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将和帅是有本质区别。
将只需要考虑战术问题,帅考虑的是战略问题以及各种后勤。
黄得功久经沙场,且指挥过大兵团作战。
有能力担任总督。
但如果真让他担任总督,刘肇基和李宪忠肯定不服。
换成刘肇基,李宪忠和黄得功会不服。
换成李宪忠也一样。
李定国就更别提了。
论出身和军功,他与黄得功,刘肇基以及李宪忠都差了一截。
让他担任平辽总督,只会加剧平辽大军内部矛盾,
经过商议后。
众人达成了由黄得功实际指挥,以定王朱慈炯发号施令的共识。
此时兵马已经集结的差不多二里。
但是在出城的问题上又产生了分歧。
抚顺位于平原和山地地形的交界处。
抚顺城西面地形开阔,东面地形虽然也还算开阔,但地形比较复杂。
适合当战场的地方有限。
地形最开阔的地方是城东,这里也会成为主战场。
其次是城池东南方向以及东北方向。
众人都想第一个出城,并将自己的兵马布置在城东主战场。
黄得功虽然有指挥的权力,但也不好直接下令。
眼看无人做主,定王朱慈炯不失时机的站了出来:“诸位总兵,我想了个办法不知道合不合适?”
“殿下请讲。”
“抽签!”朱慈炯从怀里掏出四个提前准备好的纸团,放在手心上说道:“纸团上分别写着一二三四,也是出兵顺序。”
四个人对视一眼,同时点头。
继续耽误下去,等他们抵达战场时王永吉的尸体恐怕都已经凉透了。
四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抽完签,确定了出兵顺序。
李定国第一个出兵,他选择出东城门列阵。
李宪忠第二个出兵。
他出北城门,在城池东北方向列阵。
刘肇基第三个出城,他出南城门,在城池东南方向列阵。
黄得功最后一个出城。
他麾下多为步兵,跟在李定国身后出城。
士兵们集结出城的同时,他们几个人站在战墙上做最后的观察。
此时探马传来消息:吴三桂倾巢而出,已经将王永吉的营地团团包围。
黄得功问探马:“有建奴的消息吗?”
“城东远处尘土飞扬,有大量黑影蠕动,应该是建奴的骑兵。由于我军派出去的探马全都一去不复返,所以不能确定对方的兵力。”
黄得功深吸一口气:“看来是一场硬仗。”
此时大部分明军离开城池,在城外列阵。
黄得功见状以朱慈炯的名义对着李定国说道:“定王殿下有令,命你即刻出城营救平辽总督王永吉。”
“遵命!”李定国一边走一边大声问:“祖大寿能否借我一用?”
朱慈炯朗声说道:“祖大寿已在东城门外等候多时!”
第1137章 副总兵?总兵啊!
李定国沿着台阶走下城墙。
城下的亲兵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搀扶李定国上马,随后一起出城与大部队汇合。
刚走出城门,李定国就看到三十多人骑着马,在城门旁等候。
为首的是一个头须皆白的老者。
他虽然没穿甲胄,但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老者旁边的战马上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
此人面容刚毅,双眉如剑,目光十分锐利。如瀑的长发被简单盘在头上,简约而有力。
她同样没穿甲胄,但是背后背着一张弓。
箭袋里装满了箭矢。
他们身后是三十名锦衣卫。
“李定国见过老将军!”李定国率先抱拳。
祖大寿对李定国的态度很是诧异。
他已经失去官职,成为了普通百姓。
本以为会像牲口一样被人吆来喝去,没想到李定国竟然如此客套。
“老夫见过李将军!”祖大寿抱拳还礼。
“这位是左夫人吧?”李定国指着祖大寿身边的女人问。
“正是拙荆。”
李定国对着左氏抱拳道:“见过左夫人。”
左氏没说话,只是双手抱拳朝着李定国晃了晃,给人一种很不友善的感觉。
李定国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对着身后说道:“来人,给祖老将军和左夫人各拿一套甲胄。”
不等祖大寿说什么,左氏率先说道:“多谢。”
她的语气十分冰冷,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等他们穿好甲胄,李定国带着他们与大部队汇合。
听着远处隆隆的马蹄声和阵阵喊杀声,李定国问传令官:“吴三桂和关宁军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围攻王总督的营地,战况非常激烈。”
“走,去凑个热闹。”李定国催马向前,带着五千精锐冲了上去。
与此同时。
从北城门出城的李宪忠,率兵杀向吴三桂的营地。
从南城门出城的刘肇基则率兵护在李定国的右翼,与李定国一起杀向正在围攻王永吉的关宁军。
王永吉营地外围,关宁军正在发动猛攻。
由于都是明军,所以甲胄的样式和颜色都一样。
为了辨别敌我,关宁军在右臂绑了白布。
关宁军将领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大吼:“王永吉克扣军饷,贪墨军粮,弟兄们杀啊!”
