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2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除了自认为军事力量不足外,还有经济因素。

打仗打的是钱粮。

首先是钱。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铸造过天命铜钱,由于缺铜和技术不过关,六年后的天命十年,后金政权以银子丰富,不必用铜的原因禁止铸造铜钱。

他们的银子从哪儿来?

掠夺+贸易!

掠夺辽东汉民,掠夺蒙古人,掠夺朝鲜人。

攻下的地方越多,抢到的银子也就越多。

一旦停止劫掠,建奴的财政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他们没有收入来源。

征收赋税?

开玩笑!

征谁的税?

底层百姓都是奴隶,除了口粮外什么都没有。旗人的粮食是旗内私产,不可能上交。

除了掠夺外,只能通过商人把辽东的人参,皮草换成银子。

黑土固然肥沃,但只能种一季。

小冰河气候带来干旱和寒冷气候导致的粮食减产严重。

辽东物价最高时一石粮能卖八两银子!

比中原最高物价高一倍。

大明财政紧张可以抄官员、富商的家。

建奴财政紧张抄谁的家?

钱都在旗人手里,抄他们的家等于自寻死路。

等他们见识到大明水师的战力后,无论为了防守还是进攻,都不得不在水师身上耗费大量资金。

这对建奴财政将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登州。

大明立国初期,登州是莱州府治下的一个州。

洪武九年,朝廷下旨:时以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建府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

自此升州为府,治所蓬莱。

崇祯二十一年六月十三。

登州府城北面的海面上,新到任不久的登莱巡抚袁枢,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副将杨展,副将曾英等人正在一艘大船上观看新兵操练。

一个将领站在船头大喊道:“按照朝廷最新旨意,水师不但要习水战,还要习陆战。”

“从今以后每月初一,初五,初九,十三,十七,二十一,二十五,二十九练习水战。”

“每月初七,十一,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七训练陆战。”

“水战又分单船训练和舰队合练,今天进行单船训练。水战的关键是在战斗前占据上风,然后顺风进攻”

当时主流战术都是占据上风发动进攻。

不过也有例外,法国水师习惯待在下风的位置,以便能在战败后及时撤退。

阵阵炮声过后,海面上一艘艘简易的靶船被击沉。

操练结束后,士兵们操控着风帆将战船驶回港口。

一行人离船登岸,骑马返回登州府城内。

简单吃完午饭后,众人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

黄蜚轻咳一声站起来说道:“巡抚大人,诸位同僚,咱们刚才登上的那艘船是工部最新建造的龙骨炮船。此船比与我军之前的主力战舰福船大一些,整船全长十四丈左右,舷宽三丈,船舱深不到两丈,上面宽阔适合作战,尖底适合深海航行。”

“此船和双甲板福船还有什么区别?”袁枢问。

双甲板福船是在大福船的基础上增加一层甲板,下面的甲板布置重炮,发射大弹丸用于击沉敌船。

上面的甲板布置佛朗机等轻型火炮,发射百子连珠弹杀伤地方甲板上的士兵。

黄蜚介绍:“此船比双甲板福船的火炮多很多,且更抗揍,行船速度也快一些,其他的相差无几。”

见众人没有提问,黄蜚继续介绍:“龙骨炮船要兵百余名,装有红夷大炮八门,无敌神飞炮,发熕(gong),迅雷炮十二门,百子炮、佛朗机二十门。”

(并非虚构,大明天启年宁绍副总兵何汝宾所著《兵录》一书中有记载。)

呼——

众人虽然在现场见过了实物,但还是被四十门轻重型火炮的配置惊艳到了。

尤其是装上了红夷大炮!

这玩意的射程为所有火炮之最。

当时明军最大的福船因为结构承重问题没法装备红夷大炮。

有了红夷大炮,他们可以在海岸边随意航行。

岸炮固定,舰炮移动,对射时高下立现!

“这么说吧,”黄蜚顿了顿,“此船可称海战之利器!”

“可惜啊”一片赞扬声中,袁枢叹了口气。

“船坚炮利,袁大人为何叹息?”杨展问。

“船坚炮利是实战打出来的,而不靠工部那些官员吹出来的。”袁枢认真表示。

众人表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十分认可袁枢的话。

“要不咱们请旨出海打一仗?”曾英提议。

“打谁?”

