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因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前线的战斗固然重要,但大臣们并不关心那些,他们只关心话语权。
打赢了,支持这个将领的大臣就会获得相应的话语权。
接下来的日子可以在朝堂上横着走。
受到皇帝赏识,受到朝廷重用。
若是打了败仗,麻烦就大了。
不但会丢失话语权,还会遭到皇帝冷落和其他大臣的排挤。
这不能怪大臣们不讲武德,是朝堂的环境迫使他们这样做。
朝堂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普通官员来说,上位最快捷的方式不是干好本职工作,而是踩着别人的脑袋往上爬。
而被踩的官员就会成为牺牲品。
皇帝就这样坐视不管吗?
皇帝根本没得选。
如果不对打了败仗的人施以严惩,以后谁还会打胜仗?
八旗内部一直有矛盾。
济尔哈朗想让他的镶蓝旗在朝堂上获得更多话语权,领兵在外的豪格变成了他的牺牲品。
济尔哈朗指着多铎的鼻子:“你休要污蔑本王,本王可没有这种恶毒的想法!”
“郑亲王有没有这种想法我不清楚,但郑亲王的所作所为要把豪格和数万大军往里死坑!”多铎继续指责。
“多铎啊多铎,你三番五次攻击本王到底是为了什么?就算本王被皇上免去辅政大臣的职位,也会有其他人顶上来,你还是无法一家独大!”济尔哈朗冷哼道。
“郑亲王多虑了,我只对事不对人!”多铎毫不退让。
“两位别吵了,”眼看事态升级,福临打断了二人。
“皇上恕罪!”济尔哈朗和多铎同时朝福临施礼。
福临摆摆手,对着所有人说道:“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务之急还是宁远的战事。肃亲王没料到明军水师会绕后登陆,现在他兵力不够请求增兵,在场的诸位是怎么想的?”
多铎上前半步:“臣还是之前的态度,辽西走廊狭窄,根本无法发挥我八旗铁骑的真正实力!不如早早退兵,把明军放进来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部分大臣将领表态支持。
“臣不同意退兵,也不同意增兵!”济尔哈朗开始解释原因:“当初是豪格自己说辽西走廊狭窄,就算有再多兵马也无法在正面全部铺开。由于他只要了六万兵马,所以才会被皇上看重兵并授予大将军之职,率兵入卫宁远。”
“豪格抵达宁远后曾向朝廷要求增兵,朝廷怕宁远有失,立刻增派了一万五千兵马。”
“现在又要求增兵,是辽西走廊突然变宽了?还是肃亲王豪格的想法...变宽了?”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间鸦雀无声。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听出了济尔哈朗的话外之音。
辽西走廊当然不会突然变宽,豪格的想法会不会变宽就不一定了。
毕竟豪格曾经争过皇位,骨子里是想当皇帝的人。
一旦被他掌握了足够的兵马,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做出谋逆之举。
其余各旗不听指挥?
办法有的是。
先把镶白旗的将领拿下,随后告诉将士们镶白旗旗主多铎谋反,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回盛京平叛!
处于信息茧房的士兵们不会产生任何怀疑。
等他们打到盛京后木已成舟,接下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见福临犹疑不决,济尔哈朗继续说道:“皇上,臣的意思是让豪格再坚持几个月。现在已是七月初旬(农历),再过两三个月就要入冬下雪了。届时明军补给困难,自会退兵!至于增兵...臣以为不妥!”
“臣附议。”
“附议。”
福临扫视朝堂,发现支持济尔哈朗的人也不少。
“皇上不妥!”见福临迟疑,多铎立刻站了出来。
他先是朝着济尔哈朗斜视一眼,随后从袖口里拿出一封信,高高举起并朝着福临说道:“这是肃亲王从宁远送来的塘报,塘报上说明军骁勇善战,八旗兵损失不小。每天伤亡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上百人!”
“明军有十六万之众,而宁远只有七万五千八旗兵,从承伤角度考虑,最先崩溃的应该是八旗兵!”
福临皱着眉,不知如何是好。
他虽然亲政了,但决策权还是在多铎和济尔哈朗手中。
现在二人意见不一,他没办法下结论。
“索尼,”福临抬起头问:“你怎么看?”
索尼既不敢得罪济尔哈朗,也不敢得罪多铎,只能低着头说道:“臣以为此事应该斟酌。”
福临气愤之余又有些无奈,只能转头问鳌拜。
鳌拜也是同样的回答。
随后福临又陆续问了谭泰,锡翰等人,得到的同样的答案。
由于没能达成共识,朝会草草结束。
福临一脸郁闷地来到凤凰楼,打算向布木布泰请教对策。
布木布泰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等了一会。
不多时。
鳌拜,索尼,谭泰,图赖等正黄镶黄旗的将领大臣先后来到。
“诸位都说说心里的想法吧,是从宁远撤兵,还是向宁远增兵?”布木布泰问道。
索尼皱着眉说道:“臣以为应该从宁远撤兵。”
福临两眼一瞪:“索尼,你刚才在朝堂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皇上别急,容臣解释。”索尼不慌不忙地说道:“如果臣没猜错的话,肃亲王豪格早就有退兵之意。但不战而退是重罪,肃亲王为了不获罪,所以其道而行之要求增兵。”
“如果朝廷答应增兵,郑亲王济尔哈朗担心的局面就会出现。”
“如果不答应,豪格一旦兵败,便可以将兵败的责任推卸到朝廷甚至皇上您的身上。”
“这...”不等福临说话,他的母亲布木布泰眉头紧蹙:“豪格一向以没脑子著称,他能想出这种策略?”
