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中军一败,平辽大军也会跟着溃败。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中军位于东线和西线明军的中间。
无论东西哪条线的明军遇到麻烦,他都可以第一时间从中军调兵支援。
这也是中军存在的意义之一。
既然无法从中军调兵,王永吉看向东线的刘肇基等人。
刘肇基一怔,急忙问道:“总督大人想从东线抽调兵马?”
“嗯,”王永吉点头,“你那边可以抽调多少兵马?”
刘肇基边说边想:“东线的小凌河对岸有两万朝鲜兵!兵力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具体战力不好说,因为从开战至今一直都没和他们交过手。”
提到朝鲜兵时,刘肇基叹了口气。
他现在既苦恼,又无奈。
林庆业孤身前往朝鲜军营进行洽谈。
说是和朝鲜兵达成了交易,但...他能相信吗?
如果朝鲜人骗了林庆业呢?
或者,林庆业和朝鲜人一起骗了他呢?
他是东线明军的主将,不能不信更不能轻易相信。
“朝鲜人那边确实是个麻烦,”王永吉皱了下眉。
“假设朝鲜人会向你发起进攻,你需要多少兵马才能应对?”王永吉松开紧皱的眉头问道。
“五千...”刘肇基说完之后又改口,“不,四千足矣!”
“四千骑兵?”
“不,一千步兵,三千骑兵!”刘肇基认真回答,“在建奴不往东线增派兵马的前提下,这些人足以应付朝鲜兵。”
“怎么应付?”王永吉有些不放心的问。
他是三军主帅,需要的不是冒险精神,而是以稳为主。
刘肇基思忖片刻后回答道:“我会让一千步兵在河岸扎营驻守,另外三千骑兵布置到后方藏起来。”
“如果朝鲜兵渡河进攻,先让步兵抵抗一番,随后快速后撤佯装败退。朝鲜兵必然会占据我军营地,而营中的地道里藏了数十伏兵。当朝鲜占领营地时,这些伏兵会钻出地道将提前准备好的火药点燃引起骚乱。”
“我则趁机带兵杀回去!”
王永吉还是有些不放心,“四千对两万,你真有把握?”
“愿立军令状!”刘肇基很有把握地说道。
朝鲜兵和蒙古兵一样,只能打锦上添花的仗,打不了硬仗。
“好,那就从东线抽调一万六千兵马去西线作战。”王永吉下令。
“西线战线宽达二十多里,除了少量山地外,其余都是平原!步兵的优势将被削弱,骑兵的优势会被放大!”王永吉指着李性忠和刘肇基,“你们麾下都是骑兵精锐,要想办法打好这一仗,打赢这一仗!”
“如果遇到麻烦,千万不要硬撑着,要及时向中军求援!”王永吉认真嘱咐。
“是,总督大人。”刘肇基说道。
“总督大人放心,我们心里有数!”李性忠回答。
调兵是一件大事。
步兵可以走过去,骑兵也可以骑马抵达目的地。
但是还不够。
相应的粮草,军需物资都要一并运过去才行。
好在明军入辽时征召了大量民夫和各种牲口。
他们连夜将各种物资运到了西线。
与此同时。
西线的明军开始大量砍伐树木制造渡河的工具。
八月三十。
为了吸引济尔哈朗的注意力配合西线作战,王永吉的中军率先朝南山发起了进攻。
五万明军在南山南集结列阵。
最前方是车营,随后是步营和炮营。
骑兵护住两翼和后方。
列阵完成后,明军缓缓朝南山发起了进攻。
第852章 南山之战
南山山脚下。
数万明军排成一字长蛇阵对面的八旗兵发起了进攻。
八旗兵分成三路应对。
第一路精锐步兵占据南山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防守。
其余两路精锐骑兵则守住南山东西两侧的山脚,防止明军切断山上守军下山的道路。
一旦下山的道路被切断,山上的守军将无法获得补给。
粮草之类的倒还好说,可以提前大量囤积。
最麻烦的是水。
南山地势不高且没有水源。
山的北面虽然就有一条可以取水的小凌河,然而去往北面的山路蜿蜒曲折,地势高低起伏,拉水的马车和牛车根本无法通过。
仅凭人力运水根本无法满足大军的用水需求。
王永吉骑在马上,用千里眼观察了一会后目视北方:“传令,进攻!”
