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们举着弓箭和鸟铳大声质问:“什么人?放下武器报上名来!”
“小点声!”林庆业用低沉的声音回答。
“老子问你是谁!”朝鲜哨兵声调不减。
“林庆业!”
“你说你是...谁?”朝鲜哨兵有些难以置信。
林庆业一直都在反清忠明,被朝鲜人称为忠臣义士。
他不但在民间享有盛誉,在朝鲜军中的地位也很高。
“我是林庆业,如假包换的林庆业!”林庆业重复了一遍。
“原来是林大人!”
“林大人你还活着!太好了!”
“朝鲜有救了思密达!”
当朝鲜兵听闻对方是消失数年的林庆业后,顿时又喜又惊。
喜的是林庆业还活着,惊的是竟然能在这里遇到他。
他们先是对林庆业表达出尊敬和崇拜之意,随后围在林庆业身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片刻后,朝鲜哨兵们恢复了冷静。
林庆业现在是建奴的通缉犯,他们又臣服于建奴。
本想把林庆业绑起来带回去,考虑到后果后,他们又不敢动手了。
僵持间,林庆业说话了:“此番出征何人领兵?”
“是京畿守御厅守御使,延城君李时昉!”
“李时昉?”林庆业想了想,问道:“李贵的长子?”
“是的思密达。”哨兵回答。
李贵是仁祖反正的功臣。
仁祖反正是朝鲜内部发生的一次政变,天启三年时任朝鲜国王李珲幽禁嫡母,杀害兄弟,在大明和建奴之间保持中立态度,导致朝局混乱,引起其他势力不满。
李贵等人拥戴李珲的侄子李倧起兵攻入汉城,取代李珲继承王位。
李倧死后庙号为仁族,这次事件也被后世称为仁祖反正。
林庆业和李贵还算有些交情,但是和他的儿子李时昉却只有数面之缘,没有多余的往来。
想到这,林庆业心里开始嘀咕。
来之前他向黄蜚保证能完成任务。
如果完不成任务,他副总兵的官职恐怕不保。
“带我去见他!”林庆业深吸一口气,对着朝鲜哨兵说道。
“跟我来思密达!”朝鲜哨兵并没有将林庆业等人绑起来,而是将他们团团包围,“护送”到中军帐。
中军帐内坐着一个身穿黑色的棉麻长袍,头罩网巾的儒士。
他腰间系着一条宽宽的丝带,手中拿着一本老旧的书籍。
此人正是延城君李时昉。
他正在阅读的书籍是《乱中日记》的手抄本。
《乱中日记》是李舜臣的日记,记录了公元1592年到公元1598年壬辰倭乱期间李舜臣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
“报!”一名亲兵来到军帐内单膝下跪:“启禀延城君,有一自称叫林庆业的人求见。”
“谁?”李时昉放下日记,抬头看向亲兵。
“林庆业。”
李时昉神色一凛,低声谨慎道,“快把他带进来!”
“等等,”李时昉又觉得有些不妥。
林庆业是建奴的头号通缉犯。
他军中不但有建奴的监军,还有不少心向建奴的士兵、将领以及官员。
此事一旦泄露出去,他和林庆业必然有一个人要倒霉。
李时昉于是改口道:“把他带到辎重营的营地,那里都是自己人。”
“是,思密达。”亲兵转身离开。
又磨蹭了一会后,李时昉放下《乱中日记》,以检查辎重的名义前往辎重营。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帐篷里,二人相见。
没有千言万语,也没有沉默不言。
二人对视几息后林庆业率先说道:“我是大明关辽登津水师副总兵林庆业。”
李时昉嘴角不受控的抖了一下。
这是什么?
炫耀,赤裸裸的炫耀!
副总兵的官职看似不高,但是在朝鲜人眼里非常神圣。
要知道。
朝鲜人眼里的战神李舜臣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大明朝当官。
在抗倭援朝时,李舜臣甚至都没资格进入李如松的中军帐。
林庆业不但在大明担任水师副总兵一职,还拥有进入王永吉中军帐的资格。
李舜臣没做到事,他林庆业却做到了。
荣誉感可想而知!
“朝鲜京畿守御厅守御使李时昉见过林副总兵!”李时昉对着林庆业抱拳拱手。
朝鲜虽然归顺了建奴,但朝鲜绝大多数官员包括李时昉本人都一直心向大明。
此时此刻,林庆业是大明的官。
无论李时昉在朝鲜的官职有多高,他见到林庆业都要率先施礼。
这是规矩!
林庆业朝着李时昉还礼:“见过李守御使!”
