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既不扰乱民间秩序,又能给朝廷创收,何乐而不为?
“既然诸位都没问题,那就安排人手去吧,五天后启程出发,去往南直隶开矿。”
“臣等遵旨。”
阁臣们施礼退了出去。
他们前脚刚走,崇祯后脚就将王之心招了进来。
“奴婢叩见陛下!”王之心跪地施礼。
“张同敞从南直隶送来一个劣绅的名册,你看过了吗?”崇祯问。
“回陛下的话,奴婢看过了。”
“五天后去南直隶扬州府开矿,表面上是开矿,实际是给这些士绅定罪。只要罪责无误,立刻抄家拿人。”
“奴婢明白。”王之心再次磕头。
次日早朝。
宣布试征矿税的同时,崇祯又给户部和吏部达了一道旨意:各级官员无论升迁调走或者平级调离,亦或是降级离开,离任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清缴当地拖欠的赋税,否则一律留任甚至严惩。
这道旨意堪称绝杀。
很多官员在任时不认真催缴赋税,想用新官不算旧官账的潜规则懒政怠政。
现在不行了,想升官必须清缴赋税。
降级离任也得清缴赋税,否则严惩。
官员们听完这道旨意后纷纷叹息。
“诸位,新官不算旧官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喽。”
“是啊,以后没法当老好人了!”
“快给地方衙门发公文让他们催缴赋税去吧,否则谁都别想升官!”
“北方还好,大部分人都不敢拖欠赋税。南方那些地主老财可就不好说了,他们会用各种办法拖延。”
“那就要看各地巡抚敢不敢下令抓人了!”
“他们应该没什么顾虑吧?”
“呵呵,不好说。”
四天后,王之心带着一帮大大小小的官员乘船去往南直隶。
崇祯让王之心南下有两个目的,一是抄家抓人,二是支开他进行货币改革。
他在身边,崇祯心里不踏实。
二月二十五,崇祯让李若琏从内帑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去市面上换铜钱。
由于是大张旗鼓的换钱,所以又在京师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英国公府内,张世泽得到消息后站在原地发愣。
“老爷,你说陛下为什么又要用银子换铜钱啊?”英国公夫人问。
她之所以说又字,是因为崇祯前前后后换了好几次。
第一次拿出一百万两银子,让王之心兑换成铜钱。
京师勋贵们立刻听到了风声,并花重金从王之心那里得到一手消息:陛下让他把银子换成铜钱。
勋贵们反应各不相同。
聪明的勋贵立刻效仿,用银子去市面上换铜钱。
市面上能大批量换铜钱的地方只有钱庄,商号,当铺。
剩下的铜钱大部分都在百姓手里攥着。
钱庄和当铺也不是傻子,见铜钱紧俏,纷纷在第一时间调整兑换比例。
在他们的带动下,京师铜钱开始小幅度升值。
崇祯没有借机抛售,而是继续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兑换!
按照一比一千五的比例,二百万两银子能兑换价值三十亿的铜钱。
京师百万人,平均每人三千文!
影响不可谓不大!
第一批兑换的人见有利可图,大部分人都将铜钱抛了出去。
随着第二波银子入场,很多商号、当铺、钱庄出现了短暂的铜钱荒,于是开始同行互换,和百姓互换。
参与换钱的人越多,消息传播的就越广。
人是最精明的动物。
当他们得知一样东西十分紧俏,且自己手里就有这个东西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抬高交换价值。
之前是银子,现在是铜钱。
其实市面上并不缺铜钱,但人们都在意识里给铜钱升值了,所以铜钱必须升值。
于是铜钱继续升值!
京师大部分有钱人的存钱结构是多银少铜。
也就是银子多,铜钱少。
勋贵,士绅,富户们见铜钱继续升值,纷纷拿出一些银子换成铜钱凑热闹。
大部分人的心态是重在参与。
如果能挣钱最好,即便不挣钱也不会损失太多。
在这种趋势下,铜钱继续升值。
很快。
京师铜钱从之前的一千五百文换一两银子,升值到一千三百文换一两银子。
这时候崇祯开始抛售了!
他先是操纵二十多家商号、钱庄,将大量的铜钱以一千三百二十文换一两银子的价格兑换给同行。
由于每两银子能挣至少二十文钱,所以很多商号,钱庄对此都来者不拒。
紧接他吩咐宫里去宫外采购的太监,所有东西都用铜钱结账。
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崇祯完成了两次兑换。
兑换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容易让人起疑。
兑换的速度也不能太慢。
太慢的话消息传到外地,外地铜钱进来会冲击市场,导致策略失败。
崇祯计算过大致时间。
按照当时的消息传递速度,传出去需要十天半月,外地商人准备好铜钱进京又需要十天半月。
前后正好一个月。
京师不缺铜钱,缺的是用银子换铜钱的人。
于是铜钱开始贬值。
当外地商人带着大量铜钱进京后,发现京师银铜兑换比例已经由之前一比一千三变成了一比一千四百五。
刨去运费,他们亏钱了!
而且铜钱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畅销。
在外地铜钱的冲击下,京师铜钱继续小幅度贬值。很快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击鼓传花,倒霉的是最后一个人。
崇祯不知道谁是最后一人,反正不是他。
铜钱很快贬值到一比一千五百五,崇祯消停几个月后故技重施。
第627章 大明圆宝
崇祯第二次做局使用的套路与第一次不同。
他先是让内廷准备好银子,做出一副要用银子换铜钱的样子。
不出意外,消息很快被泄露出去。
等外面的勋贵、士绅、富户准备好铜钱后,崇祯却下令不换了。
由于消息是通过非正式途径泄露出去的,所以他们只能打碎了牙往嘴里咽。
巨量的铜钱不但占用了仓储空间,还影响资金流动。
很多人开始花手上的铜钱。
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会下降。
当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会上升。
供需平衡时,商品价格会趋于稳定。
铜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商品。
被富人们嫌弃且大量被使用的铜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贬值。
崇祯则命锦衣卫暗中收购,暂时存起来。
消停几个月之后,崇祯又又又来了。
勋贵士绅们有了上次的教训,决定不见兔子不撒鹰。
崇祯没有爽约,而是拿出八十万两银子去换铜钱。
勋贵、士绅得到消息后立刻去市面上找铜钱。
铜钱又升值了。
崇祯则把上次囤积起来的铜钱趁机拿出来,利用差价小赚了一笔。
数次之后,京师的有钱人成了惊弓之鸟。
因为他们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赔钱或者不挣钱。
除非不参与。
可不参与又有些不甘心,毕竟选择大于努力,只要跟对了一次或许就能挣到大钱。
京师百姓也受到了影响。
每当有人用银子换他们手里的铜钱时,他们第一反应不是立刻兑换,而是趁机给铜钱抬价!
银子换铜钱这件事产生了蝴蝶效应,随着范围的波及,连锁反应跟着扩大。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局面越乱,新货币入场遇到的阻力才会越小。
“老爷,陛下又用银子换铜钱了,咱们参不参与啊?”英国公夫人轻声问张世泽。
张世泽皱着眉想了想:“参与,通知府里拿出两万两银子去市面上换铜钱。”
英国公夫人刚要走,张世泽又说道:“这次换完后再换了,把所有铜钱全都存起来,咱们以不变应万变!”
“好。”
英国公像多数人一样,选择囤积铜钱以静制动。
囤积铜钱的风很快刮遍京师,造成了京师铜钱的升值。
崇祯没动。
他要等秋粮征收之后放大招。
放大招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