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过见状松了口气,转回身怒视着李来亨:“幸亏总督大人不计较,否则现在就能给你定一个资敌之罪,还不快给总督大人道谢?”
李来亨刚要道谢,被吕大器摆手制止:“不必道谢,继续说下去。用常规的方法对付蒙古人基本无效,所以本督需要一个奇谋。”
李来亨顿时来了精神,他清了清嗓子继续之前的话题说道:“贸易结束后,蒙古人肯定会把物资运往草原。”
“据我所知,西土默特部主要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一带放牧,驻牧。不出意外的话,这些物资也会被运到这里存储起来...”
听完李来亨的策略后,吕大器开心地问:“你的意思是围绕这批物资打仗?”
“是,”李来亨认真点头,“只要这批物资足够多,蒙古人就舍不得丢!如此一来,蒙古人不得不和我军决战。”
“如果蒙古人扔下这些物资跑了呢?”吕大器反问。
李来亨嘿嘿一笑:“我军不费一兵一卒便缴获了大量辎重,绝对是大功一件!”
“哈哈哈!”吕大器爽朗的笑了,他上前两步拍着李来亨的肩膀:“好小子,可以啊!别人都是围点打援,你是围绕物资打蒙古人。未来可期,未来可期!”
“多谢总督大人夸奖,这都是末将的小计谋,上不了台面。”李来亨有些不好意思。
“不,”吕大器摇头,“不但能上台面,吃饭的时候还能先动筷子。”
夸奖完李来亨后,吕大器又问:“今年贵庚了?”
“末将今年二十三。”
“二十三...好年纪!这一战若是打胜了,我亲自给你们请功!”吕大器拍着李来亨的肩膀,对所有人郑重其事地说道。
“多谢总督大人,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来亨激动地单膝下跪,朝吕大器施礼。
其他跟着表态:“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着一众降将无比忠诚的样子,吕大器心中稍安。
打胜仗的关键是上下齐心,互相信任。
可是...
取得降将的信任和信任降将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想法,生怕被对方坑了。
所以吕大器只能用这种方式安抚众将。
等到战事开打,他才能用行动取得降将的信任。
安抚完众将后,吕大器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
计划虽然已经有了,但是他心里一直犹豫到底要不要施行。
李来亨的计划虽然巧妙,可相应的风险也很大。
尤其是倒卖物资,在其他人眼里是妥妥的资敌行为。
传出去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计划成了还好,他会功成名就。
计划要是失败了...弹劾他资敌的题本会摆满崇祯的龙书案。
身为陕西三边总督,做任何决策前首先要考虑自保。
为了谨慎起见,他将计划写在公文上,加急送往京师请示崇祯。
崇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方案,并在批示中嘱咐:既然要打,就要往死里打!钱粮管够,不够的话向曹化淳要。
看着崇祯的回信,吕大器松了口气。
收好信件后,他拿起纸笔开始写信。
写完信他又检查了一遍,确认内容无误后派人送往草原。
第675章 归化城
草原,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归化城始建于大明隆庆六年,时任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和妻子三娘子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的模样在大青山南面,黄河东北方向的平原上用青砖建起了一座城池。
这座青砖砌筑的城池在远处看是一片青色,蒙古人取名为“库库和屯”,意思是青色的城。
万历三年,城池建造完毕,大明朝廷赐名为归化城。
万历九年,俺答汗和三娘子对归化城进行扩建。
由于在建造和扩建过程中都是主要事项都有由三娘子负责,所以土默特部的百姓又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
崇祯五年,皇太极战胜林丹汗追至归化城后纵火烧城,城墙损毁严重。
......
送信的明军由五个人组成,他们一人两骑行驶在天地无垠的草原上。
眼看夕阳就要下山,他们大马扬鞭开始加速。
终于...
一行人在夕阳下山前来到归化城外。
看着已经被修复完好的城墙,送信的明军有些意外。
“蒙古人修的真快啊!”一个明军感叹道。
“哪儿快了?我朝五年城墙被损毁,我朝二十二年才修复完毕,够慢了!”
“行了都别说了,一会进城后管好自己的嘴。”
“大人放心,我等守口如瓶!”
