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第1135章 吴三桂叛乱(中)
夏龙山抬起头,看向说话的洪承畴。
洪承畴不一定认识他,但是他对洪承畴十分熟悉。
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时,他就受过洪承畴的指挥。
这么多年过去了,洪承畴除了老了点,其他的一点没变。
夏龙山收回目光,毕恭毕敬地说道:“洪总...洪先生请讲。”
“抚顺城中有多少明军?”
“约有三四万左右。”
“到底是三万还是四万?”洪承畴追问。
“这...这不太好说。”夏龙山有些含糊不清。
“不太好说?这句话也太儿戏了吧?”洪承畴冷笑一声:“兵者国之大事,岂能儿戏?”
多尔衮非常认可这句话,重重点了下头。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不知道明军的具体情况前,绝不能贸然出兵。
就算出兵。
他也打算让吴三桂在前面扛伤,自己在后面捡漏。
夏龙山开始分析:“北路军出发时总兵力在六万左右,其中关宁军就占了一半。在攻打界凡寨时,关宁军损失了数千人,其余各部几乎没有损失。萨尔浒之战时关宁军没有损失,其余各部共计损失了两千左右的兵力。”
“现在关宁军归顺大清,北路军剩余兵力最多只有两万八千人!”
“但是...王永吉将李定国和刘肇基临时调到了抚顺。他们二人兵力不可查,但预计不超过一万五。就算是一万五千人,加上北路军的两万八千人也才四万三千人,所以我才说出他们兵力约有三四万。”
听完夏龙山的解释,洪承畴和多尔衮同时低下头思考双方的兵力差距。
萨尔浒之战时八旗兵损失也不小,尤其是负责主攻的满达海。
他不但没能攻下萨尔浒,还损失了一千多人。
经此一役,八旗兵可用兵力只有三万六千人左右。
三万六八旗兵加上吴三桂的两万多关宁军,总兵力接近六万。
想到这,多尔衮又想起另一件事。
他抬头问道:“王永吉麾下还有多少兵力?”
“王永吉只有三千兵马,且都驻扎在城外。”夏龙山回答。
多尔衮和洪承畴对视一眼,开口问道:“只要以数倍兵力突然发动进攻,拿下王永吉应该不成问题吧?”
“王爷英明,这三千兵马不足为惧。”洪承畴回答。
“也就是说...”多尔衮脸上笑意渐浓,“无论有没有王永吉的三千兵马,明军兵力都不如咱们,优势在我啊!”
看着有些得意的多尔衮,洪承畴立刻提醒:“王爷,从兵力上看我军确实占优。但抚顺城坚炮厉,贸然攻城只会徒增伤亡。”
“哈哈!”多尔衮大笑:“大清铁骑的优势是野战,不擅长攻城。而明军的优势是火器,擅长守城。本王当然不会以己之短,博人之长。”
“王爷的意思是?”
多尔衮再次放声大笑:“哈哈哈,围点打援!”
简单商议一番后,夏龙山带着多尔衮的明军返回了关宁军营地。
“事情怎么样?”吴三桂一脸焦急的问。
“成了!”夏龙山用最简短的话回答。
“呼!”吴三桂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建...多...睿亲王何时出兵?”
吴三桂初次改称呼,还不是很适应。
“睿亲王正在集结兵马,最迟半个时辰后出兵,不过...”夏龙山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夏龙山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睿亲王让咱们先出兵包围王永吉,待城中明军支援王永吉时,睿亲王会率领八旗兵围点打援。”
“这他妈...”吴三桂直接爆了粗口。
不过他瞬间就意识到不该这么说,于是改口:“岂有此理,他这是拿咱们当诱饵啊!”
胡心水在旁边感慨起来:“大人,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既然已经投降,就得对睿亲王言听计从。”
他的话说了一半,留下一半憋在心里没说。
别说是多尔衮的命令了,哪怕他拉了一坨屎,关宁军也得想办法咽下去。
吴三桂站在原地咬着牙缓解了一下情绪,问道:“包围王永吉之后呢?咱们能不能动手?”
“睿亲王说了,如何处置王永吉都由大人您说了算!但是有一点,就算王永吉全军覆没,他军中的那面帅旗也不能倒,否则支援的明军会半路而退。”
吴三桂点头:“这不同提醒,我心里有数。”
说完这句话,吴三桂迈步走出帐篷翻身上马。
此时关宁军已经准备完毕。
随着吴三桂一声令下,两万多关宁军士兵迅速集结。
咚咚咚的鼓声中。
数不清的关宁军士兵走出帐篷,来到营中的空地集结。
他们穿着鲜明的盔甲,拿着精良的武器。
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反射出的光芒让人无法直视。
吴三桂集结兵马引发的动静,很快被王永吉和抚顺城里的明军发现。
中军帐内,探马来报“总督大人,吴三桂营中鼓声阵阵战马嘶鸣,似正在集结兵马。”
王永吉一脸平静:“看来吴三桂已经做好了决定。”
“吴三桂他...真的会反?”旁边的一个亲信问。
“会不会反,出去就知道了。”王永吉站起身,来到摆放甲胄的桌子上开始穿甲。
在亲兵的帮助下,他很快穿好甲胄并拿起了武器。
他转过身,看向一众将领。
“众将听令!”
