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2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好好好,都不听是吧?休怪本官无情了!凡是不回去的,马上革去监生身份!”

若想在大明朝当官,主要有三个途径。

分别是科甲正途,荐举入仕以及监生历事。

其他途径虽然也有,但都不是主流。

监生距离成为官员还有一步之遥,若是在这个时候被革去监生身份,可谓前功尽弃。

众人听到国子监祭酒的开除威胁后纷纷停下脚步,开始犹豫。

有些人犹豫一番后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有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人当做没听到,继续往衍圣公府走。

薛所蕴无奈只能打起了感情牌。

他知道保孔派和自己是一伙的,于是对着那些倒孔派的学生说道:“快回去吧,出来学习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吗?已经熬到了这一步,前功尽弃难道不可惜吗?”

“你们的父母受苦受累花钱供你们读书,你们就是这么回报他们的?”

“他们知道之后得多伤心?”

“诸位,迷途知返,现在停下还来得及...”

......

在薛所蕴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劝返了大部分学生。

但还是有数百名学生不顾阻拦,继续往衍圣公府走。

其中包括一百多倒孔派以及两百多保孔派。

眼见这些学生软硬不吃,薛所蕴先一步前往衍圣公府做准备。

当他来到衍圣公府时,外面已经站满了顺天府衙的差役。

他找到顺天府尹,提议道:“学生如果敢闹事,你立刻抓人。”

顺天府尹一脸便秘的表情:“薛大人,不是我不想抓人,而是没法抓。”

“怎么没法抓?顺天府衙的差役都是吃干饭的?”薛所蕴面带不悦之色,“这些人虽然都是监生,但只要敢在衍圣公府前闹事就触犯了国法,你自然可以依法抓人。”

顺天府尹哭丧着脸:“抓人倒是没问题,可顺天府的大牢里已经关满了百姓,没地方关押这些学生了。”

薛所蕴想了想:“在城内找几处空宅子关押。”

“然后呢?总不能一直关着吧?放还是不放?”

“先把事态平息下去再说吧。”薛所蕴无奈回答。

等了一刻,来衍圣公府讨要说法的学生终于来到现场。

国子监祭酒薛所蕴本以为到场的只有一百多倒孔派,以及两百多保孔派的学生。

没想到他们身后还跟着数不清的百姓。

大部分百姓都是来看热闹的。

还有一些百姓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放人!放人!”

这些人是被关押百姓的家属。

他们在锦衣卫的策动下,开始走上大街向官府施压。

国子监祭酒薛所蕴和顺天府尹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他们几乎同时对着手下说道:“快去通知内阁,就说衍圣公府门前出大事了。”

差役送信的功夫,倒孔派的学生来到了衍圣公府的门外。

此时衍圣公府的府门紧闭。

顺天府的差役在门外排成人墙,将衍圣公府护在身后。

低声商议后,一个倒孔派的学生站出来高呼:“诸位,十几天前平辽大军攻入沈阳,在城中找到了一封信。经过六部九卿的查验,确认这封信是当代衍圣公孔胤植亲笔所写。”

“衍圣公不但在信中向建奴称臣,还向建奴资助了两百万两银子。”

此言一出,周围的百姓们顿时炸了锅。

这个消息虽然早已传遍京师,但只是在百姓嘴里口口相传。

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

国子监的学生虽然还不是官员,但距离官员还有一步之遥。

百姓们很难不信。

“好家伙,原来不是谣言!”

“是啊,我还以为是说着玩的,没想到竟然是真事。”

“堂堂衍圣公竟然做出如此卑劣之事,实在人罪大恶极。”

吃瓜群众谈论此事的同时,那些被捕入狱百姓的家属不愿意了。

如果国子监的学生说的是真事,那么他们的家人就不存在造谣一说。

更不能被抓进监狱。

想到这,他们迈步向前并大声呼喊:“放人!放人!”

国子监的学生们则喊道:“衍圣公孔胤植乃衣冠败类,奸佞小人,请朝廷立刻将他逮捕归案,给大明百姓,给当今陛下一个交代!”