“打建奴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此前都是毛文龙部下,不但擅长陆战,水战更是一把好手。此前他们就在辽南一带帮着建奴打造水师,布置岸防,现在是时候打他们的脸了。”

在众人商议请旨时,门外卫兵前来报信:“报,有旨意。”

一行人急忙起身去外面接旨。

听完旨意的内容后,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崇祯二十一年六月十八。

登州府北面的海面上。

两艘龙骨炮船,两艘双甲板福船,四艘大福船,一百多艘哨船,冬船,鸟船仿佛一片海洋森林,帆影蔽日。

高大的战船上,大明国旗和帅旗迎风飘扬。

战船随着海浪的波涛起起伏伏,却又因为船锚的存在而稳如磐石。

“大人,您是登莱巡抚,只需运筹帷幄之中就行,不必上前线!”黄蜚拦着袁枢不让他上船。

“我不去前线看如何知道建奴的布防情况?”

“属下会将所看到的一切都写下来,画下来,大人只需看图即可。”黄蜚继续劝。

“只看图不去前线,岂不是纸上谈兵?”袁枢不顾众人阻拦登上一艘龙骨炮船。

他站在船头上,在海风的吹拂下心潮澎湃。

“二十七年前,家父曾在此训练陆战水师收复辽南。”

袁枢顿了顿,望着远方的海面,仿佛能看到当年纷飞的战火。

“今日,我袁枢站在这里向家父发誓,定要收复辽东,复我大明河山!”

船上的士兵们看着袁枢的背影,眼睛里充满了敬仰和崇拜。

袁枢的父亲袁可立巡抚登莱期间治军严明,所过之处鸡犬不扰,又斩杀贪官污吏,平反冤狱,被当地百姓称为袁青天。

如今,他的后人就站在眼前做着同样的事。

“明军威武!”士兵们的呼啸声在海面上回荡。

袁枢精神为之一振,他右手高高举在空中,对着传令官喊道:“传令,扬帆,启航!”

第637章 旅顺

明军水师舰队出海后迅速调整队形。

鸟船冲在最前面。

鸟船船头十分尖锐,远处看与鸟儿的嘴十分相似,体积相对小,吃水浅,可以在风浪中平稳航行。

主要用于侦查以及战后打捞落水的战利品和尸首。

龙骨炮船和福船在中间。

哨船分列左右警戒,冬船跟在最后面航行。

在东南季风的帮助下,舰队航行速度非常快。

早晨出发,午后就抵达了百里外的隍城岛。

隍城岛位于山东登州和辽东旅顺中间,分为南隍城和北隍城两个岛。

明军当年在此驻军,把这里当成跳板收复辽南。

松锦之战后,明军兵力吃紧,战略性的放弃了城隍岛。

袁枢手拿千里眼向岛上看了看,没有发现近期活动的痕迹,于是挥舞令旗指挥小股部队登岛检查。

鸟船上的明军水师官兵操控着战船来到岸边,拿起武器登岛巡视。

巡视一圈后用旗语告诉袁枢:没人,一切正常。

袁枢用旗语告诉各舰船,抛锚休整,想生火的可以去岛上生火。

士兵们非常高兴,轮番去岛上生火游玩。

随着时间推移,海面被黑暗笼罩。

次日黎明,明军水师早早地吃完饭拔锚起航。

晌午时分。

大明水师舰队抵达旅顺南边的海面上。

袁枢拿起千里眼,隐约能看到海岸的轮廓。

“大人有什么计划?”座船(旗舰)上,水师总兵黄蜚询问袁枢。

袁枢一脸严肃:“黄总兵说说你的想法。”

“属下以为应该派小船前去诱敌,敌人追击时再派大船支援,将他们反杀在海面上。”

袁枢缓缓摇头:“建奴不是傻子,看到我军小船的影子后必定会联想到后方藏有大船。他们最多派几艘小船追击,大部队不会上当。”

“大人的意思是?”

“派一半主力前去试探,另一半留在原地准备接应。”

“可是他们在岸边筑有炮台,上面有红夷大炮。”黄蜚有些担心。

红夷大炮的威力不言而喻,一旦被击中,轻则受损重则沉没。

黄蜚不想白白损失战船。

“那就对轰!看谁的炮多,谁的炮利!”袁枢面露狠色。

这支水师已经很久没有打过海战了,畏惧敌人火炮属于正常现象。

只有经历过一次炮战之后,他们心中的恐惧才会消失或者加剧。

明军水师如此,建奴水师亦是如此!

袁枢要给明军水师一个机会,一个和建奴水师正面对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