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只有皇帝守法,朝中大臣守法,下面的官员才会守法。
官员守法,地方上的士绅才会跟着守法。
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到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后果才会显现。
为了大明,崇祯要做一个守法的皇帝。
说完吴三桂的问题,崇祯看向范景文却没说话。
范景文知道,崇祯要重提两天前没有商议出结果的事:新任平辽总督人选。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王永吉无法独善其身。
必须要换人。
范景文最开始同意换帅,但经过两天的思考后又不同意了。
他躬身施礼道:“临阵换帅本就是兵家大忌,况且吴三桂的事还没有解决,此时换帅很容易让辽东的局势失控。”
“朕没说现在就换,”崇祯摆了摆手,“朕的意思是先寻找合适人选,等吴三桂的事解决后再考虑换帅。”
“而且...王永吉亲自殿后,吴三桂一旦发难,最先倒下的就是王永吉。届时军中无帅,必将大乱。”
怕范景文没有听懂,崇祯又解释了一番。
他的意思是选一个候补主帅,以应对突发情况。
既然是候补主帅,从其他地方临时征调肯定是来不及了,只能从平辽大军内部选拔。
听完崇祯的解释,范景文立刻警惕起来。
在他看来谁都可以接任,唯独定王朱慈炯不行。
首先他年龄太小,其次经验不足。
同时资历不够,难以服众。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范景文怕崇祯假借朱慈炯之手,重新掌握兵权。
这是内阁所不能容忍的。
崇祯知道范景文的顾虑,他轻咳一声问道:“范阁老可有举荐之人?”
“臣以为谁都可以接替王永吉,唯独定王朱慈炯不行。”
“理由呢?”
范景文坚持道:“没有经验,资历也不足,把平辽大军交到他手上恐怕会葬送目前大好的形势。”
“范阁老觉得谁有资格接任?”崇祯面无表情地问。
范景文直接回答:“刘肇基,李宪忠,李定国等人都有资格。”
“范阁老此言差矣!”崇祯否定了范景文的话。
范景文一怔,再次施礼道:“请陛下赐教。”
“平辽这么多年,各总兵之间都对彼此非常了解。他们确实都有指挥大军作战的能力,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担任平辽总督,能服众的那个人才行。。”
范景文皱着眉想了想,赞同道:“陛下所言极是,刚才是臣考虑不周了。不过...臣实在想不出他们当中谁能服众。”
“所以...”崇祯表明了自己真正目的:“朕的意思是让他们几个商量一下,共同推举一人。此人不但有统领大军之才,还能服众。”
范景文眼前一亮,随后平静的说道:“陛下圣明!但臣以为应该增加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崇祯问。
“前提是...这个人不是定王殿下!”
第1131章 范文程争宠
崇祯二十五年三月十五,平辽大军的北路军已经从萨尔浒退到了抚顺附近。
眼看再有一天时间明军主力就要进城。
前来劝降却被吴三桂扣押的李思忠急了。
他扯着嗓子喊道:“我要见吴三桂,我要见他!”
看押他的士兵很快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吴三桂。
为了不引人注意,吴三桂亲自来到他面前见面。
二人刚一见面,李思忠便质问道:“吴三桂,吴大人!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吴三桂欲言又止。
他也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
从撤退那一刻起到现在,他一直在思考是否投降建奴。
想了这么久,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你已经暴露了!”李思忠苦口婆心道:“投降大清是你唯一的出路!快投降吧!”
“我不信,证据呢?”吴三桂问。
李思忠想了想:“王永吉在你前面,对吧?”
“没错。”
李思忠猜测起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会先你一步进入抚顺城,然后把你关在城外。你随军粮草只够半月之用,等半月时间一过,你将无粮可用。”
“届时要么束手就擒,成了王永吉的俘虏;要么投降大清,为大清效命。”
“但是我要提醒你,现在投降大清还能和大清谈条件;断粮之后再投降,可没资格谈条件。”
吴三桂还是有些不信:“如...如果他敢这么做,我会立刻攻城。”
“不信走着瞧,留给你的时间可不多了。”李思忠再次警告,“另外赶快把老子放了,否则后果自负。”
李思忠的话虽然难听,但是说到了吴三桂心坎里。
他立刻对着身边的亲信说道:“马上就要抵达抚顺城了,向中军询问是在城外驻扎,还是进城休整。”
“是。”那名亲信骑马离开。
吴三桂刚收回目光,远处奔来数名探马。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他们也来到了吴三桂面前并说道:“启禀总兵大人,末将抓住两个建奴探子,他们声称是来投降的,且带来了重要情报。”
“把他们带过来。”
询问过后,吴三桂愁眉不展。
所谓的建奴探子根本不是探子,而是多尔衮派来的信使。
他们带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命吴三桂立刻放了李思忠,否则八旗兵会立刻发起进攻。
第二个消息与时间有关。
多尔衮给了吴三桂半天时间,如果再不投降,他会亲率八旗兵攻击吴三桂。
其实在是否进攻吴三桂这个问题上,多尔衮也很为难。
吴三桂表现的似敌似友。
攻击吴三桂?
