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五千骑兵恐怕不够啊!”兵部尚书王家彦说道:“王永吉在公文里虽然没有明确说要多少骑兵,但字里行间都是多多益善的意思。”
“五千骑兵虽然不多,却也足以应对接下来的广宁之战!”范景文顿了顿,“另外山东民变已经平息,可以把李定国麾下骑兵调往辽东,只留下步兵在当地震慑叛军余孽。”
崇祯没有反对,而是提醒:“调兵的事就按照你们说的办吧,朕要说的是钱粮问题!去年宋权南下巡盐解决了去年的亏空,今年大概率还会出现亏空,你们要想好怎么补亏空!”
范景文左右扫了一眼,在众大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带头说道:“臣等谨遵圣旨。”
第935章 李成栋
怎么补崇祯二十四年的亏空呢?
大明内阁首辅范景文早有所准备。
办法有三个,分别是巡盐,捐官和查贪!
大明有六个运司,去年巡查的主要是长芦运司和两淮运司。
今年查山东和两浙。
在查税的同时,捐官也同步进行。
如果这两项收入加起来还无法弥补朝廷的亏空,那么他就开始查贪,用查贪的钱补亏空。
范景文是一个很在乎名声的人。
所以他不会以查贪的名义抄官员的家。
毕竟史书上的字都是文人留下来的,他要是那么做,会被史书贬的一文不值。
不抄家怎么搞钱呢?
他有办法。
历代王朝包括大明有一种恤刑制度。
圣人以仁治天下。
为了彰显圣人的仁,历朝历代的律法中都有一条针对老、幼、妇女等犯人的减免刑罚的制度。
又称恤刑。
这项制度始于汉,初衷是体恤弱势群体。
实施时却变了样。
以唐代为例,犯人犯了罪之后可以用财物赎刑。
说白了就是花钱免罪。
如果被判了笞刑,赎刑需要一斤铜。
如果被判了死罪,赎刑需要一百二十斤铜。
(唐代不同时期铜价也不同,官府定价为每斤铜一百二十文钱,中后期一斤铜价值七百文左右。)
也就是说,只要舍得花钱就能免死。
范景文的计划是先查官员的贪腐问题。
用他们赎刑的钱补朝廷的亏空。
当然了,赎刑只是免于刑罚。
有罪就是有罪,凡是被查出的官员一律弃用。
有这个主意兜底,范景文的内心稳如老狗。
他回到文渊阁后先是喝了一杯茶,然后处理兵部刚刚送过来的调兵公文。
这封公文经过层层审批,最后分别下发到高杰和李定国手中。
李定国安顿好麾下步兵后,亲自带着骑兵北上辽东。
在他出发前,高杰也接到了消息。
“派谁去比较合适呢?”高杰看着手里的公文犹豫不决。
他麾下有三万兵马,装备虽然比不上边军精锐的装备,但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尤其是身边的家丁,都是以一挡十的存在。
他本想让自己的儿子高元爵带兵去辽东刷战绩军功,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
建奴战力非常强,辽东全是硬仗。
万一高元爵被别人刷了战绩命丧辽东,他高杰就绝后了。
正思索间,高杰的夫人邢氏走了进来。
“老爷还没决定好人选吗?”邢氏问道。
“还没有,我本想让元爵去,可又怕他出危险。”高杰叹道。
“老爷何不亲自前往?”
“我也想啊,朝廷不同意!”高杰再次感叹,“现在刚开春,正是蒙古人犯边的时候。我一走,蓟州和密云的边防就空了,如果蒙古人在这个时候犯边,京师和陛下会有危险。”
“要不让本深(李本深)去吧,他是老爷的外甥,拿到军功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邢氏提议。
“本深...”高杰想了想,“他忠心足够,但指挥能力一般...就怕他白白损兵折将,还拿不到军功!”
“给他安排一个能力强的副手不就行了?”邢氏微微笑道。
“好主意!”高杰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夫人果然聪慧,今晚我要好好感谢你。”
邢氏脸一红,扭着腰肢快步离开。
等邢氏的身影彻底不见后,高杰才缓缓收回目光并大声喊道:“来人。”
唰的一下,军帐门帘被一个亲兵掀开:“总兵大人有何吩咐?”
“让李成栋来一趟!”