五个明军商议好后,并排走向城门。
城内外的守军早就发现了五人,不等他们靠近,数十个蒙古兵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他们头戴铁盔身穿甲胄,手里拿着弓箭和腰刀,一脸的戒备。
“你们来这作甚?这里是蒙古人的地盘,不是你们明廷的地盘!”一个蒙古兵问。
他们早已通过装束和旗帜猜出了明军的身份。
“在下王宝林,奉大明陕西三边总督吕大器吕大人之命来谈一件事。”带头的明军用不太熟练的蒙古语说道。
“吕大器?”蒙古兵略显诧异,“不认识!你就说要找谁吧,我去通报!”
“当然是找你们的首领了!”王宝林说道。
“我们土默特部没有首领!”
“什么?”这次轮到王宝林诧异了,“怎么可能?”
蒙古兵见状用最最快的速度向王宝林解释一遍原因。
西土默特部早在崇祯五年就投降了建奴。
时任首领俄木布率领部族向皇太极投降。
然而俄木布并非真心投降。
他表面上向建奴臣服,但私下里却与外喀尔喀部,大明朝廷眉来眼去,打算联合起来对抗建奴。
结果被岳讬得到了消息,废了俄木布的首领之位,并抓到盛京关进了监狱。
崇祯九年,俄木布被释放回到归化城。
此时的土默特部早已被建奴改编。
改编后的土默特部不再设立首领,而是分编为左右两翼旗。
两翼旗各设一名都统,共同管理土默特事务。
左翼都统叫古禄格,右翼都统叫杭高。
“所以...”蒙古兵问王宝林,“你们到底打算找谁?是左翼都统古禄格,还是右翼都统杭高?”
“都找!”王宝林回答。
蒙古兵白了他一眼,转身去送消息。
归化城内。
土默特左翼都统古禄格和右翼都统杭高正在坐着喝茶。
“报,”一个蒙古兵快步走了进来:“启禀两位都统大人,城外有五个明军求见。”
“明军?”古禄格很是疑惑,“他们要干什么?”
“不知道,只是说奉陕西三边总督吕大器的命令前来议事。”
古禄格和杭高对视一眼,迅速凑到一起商议。
“见还是不见?”古禄格问。
“别见了吧...咱们已经向大清俯首称臣,而明廷又是大清的死对头。如果被辽东那边知道你我私自会晤明廷使者,极有可能降罪。”杭高担忧道。
“我觉得没事,明廷派使者前来无非是让咱们遣使呈贡,大不了不答应就是了。可要是惹急了明廷,停了边关互市,今年咱们过冬的物资可就没着落了!”
“这...”杭高犹豫起来。
一刻后,二人达成共识:“把他们带过来。”
“遵命。”
王宝林一行人很快被带到两位都统面前,施礼并验明身份后,王宝林从怀里拿出信件递了过去:“这是吕大人写给两位的信。”
看完信件的内容后,古禄格笑了:“想不到你们也有这一天!”
“怎么了?”杭高还没看完信的内容,追问道。
“吕大器说关中百姓缺少耕牛和骡马,所以想扩大边关互市的规模。”
杭高恍然大悟:“原来就这事啊!”
王宝林抱拳拱手:“看这意思...两位大人同意了?”
古禄格和杭高再次对视一眼,同时摇头:“没有!”
“为何?”
“我们目前不缺物资,所以不想扩大互市规模。”
“今天不缺,明天还不缺吗?”王宝林反问。
“这...”古禄格和杭高虽然说不出原因,但就是不同意。
王宝林很快明白了他们的意图,无非是想借机提高牲口的价格。
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事。
来之前吕大器就嘱咐过,无论什么条件先答应下来再说。
反正他们也没打算履行承诺!
在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
王宝林一行人离开后,古禄格和杭高坐到一起开始复盘。
“你说明廷会不会使诈?”古禄格问。
“不好说!”杭高回答,“对方答应的太痛快了,痛快的让人害怕。”
“那...咱们到底去不去?”古禄格又问。
“去啊,好不容易能从明廷那边换到低价物资,不去就亏了。”
“可是我怕明军黑吃黑!”
“没事,咱们去边关互市的时候多带点兵马就行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行,就这么定了!”
土默特部同意增加互市规模的消息很快传回陕西。
吕大器没有失言,立刻向偏关镇和延绥镇调集物资准备互市。
互市进行的很顺利。
由于扩大了贸易规模,双方很快兴起了大宗交易。
单宗粮食交易数量由之前的几石很快变成了十几石,几十石,甚至几百石。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