有些不太合适。
毕竟双方之前合作了那么多次。
且关宁军战力强悍,攻击他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不攻击吧,他又不投降。
多尔衮无奈地给吴三桂下了最后通牒。
为了不激怒多尔衮,吴三桂立刻把李思忠放了回去。
随后他开始等。
等王永吉的消息。
不多时,派去中军询问消息的士兵返了回来。
吴三桂焦急的询问:“王永吉怎么安排的?”
“王总督有令,命大人您和关宁军驻扎在抚顺城东二里。王总督驻扎在咱们南面,其余各部进城休整,等待朝廷援军。”
吴三桂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李思忠猜错了!”
不过他很快就紧张起来。
因为他决定暂时不向建奴投降,此举必然会惹恼多尔衮。
为了防止多尔衮报复,他迅速传令:各部有序撤退并派出大量探马侦查建奴踪迹,防止遇袭。
多尔衮苦等了半天却什么也没等到。
砰的一声。
他一脚踢飞脚下的积雪,咬着牙说道:“吴三桂竟然敢不投降,实在是气煞本王!”
“王爷息怒,”洪承畴躬身上前道:“既然吴三桂不投降,请王爷立刻发兵征讨逼他投降。”
“不妥!”不等多尔衮表态,范文程抢着说道:“数万关宁军的家属都在后方,让他们投降绝非易事,这也是吴三桂的顾虑所在。贸然发兵,只会让形势复杂。”
“此言差矣!”洪承畴立刻反驳道:“底层士兵什么也不知道,吴三桂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所以投降与否的关键还是吴三桂。而吴三桂本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人,不把他逼到绝境,他是不会投降的。”
范文程瞪了一眼洪承畴,转身对多尔衮说道:“请王爷再等一等,给吴三桂一点时间。”
洪承畴白了一眼范文程,随后朝多尔衮说道:“王爷!不能再等了,继续等下只会浪费时间。”
“洪承畴你什么意思?”范文程指着洪承畴的鼻子。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能有什么意思?”洪承畴反问。
“还敢嘴硬!”范文程非常恼火:“你说的那些话处处与我作对,难道不是故意的?”
洪承畴冷笑道:“王爷广开言路,我只是畅所欲言,可没有针对你。反倒是你...从萨尔浒之战前就一直处处针对我。”
“洪承畴,”范文程怒视着洪承畴:“你不要以为给睿亲王献了几条陋术就能蹬鼻子上脸。”
洪承畴不但没有急眼,反而笑着说道:“承让,承让!”
范文程彻底急了。
在普通人眼里看来,他和洪承畴争得是道理。
实际上,他在争宠。
再不争的话,他将彻底失宠。
第1132章 范文程以退为进
大敌当前,自己的两个谋士却吵了起来。
眼看事情愈演愈烈,多尔衮轻咳一声阻止道:“两位先生不要吵了,以免伤了和气。”
洪承畴立刻抱拳施礼,脸上写满了歉意:“王爷恕罪,是臣鲁莽了。”
范文程却没要退步的意思,继续逼问洪承畴:“洪承畴,回答我的问题,你是不是在处处针对我?”
看着范文程不依不饶的样子,多尔衮突然产生一丝厌恶。
他大吼一声:“够了!”
“可是臣...”范文程还想继续说下去。
“大敌当前,此事到此为止。”多尔衮给这件事下了定论。
范文程的脸立刻变得非常难看。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闭嘴时,范文程却再次说道:“王爷,臣最近身体有恙,请王爷允许臣回赫图阿拉修养身体。”
这句话表面上是向多尔衮请假,实际是逼多尔衮做选择。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