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8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接下来出现的人名多多少少会有些拗口,但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请各位读者老爷海涵。)

在大同北面五百里的草原上,阿布鼐正在看济尔哈朗的来信。

“王爷,盛京那边怎么说?”阿布鼐身边一个长相平平身材普通的女人问道。

这个女人叫爱新觉罗马喀塔,长相虽然一般,但身份极为特殊。

一层身份是阿布鼐的妻子,另一层身份是皇太极的次女。

皇太极为了维持与蒙古诸部的关系,大搞政治联姻。

马喀塔最早嫁与额哲为妻,额哲死后她按照蒙古夫兄弟婚的习俗转嫁给了弟弟阿布鼐。

(夫兄弟婚是一种旧习俗,当一个女人的丈夫死后,她必须嫁给死去丈夫的兄弟,兄弟也必须娶她。明朝时期蒙古各游牧部落和女真人都有这个习俗。不过中原地区十分抵制这种行为,大明律规定凡娶父、伯、叔寡妇者斩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绞死。)

阿布鼐看了马喀塔一眼,脸上虽然堆满了笑容,心中却无比憎恨。

他表面上对建奴卑躬屈膝,实际上心中早有不满,尤其是对其父林丹汗的死耿耿于怀。

历史上他因此多年不入朝觐见,结果被康熙骗到盛京幽禁。

阿布鼐把信推到妻子面前说道:“盛京说援兵马上就到,让我想办法拖住这支明军。还有...我还没承袭察哈尔王的爵位,以后还是不要管我叫王爷了。”

“好的王爷!”马喀塔捂着嘴笑道。

阿布鼐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不再反驳。

马喀塔拿起信件看了两遍,看完后将信放下并说道:“王爷是不是后悔杀明廷使者了?”

“没有,一点也不后悔!察哈尔部早已归附了大清,明廷此举是在挑衅大清的威严,我身为察哈尔王的弟弟当然要维护大清尊严!”阿布鼐义正言辞地说道。

马喀塔满意地点点头:“王爷你做的对,等战事结束后我一定给皇上写信让你承袭亲王爵位。”.

“谢谢夫人!”阿布鼐说话的同时扑了上来。

夫妻打斗间,马喀塔红着脸问道:“我军首战失利,王爷有对付明军的办法了吗?”

阿布鼐嘿嘿笑道:“办法有的是,我已命各部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现在明军主力距离咱们四百里,在距离咱们三百里的时候我安排好的骑兵会绕至明军身后偷袭其粮道。”

“粮道一断明军不战自乱,就算盛京援兵不来,我也能把这伙明军吃掉!”

“王爷...千万别大意,这支明军战力...很强。”

“放心,我的战力更强!”蒙古包内,阿布鼐笑声如雷。

......

阳和卫内(今山西阳高县),李性忠,刘肇基,唐通,阎应元等人相对而坐。

阎应元率先说道:“诸位,贺锦,高一功等人已经进入草原半个月了。为了给他们供应粮草,我把城中百姓的骡马和牛车全部征用了,就这样也只能勉强供应。不能再深入了,一是粮草运输时间会变长,二是粮道越长被断的风险会越大。”

阎应元确实被运粮问题难住了。

贺锦所部兵马始终在运动,运粮地点也在跟着变化,随着地点的变化道路情况也在变化。

运输过程中的消耗随之上涨。

如果再继续深入的话,仅凭他手上这些人已经无法满足前线的军需。

李性忠缓缓摇头:“陛下的旨意是出兵草原征讨察哈尔部,我们还没出兵呢就说退兵的事,是不是太草率了?”

“我没说退兵,说的是粮草供应问题!”阎应元右手食指敲击着桌面说道。

李性忠哈哈一笑:“贺锦他们出兵后已经肃清了方圆一百五十里内的蒙古人,再不深入的话...与退兵又有区别?”

“更何况运输粮草是你阎大人的事,我们这些武将只负责打仗。”李性忠补充道。

阎应元有些不爽的看了眼李性忠,轻咳一声对着刘肇基说道:“刘总兵,那什么...你们出兵后能不能以战养战?这样就不用考虑后勤补给了。”

刘肇基呵呵一笑:“阎大人是不是看多了?”

