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让他进来吧。”
黄锦人未到声音先到:“阁老!范阁老,这可如何是好!”
“别慌,”范景文一脸镇定:“咱们慢慢商量。”
“别商量了快跑吧!他们马上就要冲过来了,到时候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咱们淹死。”
看着黄锦“无能”的样子,范景文心中苦笑起来。
黄锦真的无能吗?
非也!
无能之辈当不上礼部尚书。
他装无能是想把所有这件事的主导权推到自己身上,好在事后摆脱责任。
范景文身为内阁首辅,既不能装无能,也不能坐视不管。
只能硬着头皮上。
他斜视了黄锦一眼,随后下令道:“马上让兵部调动五城兵马司的人,防止这些百姓趁乱闹事。同时将此事告知陛下,以免陛下有所猜忌。”
“阁老此举只会暂时阻止事态扩大,却无法平息事端。”黄锦在旁边提醒。
“不用提醒,老夫知道。”范景文没好气的回答。
平息事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学生那边倒还好说,只要告诉他们衍圣公正在进京的路上。
承诺对质后会将真相公之于众。
学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得到承诺肯定会离开。
麻烦的是那些被关押的百姓家属。
不放人的话,那些百姓肯定不走。
而关押百姓的是锦衣卫,放人需要得到锦衣卫的同意。
他先后派出了好几拨人,愣是没找到李若琏。
思索间,请愿的学生和百姓来到了工部衙门外。
中城兵马司的人第一时间赶过来支援,与工部衙门里的差役组成数道人墙,合力将百姓挡在外面。
东西南北四城兵马的人也在赶来的路上。
确定局势不会大乱吼,范景文吩咐道:“让学生和百姓各派几个代表,老夫要亲自和他们面谈。”
第1079章 半个江南
工部衙门的偏厅内,范景文坐在中间的椅子上。
他面前站着八个人。
其中四个学生代表,剩下四人是百姓代表。
“学生参见范阁老!”四个学生率先施礼。
四个百姓代表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向范景文施礼。
“诸位免礼,”范景文摆了摆手:“都自报一下姓名吧。”
等他们说完自己的名字,范景文直接开门见山:“你们想干什么?”
一个学生代表说道:“衍圣公孔胤植投敌资敌,罪不可赦,请朝廷立刻将其处死。”
“你们呢?”范景文看向百姓代表。
一个读过书的百姓代表说道:“既...既然衍圣公投敌资敌已是事实,说明我们的亲属并没有造谣,请...请阁老下令让顺天府立刻放人。”
“老夫先回答你们的问题!”范景文看向学生代表:“衍圣公正在进京的路上,无论有没有证据,都要给他对质的机会,毕竟这是大明律给他的权利。”
“所以,一切都要等他进京后再说。”
“你们都是读书人,应该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如果不明白,那些书就白读了。”
学生代表你看我,我看你,同时低下了头。
此前他们只想着发泄心中的情绪,却把规矩抛在了脑后。
现在想想,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看着学生们惭愧的样子,范景文心中并没有放松。
只要讲道理,怎么都好说。
就怕不讲道理,尤其是现场的百姓。
范景文对着百姓代表说道:“你们想让官府放人?”
“对,只要官府放人我们立刻就走。”
“要是不放呢?”
“我们就一直在这里待着,直到官府放人。”
范景文一脸严肃:“你们听见老夫刚才说的话没有?衍圣公正在进京的路上,需要当面对质后才能给他定罪。”
“衍圣公还没被定罪,你们的亲属就说他通敌资敌,不是造谣还是什么?”
“这...”四个百姓代表互相对视,不知如何回答。
范景文见状乘胜追击:“还有,人是镇抚司抓的,你们请愿应该去镇抚司衙门,而不是来工部!”
“可是人被关在顺天府的大牢里,阁老您是大明首辅,管着顺天府,难道我们不能找您解决问题吗?”
“当然可以!”范景文没有拒绝:“但老夫也只能是和镇抚司交涉,却无权直接放人。”
......
