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2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听完崇祯的话,王之心更加迷茫。

他从始至终都没听懂崇祯到底要让他做什么,更不清楚那个箱子里装了什么宝贝。

只知道事情办好了有功。

崇祯虽然没说办不好的结果,但大概率会让他死的很惨。

“陛下放心,奴婢一定不辱使命!”王之心再次叩首,起身带着箱子离开皇城。

他走后不久,王承恩拿着来到乾清宫向崇祯汇报情况。

“陛下!内阁那边上了联名的题本,请陛下召衍圣公孔胤植进京对峙。”

“顺天府的大牢里关满了因为此事获罪的百姓,他们竟然装没看到?”

王承恩回答:“皇爷您没猜错,他们确实装作没看到。不但没有提及此事,甚至还禁止官员们在衙门里谈论此事。”

“呵呵!”崇祯笑了,“内阁不愧都是老狐狸,知道朕打压这件事后,他们也跟着打压,丝毫不给朕借刀杀人的机会。”

“皇爷有事只需吩咐一声,奴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承恩自告奋勇起来。

“不必,”崇祯笑意不减,“这是锦衣卫的差事,还轮不到你来做。”

“不过,确实有一件事需要你做。”崇祯眨了下眼睛,“东厂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从内廷太监里找一人提督东厂,你可有合适人选?”

王承恩认真仔细想了想:“奴婢以为张容可以胜任。”

张容?

崇祯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风尘仆仆的人影。

张容在崇祯十七年流贼进犯京师时,保护太子南下。

随后入湖广,与袁继咸合力除掉左良玉。

紧接着出楚入川,与张献忠商议诏安之事...

可以说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办事能力崇祯还是比较认可的,就是不知道他为人是否狠毒。

东厂提督不但要有能力,还要足够狠。

“张容现在何处?”崇祯问。

“在南京。”

“那正好,”崇祯看向南京方向,“立刻让张容进京,提督东厂。”

第1076章 保孔与倒孔

“陛下,李若琏李指挥使在殿外求见!”一个小太监走进殿门,朝着崇祯说道。

“让他进来。”崇祯吩咐道。

脚步声中,李若琏走进乾清宫。

李若琏施礼时,殿门缓缓关闭。

等殿门关严后,李若琏才开始说道:“陛下,臣已经按照计划布置好了人手。”

“嗯,”崇祯点了下头问道:“衍圣公投敌资敌的消息已经传遍京师了?”

“不止是京师,臣估计半个北直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李若琏回答。

“国子监的学生呢?他们反应大吗?”崇祯又问。

“国子监的学生目前分为了三派,”李若琏顿了顿:“第一派是保孔派,总人数高达一千多人。”

“他们既不相信衍圣公孔胤植会投敌资敌,更不相信那份证据的真实性。在他们看来,那份证据是假的,有人故意栽赃陷害衍圣公,并扬言要上书陛下,请陛下下旨彻查,还衍圣公清白。”

“第二派是倒孔派,人数不多只有一两百人。他们认为证据已经查明无需再查。正在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朝廷立刻将衍圣公缉拿归案,处以极刑。”

“最后一派是中间派,大约有七八百人。他们既不保孔也不倒孔,而是待在一旁看热闹。”

崇祯苦笑一声,心中腹诽:不愧是封建荼毒,保孔派竟然有这么多人。

“京师的衍圣公府有什么异样吗?”崇祯又问。

“有,负责打理的人生怕遇到麻烦,最近两天闭门不出。”

“有人去那里找麻烦吗?”

“目前还没有。”

崇祯轻轻呼出一口气,吩咐道:“按照计划行事吧。”

“是。”李若琏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叹息了一声。

......

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明永乐十九年迁都后,将北京国子监改名为京师国子监。

原来的京师国子监改名为南京国子监。

京师国子监在安定门的东面,紧邻北京孔庙。

根据坐北朝南的方位,取左庙右学之制。

所以国子监在右(西),孔庙在左(东)。

国子监监生学习的场所的叫东西六堂。

每个堂各有十一间房,共有六十六间房。

其中正义堂、广业堂和崇志堂是初级班,监生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修习儒经。

融通文理者,升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学习历史。

诚心堂和修道堂可以看做是中级班,学期也是一年半。

通今博古者,升入率性堂。

率性堂可以看做是高级班,学期一年。

率性堂每月会考一次试,成绩优秀者可以得到一分,良好给半分,差的不给分。

积满八分才能毕业,否则就要留级。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监生能在四年内毕业。

大部分人都要花费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能毕业。

毕业后,国子监会派监生去历事。

也就是去各衙门实习。

此时的国子监内传来的不是读书声,而是争吵声。

正义堂的争吵声音最大。

一个保孔派的监生大声喊道:“你们说衍圣公投敌资敌,证据呢?总得拿出证据来才行吧?”