“什么意思?”阎应元瞪着眼睛直接站了起来,“蒙古人能做到以战养战,咱们就不可以吗?”

“也能,但是很难!”刘肇基说话的同时叹了口气:“以骑兵为例,上限是携带七天口粮。”

“按照每天百里的行军速度,行进三百里后就要返回,否则会断粮。”

“对吧?”说到这,刘肇基停了下来。

“对对,”阎应元点头同意。

“那么好,问题来了!”刘肇基表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行进三百里时恰巧遇到一个部落,打还是不打?”

“当然打!”阎应元立刻说道,“出征草原的目的就是打蒙古人!”

刘肇基脸色愈发严肃起来,他皱着眉说道:“打胜了还好,部落的人口钱粮都会被收入囊中,可要是...打不胜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百战百胜吧?”

打不胜...?

不等阎应元思考这个问题,刘肇基继续说道:“打了败仗不但损兵折将,还会白白消耗一天的口粮,如果敌军再派兵袭扰追击,我军骑兵会被活活追死,饿死!”

“就算打胜了,附近的部落听闻消息后不是逃跑就是联合起来反抗,接下来我军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这还只是人的问题,战马放牧吃草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没有草束供应,战马每天行进百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可以让战马吃粮食,不过战马的饭量是士兵的五六倍!”

“等等...”阎应元打断了刘肇基:“当年蒙古人西征时是怎么做的?”

第579章 游牧部落的后勤问题

历代中原王朝,北上草原攻打游牧部落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后勤!

孙子兵法有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打胜仗的前提是让士兵和战马吃饱肚子,否则必败!

蒙恬北击匈奴时,关中运往前线的粮食大约是每两百担。

也就是说,每一百担粮食只有两担真正运到了前线,剩下的九十八担粮食都在运输途中被人畜吃掉了。

汉武帝北击匈奴为什么会耗空国库?

因为战马吃的太多了!

战马和人一样,需要吃饱且吃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只给战马喂草的话,战马的体力和爆发力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在喂养战马会在草束里添加小米,豆类,高粱等粮食,甚至还要在水里面还要加入少量食盐。

汉代每匹战马每天会吃掉六人份的粮食!

直至公元前194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了有“牧草之王”美称的苜蓿(属豆科植物),战马消耗粮食的问题才有了些许缓解。

到了唐代,中原王朝的辎重问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得到了解决。

唐军远征时除了让边民运粮外,还会让沿途各番邦会提供粮草。

其次随军作战的唐协军(仆从军)多是游牧部落出身,每次出动时自带后勤并供养唐军。

刘肇基身为军人,对后勤辎重问题了如指掌。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来对着阎应元说道:“当年蒙古骑兵西征时的军粮主要是奶疙瘩(奶酪)和肉干,这两样东西重量轻且特别抗饿。尤其是奶疙瘩,吃的时候不用生火,大大减轻了后勤辎重的压力。”

(肉干主要是风干肉,由于没有水分所以十分坚硬无法直接吃,吃的时候需要用开水煮泡。).

“其次蒙古骑兵一人多马轮流骑行,且战马多为母马。渴了用马奶代替水,这样大军行军时就不用烧水喝了,不但能做到隐蔽行军,同时再次减轻了后勤压力。”

“还有一点...”刘肇基伸出右手五根手指,“蒙古骑兵后面跟着牧民和部落的牛羊,只要有水有草,他们就能肆无忌惮地的向前推进。”

“冠军侯霍去病孤军深入以战养战的打法之所以能成功,一是胆子大战法新颖出其不意;二是运气好,遇到匈奴部落获得了补给。当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听完刘肇基的分析后,阎应元咽了口唾沫。

这种骑兵太可怕,怪不得能攻辽灭宋,横扫世界!

“不对吧...”阎应元忽然说道:“蒙古骑兵虽然不吃粮食,他们的战马也不吃吗?如果吃的话,又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吃!”刘肇基使劲点头:“因为部落会随军出征,所以他们会把粮食分摊给其他马匹和牛驮运。平摊下来后,每匹驮马和每头牛的负重非常低,不影响行军。”

“等等...”阎应元抓住了重点:“我军能不能一人多马进行远征?例如一人三骑?”