经过沟通,百姓代表和学生代表都被范景文说服了。
学生代表先行离开。
百姓代表也得到了范景文的承诺:最迟明天放人,镇抚司如果不放人,他带头去镇抚司“请愿”。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在场每一个百姓的耳朵里。
百姓们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待到天黑才慢慢散去。
百姓前脚刚走,李若琏后脚就到了。
“范阁老辛苦了!”李若琏拿着一个纸包走了进来。
范景文没说话,而是白了他一眼。
“范阁老别误会,我不是躲着不见你,而是公务繁忙。”李若琏说话间将手里的纸包放到了范景文旁边的桌子上。
范景文一眼就认出那是一包烟。
范景文伸手将纸包拿在手里,轻轻捏了捏,确定不是空包之后才缓缓说道:“还算你有点良心。”
“范阁老真误会了,我最近在忙着查辽东走私的事,实在抽不开身。”李若琏回答。
“哦?”范景文眨了下眼睛:“辽东走私还没彻查清楚吗?”
“不重要,不重要!”李若琏开始打哈哈,“走私的案子再重要,也没有辽东的战事和衍圣公的事重要。”
“行吧,老夫就当你说的是真话。”范景文暂时原谅了李若琏,“人是镇抚司抓的,现在百姓们闹事要求放人,你放还是不放?”
“放!明天一早就放。”
“没有陛下的旨意你敢放人?”范景文话里有话。
如果是崇祯下旨抓的人,那么李若琏若想放人必须经过崇祯同意。
李若琏当然不会暴露崇祯是幕后主使,他大大咧咧地说道:“抓人是我自己的主意,放人不必需要陛下的旨意。”
“那就好。”范景文点点头:“早点放人才能早些平息此事。”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李若琏起身告辞。
次日一早,顺天府开始放人。
有了这个教训,京师百姓不敢再当众谈及此事。
只能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里与亲朋私下谈论。
学生们也回到国子监继续读书。
这件事好像就这样过去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还没完。
尤其是崇祯和内阁。
崇祯要把这件事搞大,而内阁的意思是让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们都在等待一个契机:衍圣公进京。
九月的最后一天,崇祯再次接到了王永吉请求向辽东增兵的公文。
半个月前崇祯就接到过一次类似的公文,当时崇祯没有回复。
他不是不同意增兵,而是在犹豫派谁去。
现在可以的兵马有吕大器和高杰的边军,以及川军。
考虑到西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正在接受卫所改革,期间闹出大大小小的幺蛾子。
所以吕大器的兵不能动。
川军距离辽东太远,从四川走到辽东至少要半年时间。
那么能调动的兵马就只有蓟州密云的高杰了。
可问题是...
高杰在先后经历了外甥淹死,以及麾下大将李成栋投降后备受打击。
最开始先是装病,随后变成了真病。
固然可以让他在蓟州养病,将他麾下兵马调入辽东。
但战力肯定受影响。
结果就是能用,但不能予以重任。
该调谁入辽呢?
犹豫间,李若琏走进大殿躬身施礼:“陛下,辽东走私的事有眉目了。”
“哦?”崇祯精神为之一振,“快说说幕后主使到底是谁。”
“幕后主使不是一个人。”李若琏欲言又止。
“一伙人是多少?”崇祯眯着眼睛问:“二十个?三十个?还是五十个?”
李若琏想了想,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说吧,朕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崇祯淡淡的说道,“无论有多少人朕都不会惊讶。”
“回陛下,是半个江南!”
第1080章 衍圣公进京
李若琏继续说道:“锦衣卫前前后后查了好几年,最终查明向辽东走私的货物主要来自江南,而且大部分都来自泉州府的月港。”
“臣之所以说是半个江南参与了走私,是因为那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走私体系。”
“有人提供所需走私的货物信息,有人负责供货,有人租赁商船,有人雇佣死士当船员。还有人负责打点官府,处理沿途可能遇到的水师稽查。”
“这么说吧,半个江南的商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走私。不过,大部分人都以为这些货物被走私到了东洋,南洋或者西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些货物被走私到了辽东。”
“据锦衣卫估算,江南每年走私的金额高达上千万两,而走私到辽东的货物只占走私总额的一成都不到。”
“江南走私人数参与之多,波及范围之广,涉案金额之巨让人触目惊心!”
李若琏说完之后低下头,等待崇祯情绪的爆发。
等了很久,什么也没等到。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