“坐思密达。”李时昉指着前面的凳子。
“好!”
相对而坐后,李时昉率先问道:“林大人竟然当上了大明朝的副总兵,属实让我有些...羡慕。”
“哎,”林庆业叹了口气,“有什么好羡慕的,背井离乡不说,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当然羡慕了!德丰府院君(李舜臣)究其一生也没能在大明担任一官半职,林大人您竟然达成了这番成就。多了不说,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时昉一脸羡慕道。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介绍你加入明军。”林庆业说道。
“真的?”李时昉激动地站了起来。
李舜臣的愿往也是他的愿往。
“林某虽是一介匹夫,但为人处世均以大丈夫标榜自己,不会骗人。此战过后,如果你有意,我可以向平辽总督王大人求情,或者给陛下上书,请求让你加入明军。”林庆业承诺道。
“太好了思密达,”李时昉郑重其事地朝林庆业深鞠一躬。
第849章 进攻期限
“说正事!”林庆业收起笑容对着李时昉说道:“我此次是为了战事而来。”
李时昉皱着眉问:“林大人的意思是...让我退兵?”
“不能退兵!”林庆业摇头,“不但不能退兵,还要按照建奴的军令发动进攻。”
“那怎么可以?”这次轮到李时昉摇头了,他把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主上命我率领精锐前来只是为了应付建奴,并非真的要和大明交战。如果在战场上相遇,我会按照主上的意思打几铳后就退兵。”
主上是朝鲜臣民对朝鲜国王的尊称。
由于朝鲜是附属国,所以朝鲜臣民不能对朝鲜国王称皇上,陛下等词汇,而是要用主上代替。
除了主上,还有大王,殿下,大殿等一系列的称呼。
“军中不但有建奴的监军,还有不少心向建奴的将领,你如何应付他们?”林庆业问。
“嘿嘿,”李时昉阴笑起来:“每次列阵,我都会把亲信布置在军队正前方。等时机成熟时,他们会按照我的命令溃败。监军也好,心向建奴的将领也罢,不会发现任何问题!就算深究失败的原因,也只能处罚一些士兵和将领,追查不到我的身上。”
“你就不怕被免去官职?”林庆业问。
“那可太好了!”李时昉高兴地差点蹦起来,“建奴要从朝鲜征召兵马的消息刚一传出,朝中武将不是生病就是受伤。我当时正合主上下棋,根本来不及装病。如果能被免去官职,那可再好不过了!”
“这...”林庆业一时无语。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李时昉追问,“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会一一照做。”
林庆业拿出王永吉的信,一边递给对方一边说:“不出意外的话,建奴会命你在合适的时机朝大明东线部队发起进攻。你要大张旗鼓的渡河,进攻然后败退!”
“河对岸的明军会装模作样的进行防御,假装反击。”
李时昉低着头琢磨了一会,抬起头问:“林大人的意思是在东线给建奴演一场戏?”
“对,给建奴表演一场攻防大战!”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李时昉有些不解,“就算演的再好,也会出现意外情况甚至伤亡,直接退兵不好吗?”
“你照做就是,事成之后我会履行承诺。”
“那...那好吧!”李时昉满口答应下来。
双方约定了传信的方式和地点后,林庆业留下数名亲兵作为内线,其余人跟着他回到刘肇基的大营。
刘肇基本人不在营中,而是前往二十里外的中军大营面见王永吉商议大事。
松山城外。
王永吉正在听取李来亨的汇报:“启禀总督大人,城内的抓奸行动正在进行中。在百姓们的互相检举下,已经抓到了一百多个奸细。”
“好,”王永吉点头,“后续还是用公开审判那一套,即便有误杀的也不会引起民怨!”
“是。”李来亨领命离开。
中军帐内只剩下总兵和指挥使以上的将领。
“诸位,”王永吉开口说道:“松山已破,接下来就是锦州了,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众将领齐声回应。
怎么可能没有信心?
入辽以来明军伤亡虽然不小,但各部依然气势昂扬!
为什么?
因为有钱!
每收复一城不但有先登之功,还有大量的首功。
白花花的大明圆宝何人不爱?
这还没完!
受伤的士兵养伤期间可以领银子,战死的士兵家人也有抚恤银。
重金之下,明军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不过,”王永吉降低语调,“在攻打锦州前,本督有两个问题。”
“总督大人请问,我等一定如实回答!”吴三桂带头说道。
“好,”王永吉点头,“第一个问题是自入辽以来,陛下和朝廷从未给平辽大军制定过任务或者期限,对吗?”
众人想了想,同时点头:“是。”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