“可以啊,”李性忠忽然开口说道:“但是咱们没有合适的马。”

阎应元立刻皱眉问道:“什么意思?你们有数万骑兵,把一部分骑兵的战马匀给其他骑兵不就行了?”.

李性忠微微笑道:“阎大人此言差矣!”

“一人三骑并非一人三匹战马!而是一匹驮马,一匹乘马,一匹战马!”

“驮马负责驮运盔甲,武器和粮草辎重,速度一般,但是负重能力和耐力强。”

“乘马顾名思义是日常骑乘马,各项能力比较均衡但并不突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临时充当战马。”

“战马就不用多说了,擅长奔跑和冲刺,通人性。”

“我军虽然有足够的战马,但是缺少驮马,所以才说没有合适的马!”

“那...”阎应元眨了眨眼睛:“把战马临时当驮马用不就可以了吗?”

李性忠脑袋摇晃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那样很容易把战马用废了。训练一匹战马耗时耗力,别说我舍不得,就是朝廷也不会让我这么做。”

阎应元听完这些话后跟着皱起了眉头。

他怎么也没想到出征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既不是兵力不足,也不是打败仗,而是后勤问题。

身为宣大巡抚,他负责此次出征的粮草运输。

现在粮草运输出了问题,他负首要责任。

“诸位...”阎应元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既然去草原作战困难重重,咱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

“什么思路?”李性忠,刘肇基和唐通同时看向他,目光里充满了带有尊重的询问。.

阎应元虽然是文人,但是死守宣府的事迹早已传遍了大明南北。

再加上他当时面对的是数万建奴精锐,所以武将们对他这个文人很是敬佩。

阎应元试探性的说道:“我的意思是与其深入草原寻找蒙古人作战,不如让蒙古人主动来找咱们...”

“主动找咱们?”三位武将同时诧异起来。

“对,”阎应元突然阴笑起来:“诸位知道当初建奴为何会围攻宣府镇吗?”

“知道,陛下在宣府镇囤积了数十万石的粮草,建奴为了得到这些物资才会集结重兵围攻!”唐通率先说道。

“嘿嘿,”阎应再次阴笑起来:“既然你我知道粮草的重要性,蒙古人肯定也知道。咱们可以把精锐伪装成辎重兵进入草原,蒙古人得到消息后肯定会想办法绕后偷袭。”

第580章 草原第一战

听完阎应元的计划后,刘肇基站起来问:“这是...阳谋?”

“对,阳谋!”阎应元也站起来回答:“如果蒙古人敢截粮,则正好中了我军埋伏。如果他们不截粮,你们就带着粮草深入草原围剿各部落。”

“不对吧...”刘肇基斜视着阎应元,“刚才你还说把城中百姓的骡马、牛车全部征用了才勉强供应贺锦部所需粮草。我的骑兵基本都是战马,骡马和牛车少之又少,如何携带粮草深入草原?”

阎应元咧着嘴笑了:“不瞒你说,户部雇佣商队新运来一批粮草。我可以让这支商队把粮草转运至草原上,你们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

李性忠和刘肇基,唐通互相对视后嘴角同时上扬。

一旦解决了粮草的问题,他们就能放心大胆的去草原上和蒙古人打仗了。

几人又详细商议了很久才敲定计划。

次日一早。

李性忠率先派出五百探马携带七天口粮出长城北上草原。

他们的任务有两个。

一是汇报贺锦所部的位置。

二是侦查粮道附近有无敌军探马出现。

六天后探马送来消息,“启禀总兵大人,贺锦所部已行至废弃的察罕脑儿卫附近,距此地三百里。”

察罕脑儿卫是明洪武七年设立的蒙古军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商都县察罕淖附近,后废弃成为草原部落的游牧地。

“三百里?”李性忠打开地图后眉头紧锁。

按照出兵前的约定,贺锦应该在距离长城二百里的地方停下来扎营等待消息。

没想到他竟然无视军令深入草原三百里!

草原是骑兵的天下,贺锦麾下只有两千左右骑兵,剩下的全是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