索尼微微一笑:“肃亲王确实够呛,但满达海可以。”
“满达海?”布木布泰继续摇头:“满达海确实聪明,但聪明人不会帮豪格出这种主意的,毕竟会受到牵连。”
这次轮到索尼摇头了,他摇晃着脑袋说道:“圣母皇太后此言差矣,满达海跟随肃亲王出战,与肃亲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肃亲王就是帮他自己。”
“那朕该如何应对?”福临问道。
“增兵。”索尼语出惊人。
福临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他指着索尼说道:“索尼啊索尼,你一会说退兵,一会又说增兵,如此反复无常,到底要干什么?”
第801章 多尔衮出兵
眼见福临震怒,索尼急忙躬身施礼:“皇上息怒!臣所说的增兵并非增派步兵或者骑兵,而是增派水师。”
“水师?”福临对这个词无感,但是对水师总兵多尔衮无比厌恶,他冷着脸问:“你确定是水师?”
“确定是水师!”索尼摆出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增派步兵或者骑兵不但会让肃亲王一家独大,还会对朝廷构成威胁。增派水师就没有这个顾虑了,睿亲王不会向豪格妥协,更不会背叛朝廷。”
索尼的话虽然非常有道理,但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并不满意。
她追问道:“索尼,刚才你对本宫说要从宁远退兵,现在又和皇上说往宁远增兵,到底是增兵...还是退兵?”
“是啊索尼,你到底有准没准?”鳌拜在旁边补刀。
索尼白了一眼鳌拜,转身对着布木布泰拱手道:“圣母皇太后息怒,朝堂的规矩是出了事要有人担责。肃亲王豪格挡不住明军,但又不想承担退兵产生的责任,于是使出了以进为退的增兵策略。”
“如果朝廷增兵,他可以借助新增的兵力挡住明军。如果朝廷不增兵,兵败后他可以把问题归咎到兵力不足,同时把责任推给朝廷或者皇上,毕竟朝廷和皇上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增兵。”
“宁远之战打到现在,我军颓势尽显,已经没必要继续和明军死磕了,不如早早退兵把明军放进来打。但还是之前那个问题,肃亲王豪格不但不想承担退兵的责任,还想把责任甩给皇上和朝廷。”
“皇上当然不能担责,表面上一定要支持增兵,但暗地里却要想办法让肃亲王豪格退兵。所以臣才会说出增兵,同时又说出退兵这样的话。”
索尼这番话看似简单,实则理解起来有不小难度。
在场的人低头琢磨了一会才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布木布泰盯着索尼看了一会,悠悠问道:“索尼,往辽西走廊增派水师就能让豪格退兵?”
“能。”
“怎么做?”
索尼神秘地笑了笑:“圣母皇太后不必多虑,睿亲王足智多谋,有的是办法对付肃亲王。”
“如果多尔衮做不到呢?”福临冷冰冰的问。
“额...”索尼有些不知所措。
他有点后悔与多尔衮合作了。
豪格第一次向朝廷求援时,多尔衮便得到了消息,随后让范文程找到索尼寻求合作。
经过一番商量,他们认为豪格表面上是求援,实则是想推卸责任。
于是制定了既能帮福临解围,又能帮多尔衮重返朝堂的计划。
事情一直按照他的预想发展,直到福临说出这番话。
从福临的语气和态度可以看出,他对多尔衮很不满意。
索尼大脑飞速运转。
是按照福临的意思敌视多尔衮?还是继续之前的合作?
索尼低着头用眼角余光看向布木布泰,发现对方脸上虽然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眼神里却充满了担忧。
再看福临,露出一副恨不得把人吃了的表情。
母女二人对多尔衮的态度截然相反,前者关心,后者愤恨。
片刻后,他打定主意。
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合作,否则不但会让福临陷入困境,还会导致正黄、镶黄两旗利益受损。
索尼硬着头皮说道:“皇上可以和睿亲王达成口头约定,完成有赏,完不成降罪!”
“好,即刻命多尔衮率领两万水师驰援肃亲王豪格!事成后,朕升他的官。”福临说话时脸色铁青。
消息从盛京出发,很快送到辽南的旅顺。
八旗水师总兵多尔衮看着军令上自己的名字,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王爷为何发笑?”孔有德站在旁边问。
“我笑豪格无能,满达海少智,竟然想用增兵的策略推卸责任。换成别人或许没办法应付,本王去了轻松拿捏。”
在孔有德疑惑的眼神中,多尔衮开始下令:“各部把精锐水师留在辽南,对抗登莱水师,其余新兵随本王一起赶赴塔山。”
“王爷您没说错吧?带新兵去塔山?”孔有德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没错,就是新兵!”多尔衮重复。
孔有德一脸担忧:“新兵尚未经过太多训练,贸然参战战斗恐怕会败。”
“本王就没想胜!”多尔衮说话的同时,嘴角闪过一丝阴笑。
在东南季风的帮助下,多尔衮率领的数十艘战船仅用两天时间就来到塔山附近。
八旗水师和明军水师不期而遇。
双方在塔山南面的海面上展开了海战。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