轰!
中军号炮漆黑的炮口喷出一道红色的火舌。
哗啦!呜!
中军令旗挥舞的同时,号角声一并响起。
万余明军组成第一梯队,朝南山发起了进攻。
在距离南山一里时,山上的守军点燃了火炮的引信。
轰隆声中,数十枚大号实心炮弹砸向明军。
在当时。
无论是红夷大炮还是其他火炮,严格意义上都是滑膛炮。
而发射实心弹的滑膛炮杀伤力主要靠跳弹。
炮弹发射出去后与地面接触后会被弹起来,向远处继续飞行,然后再次落地,如此循环数次,直到耗尽炮弹的动能或者遇到障碍物停止。
又叫打水漂。
炮弹“打水漂”和石头子打水漂一样,接触角度不能太大。
否则会直接砸入水中/土里。
所以这就要求架炮的地点距离地面不能太高,否则炮弹会直接砸在地面,无法形成弹跳。
其次地面不能太软。
地面越软,炮弹与地面接触时被吸收的动能就越多,弹跳的次数也就越少。
十九世纪初期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就有这个原因。
当时暴雨连绵,土壤松软。
拿破仑仰仗的火炮射出的炮弹无法弹跳,威力大减。
再加上道路泥泞援军无法按时抵达,最终兵败。
此时的辽东虽然没下雨,但济尔哈朗却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入射角度。
如果将火炮布置在山顶,入射角度太大,导致射出的炮弹无法形成跳弹。
如果把火炮布置到山脚,不但会失去居高临下的优势,还会让炮兵更轻易地遭受袭击。
济尔哈朗有丰富的领兵作战经验,他的办法是将火炮阵地布置在山脚之上,山腰之下。
兼顾射击角度和炮兵的安全。
轰!
数十枚弹丸或砸在明军阵中,或飞过明军头顶落在他们身后。
被炮弹击中的士兵非死即伤。
但...
明军没有停止进攻,而是扛着伤亡继续迈步向前。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半途而废。
为了躲避建奴的火炮,明军步兵加快了冲锋的步伐,
“杀!”
每迈出一步,他们就齐声喊杀振奋士气。
“总督大人!”中军参将放下千里眼向王永吉汇报,“发现六个建奴炮营阵地。”
“派小股骑兵前去袭扰,第一梯队的步兵继续进攻!”
“是!”
轰隆!
数支明军骑兵从步兵侧翼杀出。
战马的铁蹄踩在干涸的泥土上,溅起大片扬尘。
十几支二百骑左右的骑兵笔直的冲向建奴炮营阵地。
建奴炮兵阵地的位置比山脚高,比山腰低。
火炮的特点是贵重!
尤其是重量,轻则数百斤重则数千斤。
仅凭人力无法运输。
所以在当时,无论明军还是八旗兵都使用马车或者牛车运输火炮。
既然动用了车辆,那么通往炮营的道路必然可以容纳骑兵通行。
“明军骑兵来了,快设置路障!”八旗炮兵将领看着奔来的明军骑兵,立刻大喊起来。
不用他吩咐,炮兵们早就在沿途设置了大量的拒马和鹿角。
明军能绕则绕,实在绕不开就用带钩子的绳索将路障挪开。
然而不等他们接近炮兵阵地,远处的八旗援兵就到了。
双方先是互放箭矢,随后在山脚下展开了厮杀。
轰!
第二轮火炮声响起。
由于入射角度的增加,导致炮弹威力大减。
这一次炮击造成的伤亡只有上一次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此时明军已经攻到了山脚下,他们拿着火器弓箭一边攻击山坡上的八旗兵,一边沿着山坡向上爬。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