“末将在!”
“随我出营杀敌!”
“末将遵命。”
在众将的簇拥下,王永吉来到帐外翻身上马。
此时他营中的三千兵马正在集结。
由于人数不多,所以集结的速度很快。
当王永吉率部来到营地北侧时,吴三桂已经亲率大军围了上来。
抚顺城中的明军也在集结。
定王朱慈炯,李宪忠,黄得功,李定国和刘肇基五个人聚在一起商议。
“吴三桂朝着王永吉的营地杀了过去,反态已露。”朱慈炯率先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揍他!”黄得功马上表态。
“关键是...怎么打?”李宪忠问,“据城墙上的守军说,远处烟尘滚滚,建奴必然也出动了。”
“不急着打,”朱慈炯想起了一个人:“在开打之前,应该先让祖大寿去招降吴三桂旧部。”
第1136章 吴三桂叛乱(下)
“哎呀,差点忘了祖大寿的作用!”黄得功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有他在,可以避免很多自相残杀的事发生。”
李定国声音低沉:“打铁还需自身硬!祖大寿确实有用,但也不能把宝都押在他的身上。”
“有道理!”定王朱慈炯目光在四个人脸上一一扫过:“今天全仰仗诸位总兵了!”
“殿下放心,有我们在,建奴休想踏足抚顺一步!”黄得功带头表态。
众人态度虽然都很建奴,但是无法绕开一个最关键问题:谁来指挥作战?
换做之前,这不是一个问题。
他们是将,王永吉是帅。
他们只需要按照王永吉的军令行事即可。
但王永吉在城外,几个人属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到了战场上如果没有统一指挥,他们会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极有可能被吴三桂或者建奴各个击破。
“所以诸位...”朱慈炯看向众人:“谁来当冲锋陷阵的将军?谁来做居中指挥的大帅?”
“我只会冲锋陷阵,没有当大帅的本事!”黄得功率先表态。
“巧了,我也是。”李宪忠跟着说道。
“俺也一样!”刘肇基迅速呼应。
在场的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已经表态。
朱慈炯目光落到没有表态的李定国身上。
李定国见状连忙说道:“殿下不用看我!我既没有当大帅的本事,也没有当大帅的资格。”
朱慈炯两手一摊:“你们都不想当大帅,那总得有人当吧?否则谁来统一指挥?”
黄得功,李宪忠,刘肇基和李定国四个人没说话,同时看向朱慈炯本人。
朱慈炯两眼一瞪:“看我作甚?我倒是可以指挥,前提是你们要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
四个人想了想,觉得朱慈炯说的非常有道理。
朱慈炯虽然在王永吉身边待了很久,也学到了很多行军打仗的理论知识。
但也仅仅是理论知识,从未实际指挥过兵马打仗。
突然让他指挥数万大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在场的五个人都不合适,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众人同时低下头开始思考这个严重的问题。
眼看城外远处集结的关宁军越来越多,李定国忽然开口道:“我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朱慈炯问。
李定国指着黄得功说道:“此战的关键是骑兵,黄总兵麾下多为步兵,参战的机会不多。定王殿下可以跟着黄总兵一起出城,居中调动各部兵马。”
“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不会指挥!”朱慈炯再次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他不是不想指挥,是不会指挥。
且内阁不让他染指兵权。
李定国坚持道:“平辽总督被困在城外,平辽大军急需一个人凝结军心。指挥的事可以交给黄总兵,但是需要以殿下的名义发号施令,否则军心不稳。”
“还是那个问题...”朱慈炯无奈道:“我没有兵权!”
李宪忠说道:“朝廷的旨意是让我们几个商量着来,可我们几个谁都不服谁,就服殿下您!”
“对,”黄得功跟着说道:“要么以您的名义指挥平辽大军,要么各自为战全军覆没。”
朱慈炯犹豫了一下:“事后如何收场?”
“先解决完这件事再说吧!”刘肇基也劝了起来:“而且...我们麾下大多是勇卫营出身,殿下指挥他们虽不是名正言顺,但也不会受到太多弹劾。”
“就这一回啊!下不为例!”朱慈炯无奈同意。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