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7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罪将克什图...”

“罪将哈谕...”

扑通声中,跪倒了一片。

他们都是关宁军的将领,由于种种原因在跟着吴三桂叛乱后又归顺了大明。

朱慈炯哈哈一笑:“免罪!诸位本来就是关宁军的忠诚良将,只是被吴三桂裹挟着发动了叛乱。现在重新归顺朝廷,岂能有罪!”

“谢殿下!”在巴克勇的带领下,众人再次施礼。

李宪忠在旁边补充道:“平辽总督王大人战死沙场,现在由定王殿下和黄得功总兵暂行平辽总督之权。”

巴克勇立刻又向黄得功施礼。

黄得功摆了摆手:“不必多礼!给诸位免罪的公文今夜就会送往京师,最迟七天后就能接到朝廷的回复。不过诸位放心,有定王殿下和诸位总兵担保,免罪的事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巴克勇等人齐声再道谢。

又客套了几句后,除巴克勇外,其他将领全部离开。

“巴克勇,”朱慈炯问:“李定国许诺让你当总兵了?”

“额...”巴克勇看向李定国,不知道该不该说。

“确有此事。”李定国当面承认。

“黄总兵,”朱慈炯转头看向黄得功:“这事...”

黄得功说道:“臣没有意见,并且会在今夜送往京师的公文里一并提及。”

“如此最好。”朱慈炯点头。

巴克勇感恩戴德的朝着朱慈炯,黄得功以及李定国又一次道谢。

就在朱慈炯打算让巴克勇离开时,巴克勇却站在原地表现出一副想说什么却不敢说的样子。

“这里没有外人,有话直说即可!”朱慈炯说道。

“嗯...”巴克勇迟疑了片刻,开口道:“殿下,山海关总兵高第和吴三桂往来甚密,吴三桂在叛乱之前,见到了高第的信使。”

“嗯?”朱慈炯先是震惊,随后大怒:“难怪平辽进展缓慢,原来平辽大军内部有两个叛徒!大叛徒吴三桂已经投敌了,小叛徒高第还在装好人!”

在场的其他人也对这个消息很是震惊。

震惊过后,他们又担心起来。

高第的主力驻扎在海州。

那里既是平辽大军的后方,也是粮道。

如果高第像吴三桂一样掀起叛乱,平辽大军的粮道就断了。

“高第很可能已经知道了吴三桂叛乱的消息,当务之急是拿下高第,确保我军粮道无忧!”朱慈炯严肃道:“诸位可有良策?”

第1145章 刘肇基献计

第字汉冲,陕西榆林人。

历史上的他投降建奴后,为建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跟随建奴南下时,他先后帮建奴抚定了五十一座城池,招降了一千五百多座营寨里的明军。

因功被授予少保兼太子太保。

不过...

由于历史上的吴三桂影响太大。

导致和吴三桂一起投降的高第没什么存在感。

既然已经知道了高第有问题,平辽大军内部肯定容不下他。

李宪忠说道:“臣觉得可以引诱他来抚顺,趁着他进城议事的机会将其拿下!”

朱慈炯缓缓摇头:“如果高第已经知晓吴三桂发起了叛乱,他不但不会上当,还可能像吴三桂一样发起叛乱,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派兵强攻呢?”黄得功问。

“也不妥!”朱慈炯再次摇头:“我军的首要任务是守住抚顺,海州本就易守难攻,兵少了攻不下,兵多了抚顺又会空虚。”

该怎么办呢?

众人泛起了难。

刘肇基忽然灵光一闪,迅速开口说道:“殿下,臣有一计。”

“说来听听。”

“以增兵为由,调高第北上沈阳。”

朱慈炯担忧道:“他可能会抗命!”

“他不会!”刘肇基一口咬定道:“高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效忠大明,二是投降建奴。”

“若是效忠大明,他就不会抗命!”

“若是投降建奴呢?”朱慈炯问。

“若是投降建奴,他就要想办法尽快跑到建奴那边与吴三桂汇合。”

“难道他不能继续留在这边,像吴三桂一样首鼠两端吗?”

