
在众人的注视下,范文程恭恭敬敬地施礼:“皇上,诸位王公大臣都稍安勿躁。”
“别婆婆妈妈的了,直接说重点,本王可没空在这陪你闲聊!”豪格拍着桌子说道。
“好!”范文程强压着心中的怒意说道:“当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在起兵后就定下了联蒙抗明的策略,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也延续了这个策略。”
“现在明廷要对草原诸部用兵,大清此时若是不帮,又何以服众?”
“蒙古诸部一旦投靠了明廷,大清失去帮手倒还是其次,最可怕的是明廷可以从他们手里获得优质战马!”
“假以时日明廷用这些战马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届时对大清来说将是一个大麻烦!”
“所以我的意思是不但要帮,而且要全力以赴地帮!”
听完范文程的分析后,众人面面相觑。
豪格瞪着一双三角眼说道:“范文程,你是不是太高看明军了?”
“就算给他们足够的战马又能如何?关宁军是明廷精锐吧?不还是被我大清八旗打的屁滚尿流?他们若是像你口中说的那么厉害,为什么还会失去整个辽东?”
“是啊,范文程你休要涨敌军士气灭我军威风!”多铎跟着附和。
在场的众人纷纷露出一副高傲的姿态。
范文程点点头,面无表情地说道:“崇德六年(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后,明廷关外之地尽失,只余宁远一座孤城。”
“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吴三桂率关宁军放弃宁远返回山海关。”
“崇德六年到顺治元年有三年之久,如果关宁军真的那么不堪一战,八旗兵为何耗时三年都未能攻下宁远这座孤城?”
范文程这番话宛如巴掌一样打在众人的脸上,让他们闭上了嘴。
是啊...
如果明军真的是废物,那么攻不下宁远的八旗兵又是什么?
恐怕连废物都不如。
“好了,”摄政王代善眼角闪过一丝杀意:“我同意范先生的观点,诸位都说说心里的想法,最后请皇上定夺。”
有了济尔哈朗的带头表率,其他人也不再纠结,纷纷表示要出兵帮助蒙古人。
小福临既没有表态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而是在众人的注视下捂着肚子说道:“朕肚子有点疼,诸位王公稍等一下,朕去去就回。”
福临离开宝座后快步走出崇政殿,穿过宫门来到凤凰楼一楼大厅。
布木布泰(孝庄的名字)和哲哲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额娘,”福临对着自己的母亲说道:“议事的结果出来了,诸王公都同意出兵帮助蒙古人。”
布木布泰(孝庄)点点头:“范文程果然有两把刷子。”.
福临不知道她话里的意思,只能继续问道:“额娘,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会回去后你就说同意出兵,然后让郑亲王济尔哈朗主持议事。”
福临使劲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福临走后布木布泰(孝庄)低着脑袋思考了一会,然后抬起头对着哲哲说道:“姑姑,我觉得时机到了。”
哲哲愣了下:“什么时机?”
“让多尔衮复起的时机。”
“你...”
“姑姑你听我说,”布木布泰深吸一口气:“多尔衮失势后去往朝鲜置办军需物资,期间是济尔哈朗和代善共同主政。”
“这段时间里信义辅政叔王济尔哈朗既无法服众,也没干出点成绩来。摄政王代善更好不到哪儿去,他仗着手中的权力肆意妄行,无视律法,甚至轻蔑福临。”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