“杀!”
数不清的关宁军士兵迈着愤怒的脚步,发起了第二波冲锋。
车营在前,火器营和弓弩营在后。
等他们借助战车的掩护来到障碍物旁边时,立刻有士兵从战车后面钻出来清理道路。
王永吉的人开始反击。
轰!
大个实心弹直接穿透数名士兵的身体,弹跳着冲向远方。
百子连珠弹如雨般落在士兵们的身体上。
厚重的甲胄此刻变得像纸一样脆弱。
火炮声中,清理道路的关宁军倒在了道路上。
然而不等他们的尸体倒地,就有其他士兵顶了上来。
关宁军用最快的速度清理完道路,随后发起了反击。
双方付出一些伤亡后,开始短兵相接。
两军都是重甲步兵在前,长矛兵和刀牌手在两旁掩护。
手拿各种远程武器的士兵躲在后面射击。
“报!”探马疾驰到吴三桂身边:“启禀总兵大人,我军西侧发现一支明军骑兵,悬挂李字将旗,数量在五千左右。”
“我军西南方向也发现一支明军骑兵,悬挂刘字将旗,具体数量不明,但至少在六千以上。”
不等吴三桂消化完这些信息,又有探马来报:“我军营地西侧各发现一支明军骑兵,李字将旗,数量一万以上。”
吴三桂顿时冷笑起来:“就知道他们会来!”
笑声过后,他继续说道:“不必理会我军营地附近的明军,睿亲王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至于我军西侧和南侧...”吴三桂想了想,下令道:“命巴克勇对付西侧的明军,命王屏藩对付西南的明军。其余各部,抓紧时间猛攻。”
巴克勇得到命令后迅速率兵离开大部队,朝着西面杀过来的明军迎了上去。
李定国有招降之意,所以没有马上发动进攻。
巴克勇也有自己的小想法,也没有进攻。
双方列阵后开始对峙。
“对面是谁?”祖大寿问。
李定国回答:“是巴克勇。”
“是他呀!”祖大寿笑了笑。
李定国有些不解:“老将军为何发笑?”
祖大寿又笑了一下,反问李定国:“李将军胆子大吗?”
李定国眨了眨眼睛:“还行吧。”
祖大寿收起笑容:“巴克勇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但官迷心窍,爱财如命。如果你胆子足够大,可以在阵前与他见面并趁机游说。只要条件合适,不用我出面,他一样也会投降。”
李定国想了下,说道:“我去试一试。”
他立刻派人前往巴克勇的军中,与他沟通面谈事宜。
想要让对方投降,必须给足好处才行。
所以在出兵之前,朱慈炯就给了李定国等人一定的谈判权限。
具体尺寸,自己把握。
如果超出了权限但不是很过分,也可以暂时答应下来,最后由朱慈炯这位藩王兜底。
巴克勇很快同意了面谈要求。
李定国和巴克勇单枪匹马来到两军阵前开始谈判。
“巴克勇,”李定国率先说道:“朝廷待你不薄,为何跟着吴三桂发动叛乱?”
巴克勇高声道:“你们先是停了关宁军的军饷,然后又断了关宁军的军粮,我岂能不反?”
李定国大声回答:“吴三桂在平辽期间屡次出卖友军,资助敌军。朝廷不但掌握了物证,还有证人作证。可即便这样也没有直接动手,而是让他回京受审。吴三桂自知罪孽深重,不但不回京受审,还直接发动了叛乱!”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