一个倒孔派的监生用同样的声音回复:“我们怎么会有证据?证据在朝廷手里,你们若是不信可以向六部九卿的官员核实。”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证据!这完完全全是一场阴谋,针对衍圣公的阴谋!”保孔派监生激动地说道:“你们攻击衍圣公就是攻击孔圣人,更是对儒家治国经世之道的贬低!奉劝你们早日回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一派胡言!”倒孔派的监生不愿意了,纷纷呢挺身而出:“衍圣公就是衍圣公,他既代表不了孔圣人,也代表不了儒学,他只能代表自己。”

“身为大明的衍圣公,他却在信中向建奴称臣,更是做出了资敌的恶行。此等罪大恶极之人必须处以极刑,否则就是对孔圣人名声的玷污。”

“你们胡搅蛮缠!”

“你们强词夺理!”

两个派系的学生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中间派的学生们则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一边吃瓜子,一边喝茶看热闹。

好不惬意。

眼看事态要朝着失控的局面发展,国子监祭酒(一把手)薛所蕴出来制止。

“安静,都安静!”薛所蕴大声说道:“国子监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吵架的地方。耽误了学业,最终受害的还是你们自己。”

“他们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公开谈论衍圣公所谓的罪行,这完全是蔑视圣人,侮辱儒学!”保孔派的学生开始告状。

倒孔派反告道:“朝廷已经查明了证据,他们却还包庇凶手!这些人不但侮辱了圣人和儒学,更侮辱了大明朝。”

眼看又要吵起来,薛所蕴大吼道:“都住口!想吵架的出去吵,别在国子监吵。”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监生们都想早日毕业,然后去各衙门实习。

实习结束后成为大明官僚体系中的一员。

能不能毕业与祭酒有很大关系。

能不惹祭酒大人还是尽量不惹的好。

就在薛所蕴以为控制住局面的时候,一个监生突然大声说道:“出去就出去,古人云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现在衍圣公投敌资敌,我等难道不应该唾弃他吗?”

“诸位!”一个监生站在高处振臂高呼:“有血性的跟我走,去衍圣公府讨个公道!”

“对,去衍圣公府讨公道!”周围的倒孔派学生齐声回应。

“去衍圣公府讨公道!”数百名倒孔派的学生很快达成了共识,浩浩荡荡的赶往京师衍圣公府。

第1077章 事态扩大

大明有两座衍圣公府。

一座在山东曲阜,另一座在京师太仆寺衙门旁边。

倒孔派的学生们纷纷离开国子监,结队前往衍圣公府讨公道,要说法。

衍圣公虽然不在京师,但并不妨碍学生们去那里制造舆论。

他们清楚地知道必须把舆论搞大。

知道这件事的人越多,支持他们的人才会越多。

人越多,声音越大。声音越大,舆论对他们越有利。

打倒衍圣公的机会也越大。

倒孔派明白的道理,保孔派也明白。

见倒孔派学生们离开,保孔派的学生们互相看了看,也迅速跟了上去。

国子监祭酒薛所蕴本想尽快平息此事,所以用了威胁的方法。

结果这些学生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看着学生们远去的身影,薛所蕴很快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大麻烦。

如果京师的衍圣公发生了什么意外,最后追究起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毕竟是他逼学生们离开国子监的。

薛所蕴越想越怕,快速思考后朝着手下的差役喊道:“立刻备马去衍圣公府,阻止学生们闹事。另外马上派人通知顺天府尹,就说有人在衍圣公府闹事,让他带着衙役去衍圣公府外面维护秩序。”

薛所蕴很难不害怕。

京师衍圣公府挨着太仆寺,而太仆寺就在皇城的西面,与皇城一墙之隔。

动静稍大一些,就会惊扰到皇城里面的人。

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他这个国子监祭酒的好日子恐怕也就到头了。

吩咐完之后。

薛所蕴翻身上马朝着学生们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

不多时,他追上了队伍。

为了平息事端,他开始劝:“诸位将来都是大明的官员,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回国子监读书。早一日学有所成,早一日当官报效国家。”

“衍圣公的事朝廷自会处置,你们没必要牵扯进去。”

见众人脚步不停,他开始威胁:“本官警告你们,现在回去的既往不咎,一意孤行者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