在他们的带动下,围观的百姓也开始凑起了热闹。

他们先是跟着倒孔派的学生高呼:“逮捕衍圣公!逮捕衍圣公!”

紧接着他们又改口高呼:“放人!放人!”

保孔派的学生虽然发出了一些支持衍圣公的声音,但是那点音量很快被百姓的声浪淹没。

衍圣公府外的差役们立刻紧张起来。

为了防止受到学生和百姓的冲击,他们纷纷拔出腰刀警戒。

百姓和学生们见状更加不满,可是他们又不敢直接冲过去。

只能用怒吼表达心中的愤怒。

“放人!放人!”

“逮捕衍圣公!”

衍圣公府的局势顿时剑拔弩张起来。

第1078章 拉内阁下水

“启禀阁老,衍圣公府外有大量国子监的学生和百姓闹事,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恐怕将激起民变!”工部衙门里,一个官员跑到范景文身边快速说道。

“有多少学生?又有多少百姓?”范景文问。

“学生加起来不到四百,百姓约有数千甚至上万。”

“顺天府衙的人去了吗?”

“去了,可是他们的人手太少了。如果真闹起来,只能挡住学生,却挡不住那些百姓。”

“国子监和顺天府衙的人怎么说?”

“他们请求阁老代表内阁出面平息此事。”官员回答。

“告诉顺天府和国子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范景文冷声说道。

“可是...”

“没有可是!”范景文一脸严肃:“此事并非因内阁而起,现在让内阁介入等于把罪责往内阁身上推。谁惹得麻烦,让他们去找谁。”

范景文的回复很快传到了现场。

顺天府尹欲哭无泪。

事情闹这么大,责任在谁?

他心里知道,但是不敢说出来。

闹事的如果只有这些学生,他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派人就抓了。

可问题是现场还有无数百姓。

尤其是那些因为传播“谣言”而被捕百姓的家属。

正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才让事情闹得这么大。

谁抓的人?

锦衣卫!

也就是说,这个麻烦是锦衣卫惹的。

范景文让他找惹麻烦的人,打死他也不敢去。

可是不去的话,现场很快就要失控。

万一被百姓冲进衍圣公府,后果不堪设想。

无奈之余,顺天府尹派人去镇抚司衙门,请求锦衣卫出面平息事端。

李若琏并不在镇抚司内,他正陪伴崇祯站在皇城的城墙上拿着千里眼观察衍圣公府的情况。

衍圣公府与皇城城墙相距不足百丈。

虽然看不清具体情况,却能看到人群的方位。

“报!”一个锦衣卫快步爬上城墙:“范阁老并无出面的打算,他让顺天府和国子监自行解决此事。”

“呵!”崇祯冷笑一声:“传令下去,怂恿一些学生去礼部和工部请愿!”

“是!”锦衣卫快步离开。

崇祯十分清楚,若想打倒衍圣公,仅靠自己可不行。

他首先要拉内阁下水,然后是朝堂上的百官。

只有朝堂上下意见一致,才能把这件事做成。

崇祯的命令很快传到了闹事现场。

“衍圣公并不在京师,咱们在这待着没用,不如去礼部和工部请愿。”一个学生喊道。

日常与衍圣公对接的部门是礼部,而工部是内阁首辅范景文的衙门。

这个提议很快达成了共识:“对,去礼部和工部请愿。”

“走,一起去。”

学生在前,百姓在后。

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

他们在路过皇城时惊动了城中的勇卫营将士。

“大人,城外有数不清的百姓正在路过。”一个将领对着暂领勇卫营的刘文耀说道。

“他们要干什么?”刘文耀问。

“说是要去礼部和工部衙门请愿。”

“派几个人给他们引路,免得迷路。”刘文耀一脸阴笑道。

“是。”那个将领也笑着离开。

队伍先后来到了刑部和户部的门口。

刑部与户部都不约而同的派出衙役给他们带路,生怕他们找错了地方。

工部衙门里,范景文终于坐不住了。

请愿的队伍距离衙门越来越近,他想不管也不行了。

“让礼部尚书黄锦来一趟,我要与他商量一下。”

范景文的话刚说完,门外就有人通禀:“礼部尚书黄锦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