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定国本就兵力不足,竟然还分兵了。
而且在分兵之后倾巢而出,向他发起了反冲锋。
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定国有伏兵!
为了不中埋伏,锡翰决定边战边退,向满达海靠拢。
就算遇伏,也能在第一时间向满达海求援。
他的想法很好,但战场上有一个原则。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后退。
一旦后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溃败。
李定国敏锐的抓住了锡翰后退的信息。
他身先士卒,朝着锡翰的中军发起了猛攻。
看着那面硕大的李字将旗,锡翰吓得浑身一激灵,拨马便走。
他身后的扛旗兵见状也跟着后退。
建奴骑兵看到中军旗突然向后移动了,以为发生了溃败。
为了活命,他们立刻结束战斗,向后移动。
起初还能保持阵型。
随着后退的人越来越多,场面开始失控。
大军开始溃败。
等锡瀚意识到自己做错的时候,溃败已经无法挽回。
他使劲扇了自己一嘴巴,带着亲信向后逃跑。
李定国在后面紧追不舍。
满达海本想将部队布置在溃兵逃跑的道路旁边,放过溃兵阻击李定国。
但那里的地形狭窄,没有他操作的空间。
为了不被溃兵波及,满达海只能带着兵马后退。
“报!”探马来到多尔衮身边:“启禀睿亲王,礼亲王不敌李定国,正率领败兵退向这里。”
“这怎么可能?”多尔衮的表情已经不能用吃惊来形容了。
他瞪着眼睛问:“李定国有多少人?”
“五千骑左右。”
“那就更不可能了,”多尔衮摇头自语:“本王给了满达海一万骑兵,一万对五千,优势在大清啊!别说一万骑兵,就是一万个馒头,也足够李定国吃一会的了!满达海怎么会败的如此之快?”
“具体战况要等礼亲王来了才能知道。”
多尔衮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告诉他别来这退,往界凡寨退!”
“可是王爷,”洪承畴在旁边提醒:“吴三桂那边急需支援...”
洪承畴话音未落,一个身上插着箭矢的建奴探马跑了过来:“王爷,吴三桂兵败!”
“吴三桂兵败???”多尔衮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他麾下有近三万关宁军,王永吉之中三千人,他怎么可能会败?”
然而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就在多尔衮难以置信的时候,又有探马来报:“尚善轻敌冒进,被刘肇基包围阵斩!我军士气低落,各部均有后退之意。”
“完了!”多尔衮紧闭双眼,仿佛是认命了。
他先后有三次重创明军的机会,均未能得逞。
第一个机会是与南路军的阿布达里冈之战。
当时他用伏兵烧毁南路军的粮草,让南路军发生了溃败。
如果能趁势掩杀一番,南路军就算没有全军覆没,也会遭到重创。
而南路军都是由擅长陆战的水师组成。
若能重创南路军,对大清水师也是一个好消息。
只可惜,被曾英和杨展联手挡了下来。
第二个机会是萨尔浒之战。
吴三桂主动要求换防,并把换防的消息提前告诉了他。
他本想趁换防之际发起攻击,结果顶替吴三桂的黄得功和高一功都是硬骨头。
不但守住了萨尔浒的营地,还杀了不少八旗兵。
结果无功而返。
第三次机会就是现在。
吴三桂自知已经暴露,为了活命只能掀起叛乱,向多尔衮投降。
吴三桂率先发难,攻击城外的平辽总督王永吉。
八旗兵则围点打援,对付支援王永吉的明军。
计划的非常好,结果却非常惨。
围攻王永吉的吴三桂败了。
支援吴三桂的满达海也败了。
负责围点打援的多尔衮,麾下大将尚善被阵斩。
接二连三的失利,让多尔衮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欲望和勇气。
他先是向身边的将领看了一眼,随后叹息一声无奈下令:“命各部即刻退向界凡寨,镶红旗的罗科铎和正白旗的博尔辉负责殿后,违令者斩!”