“是。”
李成栋字廷桢,号虎子,大明陕西宁夏卫军籍出身。
历史上的李成栋于崇祯二年跟着高杰起兵反明,由于迫害了许多女性,绰号“李诃子”。
(唐代以前女性内衣肩部有两根带子,唐代出现了一种没有带子的内衣,称为“诃子”。)
后来高杰归顺明廷,他也一起跟着投降,驻守徐州,官任徐州总兵。
弘光元年高杰被许定国设计诱杀,李成栋率部降清。
投降后他跟着多铎,张存仁和博洛征讨南明,亲自参与了历史上的“嘉定三屠”。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他杀害了大量南明文臣武将以及无数反清义士。
可以说是满清的刽子手。
后来由于和佟养甲不和,李成栋又率部反清,并在逃跑途中坠马淹死。
崇祯早就注意到了这号人物。
他之所以同意把高杰调到蓟州密云一带摆边,就是希望高杰尽快把李成栋派往辽东战场。
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名正言顺地搞死他。
不多时,帐篷外面响起一阵沉重的脚步声。
伴随着门帘被挑起,一个身材高大,四肢粗壮,面目黧黑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正是高杰麾下副将李成栋。
此刻他身穿戎装,目光里透露着凶狠。
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残暴,第二感觉是无情,普通人见了会被这种感觉压迫的不敢与之对视。
李成栋快步来到高杰面前,“末将参见总兵大人。”
他刚训练完麾下将士,额头上布满了汗水。
高杰笑了笑,指着旁边的凳子说道:“坐。”
“末将站着就行。”李成栋挺着腰板说道。
“随你便吧,”高杰继续说道:“朝廷有令,命咱们调遣五千骑兵去辽东支援作战。”
“末将愿往!”李成栋毫不犹豫地说道。
“别着急,等我把话说完,”高杰有些不高兴的看了他一眼,“我的意思是让本深带兵去,可他临阵指挥经验不足,在战场上吃败仗倒还没什么,就怕影响到王总督的计划和平辽大军的整体士气。”
“总兵大人的意思是?”李成栋明知故问。
“我的意思是让你和本深去往辽东,有你在,我心里会踏实许多。”怕李成栋心里产生隔阂,高杰开始PUA道:“你放心,去了辽东之后只要能打出名堂,我保你前途无忧。”
“总兵大人这里哪里话?”李成栋立刻口是心非的说道:“能给大人您效命是我的荣幸!有功劳是大人您的,有过我自己担!”
“那怎么行!有功给你请功,有过我给你们扛着。”
李成栋心里冷笑了一下。
他不求能分到功劳,只求到时候不让自己一个人背锅就行了。
两个人又各怀鬼胎的客套了一番,最后结束了谈话。
次日晌午,李成栋和李本深率领五千骑兵从蓟州出发,奔赴辽东。
第936章 出兵广宁
崇祯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五。
王永吉接到了李成栋,李本深以及李定国三人即将奔赴辽东支援的消息。
对于三李的到来,王永吉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高兴。
从心里讲,他对这些降将并不是很信任。
既不是很相信他们的忠心,也不太相信他们的能力。
李定国投降朝廷后出了两次兵。
一次是奔赴云南,平息土司叛乱。
另一次是出兵山东,平定民变。
云南土司兵的单兵战力或许很强,但他们缺少甲胄。
凑到一起集体作战时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山东流民的战斗力就更不用说了,关宁军初次入关剿贼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千人追着几万人打。
俗话说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李定国没打过硬仗,所以王永吉认为李定国和他麾下骑兵战力很一般。
李成栋和李本深更好不到哪儿去。
他们归顺朝廷后一直在和各地的流贼作战。
习惯了与流贼的打法后再与八旗兵交战,会产生巨大的心里差距甚至恐惧感。
所以王永吉也不看好他们。
不过王永吉也仅仅是在心里胡思乱想,没有溢于言表。
朝廷能给他增兵已经是开恩了,他只有谢恩的份。
再者...
义州守军多为蒙古骑兵,蒙古骑兵的优势是来回拉扯,等对方疲惫时发起致命一击。
只要李成栋和李本深不中计,蒙古骑兵很难在正面击败他们。
三月二十九。
李成栋和李本深率先抵达锦州,安顿好兵马后,二人来到大凌河堡见到了王永吉。
王永吉表现地很高兴。
他先是盛情招待了二人,然后立刻发了军饷。
最后将他们派往义州去接替李性忠。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