“不能!”刘肇基非常认真的分析起来:“吴三桂为什么会突然叛乱?因为他暴露了。高第和吴三桂交往甚密,现在吴三桂出了事,他知道朝廷很难不怀疑他。继续留在这边,风险会很大。”

“沈阳距离前线很近,高第巴不得来这里。”

“所以无论他是否投降建奴,都会来沈阳。”

听完刘肇基的分析,朱慈炯又有了新的疑惑:“然后呢?沈阳就在咱们身后,如果高第像吴三桂一样掀起叛乱,咱们就失去了退路。”

“不让他进城!”刘肇基又分析起来:“高第麾下兵马自入辽以来一直待在平辽大军后方,几乎没有什么参战经验。攻城守城,他或许还行;但要是野战,他根本不行!”

“在他抵达沈阳前,命沈阳守军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城。”

“同时把中路军撤回辽阳,北上沈阳;北路军也抽调一支兵马,从抚顺回援沈阳。”

“届时给他下达一份军令,命他进城议事。”

“他若进城,就趁机把他抓了。他若不进城,就名正言顺得出兵征讨。两面夹击之下,高第必败!”

“妙啊!”朱慈炯不由得对刘肇基高看了一眼。

这员猛将不但非常能打,还能献出这种计谋。

果然是大明的忠臣良将!

“诸位觉得怎么样?”朱慈炯问其他人。

“此计甚妙!”

“臣觉得可行。”

“臣也觉得可行,但是想补充一句话...”

众人商议了一会,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由于是刘肇基出的主意,所以具体执行也是由刘肇基负责。

随后。

朱慈炯又说回了之前的话题,他认真说道:“现在情况复杂,不能主动进攻建奴!但咱们也得在等待圣旨期间做点什么吧?如果无所事事的待着,恐怕会引起朝臣的弹劾,以及朝廷的不满。”

这...

众人再次犯了难。

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除了进攻,还能做什么。

李定国眯着眼睛想了一会,问巴克勇:“吴三桂叛乱前军中粮草还剩多少?”

“不足三日。”

“饷银是否有拖欠?”

“有!拖欠了两个月的饷银。”

李定国脸上露出了笑容。

朱慈炯眼珠围着眼眶转了一圈,自信地问道:“你想招降吴三桂的人?”

“不,”李定国轻轻摇头,“我想用计离间吴三桂和多尔衮。”

“还有,”李定国补充道:“如果可能的话,顺便离间洪承畴,让多尔衮对他失去信任!”

“离间计?这是锦衣卫的看家本领啊!”朱慈炯兴奋地直接站了起来。

他注视着李定国的眼睛却没有询问具体怎么用计。

毕竟...

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咳咳,”朱慈炯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诸位,最迟七天就能等到朝廷的旨意。但是在等待期间,咱们要商议一件大事。”

“殿下请讲!”黄得功带头回应。

“打仗需要用兵!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建奴,我军可用的兵力比原来少了一万多,而建奴却增加了一万多。”

“咱们...要不要让朝廷增兵?”

黄得功想了想,没说话。

李宪忠和刘肇基也没说话。

李定国欲言又止,同样没说话。

巴克勇更不敢说,只能低着头假装思考。

众人都不想打没把握的仗。

兵力越多,把握越大。

但问题是...

朝廷的兵力也不富裕。

陕西那边的蒙古人一直在闹腾,陕西三边的边军不能动。

四川山高路远,来不及征调。

京营士兵也不是很多。

继续抽调的话,京师就会空虚。

这些倒还是其次。

一旦继续向辽东增兵,相应的军费也会增加。

这对大明财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见没人说话,朱慈炯学着崇祯的样子开始点名:“李定国,你说说该不该让朝廷增兵?”

李定国调整呼吸,平静地说道:“臣以为不用增兵。”

“哦?”朱慈炯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不增兵也能平辽?”

“我不敢说能,但机会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说说你的想法。”

李定国双手抱拳,一脸歉意:“殿下恕罪,我觉得此时言之过早,待平息完高第的事后再说不迟!”

第1146章 离间计

“哦对,当务之急是处理好高第!”定王朱慈炯有些尴尬的笑了下,与黄得功对视一眼。

黄得功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朱慈炯对着刘肇基说道:“刘总兵,高第就交给你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多谢殿下!”

为了对付高第,刘肇基做了十分详尽且周密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