第1144章 高第的问题
“建奴退兵了!建奴退兵了!”
“赢了,咱们打赢了!”
“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看着建奴败退的身影,明军发出了震耳的欢呼声。
将领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各位总兵。
吴三桂带着关宁军发动叛乱。
他们虽然顺利平叛,但是在建奴眼里属于自相残杀。
无论谁胜谁败胜败,都利好建奴。
更何况...
建奴在关键时刻下场参战,给平叛的明军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
战斗看似结束了,叛乱造成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平辽大军内部如何妥善安置那些叛而复降的关宁军?
朝廷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一切都是未知。
所以...
刘肇基没有派兵追杀溃逃的建奴,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搭救伤员,打扫战场。
黄得功也没有追杀,不是他不想追,而是追不上。
建奴多为骑兵,黄得功麾下多为步兵。
想让步兵追上骑兵,无异于天方夜谭。
李定国象征性的掩杀一番后便下令停止了追击,然后将队伍一分为二。
一部分列阵警戒,防止建奴去而复返。
剩下的也和刘肇基一样搭救伤员,打扫战场。
傍晚时。
明军匆匆返回抚顺城,紧闭城门!
戌时初,众将聚在一起商议。
定王朱慈炯主持会议。
“诸位,”朱慈炯一脸的悲伤:“平辽总督王大人在平息吴三桂叛乱时以身殉国,战死沙场!”
说话的同时,朱慈炯将身后桌子山给的托盘端在手中。
他指着托盘上的物品说道:“这是陛下赐予他的尚方宝剑,这是朝廷的官凭印授!”
众将同时站起身低下头,用沉默的方式向王永吉告别。
沉默过后。
朱慈炯重重的拍了下桌子,率先表态道:“王总督虽死,但辽东事未平。我等当扛起平辽之重任,诛乱明之逆贼!”
饱读诗书的李宪忠立刻单膝下跪:“殿下放心,我等当以此身长报国,杀建奴,复辽东!”
其他人跟着下跪表忠心:“我等当以此身长报国,杀建奴,复辽东!”
“好!”朱慈炯又拍了下桌子,高兴地说道:“诸位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他指着屋子里的座位:“来,都坐!”
等众人落座,朱慈炯开口问道:“诸位将军,接下来该怎么打?”
众人互相看了看,黄得功一脸担忧道:“殿下,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考虑进攻,而是防守。”
“防守?”朱慈炯抬了下眼皮,“一向以敢打敢冲的闻名黄总兵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如此谨慎?”
“殿下,”黄得功无比凝重道:“吴三桂叛乱虽然已被平息,且祖大寿将军招降了很多吴三桂的旧部。但是据粗略统计,还是有万余人跟着吴三桂投了建奴。”
“此消彼长,建奴之前就能依靠地形将我军挡在萨尔浒一带,现在有了吴三桂,实力大增。此时进攻,恐怕很难轻易取胜!”
黄得功之所以变得谨慎,是因为身肩重担。
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总兵。
手里的兵马有限。
现在他掌管整个平辽大军。
一旦战略失误,所有人都会成为他的陪葬。
他不得不谨慎。
黄得功说完之后,刘肇基跟着说道:“殿下,除了黄总兵说的这个问题,还有军心。”
“军心?”
“对!叛乱虽已平息,但将士们军心不稳,尤其是以巴克勇将军为主的关宁军将士。咱们只是口头说他们无罪,在没看到朝廷免罪的旨意前,他们心里还会有顾虑。 ”
朱慈炯想了想,觉得黄得功和刘肇基说的有道理。
他问:“巴克勇等人何在?”
“巴克勇等一众关宁军降将就在门外等候。”
“让他们进来。”
吱的一声,房门打开。
巴克勇带着一帮人走了进来。
“罪将巴克勇叩见定王殿下!”巴克勇率先施礼。
“罪将吴国贵...”
“罪将危喇亥...”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