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不过这个规矩是针对文官的,明朝武将遵守的是金革无辟制度。
换言之。
明代的武将不需要丁忧,防止有人以丁忧的名义怯战,避战。
所以理论上来讲,郑成功并不需要给郑芝龙守孝。
但为了表示重视和尊重,崇祯给了郑成功一百天的时间丁忧。
又过了一个多月。
随着货币改制在福建和两广地区顺利推行,平叛大军主力开始陆续返乡。
朱慈炯则继续待在福建。
为接下来的剿灭吴三桂,收复东番做准备工作。
为了自己的安全,朱慈炯把李定国和他麾下三千精锐也留在了福建。
他根据郑成功的建议,下令禁止沿海商船与和兰(荷兰)的红夷通商。
东番物资缺乏。
一旦被掐断贸易,物价必然高涨。
矛盾也会被激化。
为了缓解矛盾,对方肯定会派人来商议重新通商事宜。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见到翻译官何斌了。
犒赏三军后,秦翼明和马万年率先离开。
他们行至荆州时接到了新的命令:率一千精锐护送蜀王进京。
马万年有些纳闷:“蜀王殿下去京师作甚?”
秦翼明想了想:“没准是陛下让他去拿钱。”
“拿钱?拿什么钱?”
“我朝十七年,陛下曾向蜀王殿下借了五百万两银子。十多年过去了,陛下也该还钱了。”
马万年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咱们需不需要多准备一些马车装银子!”
秦翼明白了他一眼:“蜀王殿下爱财如命,岂会让你问染指银子?准备好武器甲胄护送就行。”
马万年点头:“也对!”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他们加快了行军速度。
五月二十九,两人返回四川。
到了四川才搞清楚所谓的“护送”不是真的护送,而是押送。
押送蜀王进京受审。
蜀王朱至澍当然不肯去京师。
可他的嘴不是秦翼明和马万年手中刀的对手。
两人率领一千精锐,“护送”蜀王进京。
除了蜀王朱至澍,其余藩王也都在进京的路上。
不过有的人是被护送进京,有的人是以护送的名义押送进京。
六月初一,丁忧结束的郑成功来到了朱慈炯面前:“臣参见殿下。”
朱慈炯很高兴,指着旁边的椅子:“来,坐。”
郑成功不敢坐,执意站着。
朱慈炯也不强求,寒暄一阵后忽然低声问道:“郑将军,你们郑家的船队都去哪里经商?”
郑成功不知道朱慈炯问这句话的目的,简单思考后谨慎回答:“主要有两条航线,一是去东洋的航线,二是去南洋的航线。”
“哦,东洋和南洋!”朱慈炯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摆在桌子上。
他分别指着南直隶,东洋和南洋三个区域说道:“你简单比划一下南直隶去这两个地方的航线。”
郑成功用手指头简单画了两条线。
这两条线途经的海域很大,看的朱慈炯有些眼花缭乱。
东洋主要是日本群岛,南洋主要是吕宋岛(今菲律宾。)
郑成功等了很久也不朱慈炯说话,只能开口问道:“不知殿下问这些所为何事?”
朱慈炯再次压低声音:“我大哥乘船入海,但去向不明,我觉得可能沿着这两条航线走了。”
郑成功想了想:“臣能帮殿下做什么?”
朱慈炯神秘地说道:“我想让你问一问郑氏船队的所有商船,问他们是否在航线上遇到过可疑的船只。如果有,让他们根据那几艘船的航向猜测一下目的地。如果没有,让他们以后多留意。”
郑成功恍然大悟,连忙施礼:“殿下说话太客气了,臣这就派人去问。不过有些商船往返一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多,望殿下悉知。”
朱慈炯摆摆手,口是心非道:“没事,不急!”
二人说话间,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随后有人说道:“启禀殿下,和兰(荷兰)人派来一名通事商议恢复通商事宜。”
朱慈炯问:“对方姓字名谁?”
“说是叫何斌,曾在福建水师军中任职,后遭海盗李魁奇偷袭全军覆没,逃到东番给和兰人做事。”
朱慈炯看向郑成功:“你去会会他,看看能不能从他嘴里套出一些有用的情报。”
郑成功心中大喜,立刻施礼:“殿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
他与何斌是老相识。
只要他开口询问,何斌就会把所知道的信息全都告诉他。
这功劳跟白捡的一样。
泉州府衙内,郑成功见到了何斌本人。
何斌曾是十八芝成员之一。
从东番去福建途中遭到偷袭,全军覆没。
为了不被饿死才给和兰人效力。
一阵寒暄,两人分别落座。
不等郑成功询问,何斌便主动说道:“大人,东番已经乱套了。”
第1328章 郑成功收复东番(台湾)(上)
郑成功连忙问道:“东番怎么乱套了?”
何斌解释:“去年吴三桂一行人逃到了东番,他们为了站稳脚跟并未与和兰人交恶,而是用银子向他们购买粮食同时,垦荒种地,打算自给自足。”
“不过他们既不了解东番的气候,也不会种地,最后不但没有收获粮食,反而白白浪费了许多种子。”
“粮草短缺的他们把目光放到了当地百姓的身上。”
“一开始只是小规模的偷,后来直接纵兵劫掠。”
“当地百姓自发的联合起来对抗吴三桂,双方从年前打到现在,百姓损失惨重,吴三桂亦有伤亡。”
“等等,”郑成功打断了何斌的话:“据我所知和兰人向当地百姓百姓征收了赋税,为何不给百姓提供保护?”
“哎!”何斌一声长叹:“和兰人只向百姓征税,不管百姓们的死活。而且吴三桂从不招惹和兰人,所以和兰人也不愿意和他为敌。毕竟打仗就会死人,吴三桂虽然落魄了,却也不好对付。”
“原来如此!”郑成功眯着眼睛,缓缓点头:“和兰驻东番现任总督是谁?”
“康纳利斯·凯撒!”
(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永历十五年,公元一六六一年,当时荷兰驻台湾总督叫揆一·费里第里克。现在的时间线是崇祯二十八年,公元一六五五年。在历史上的这个时间,荷兰驻台湾总督叫康纳利斯·凯撒,也有人翻译为康纳利斯·西撤尔。)
郑成功轻声念了几遍康纳利斯这个名字后,抬起头盯着何斌继续问:“施琅呢?可有他的消息?”
“我没见到他本人,不过从一些士兵口中听说施琅在柑桔屿附近活动。除了生火做饭,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船上,很少上岸。”
郑成功追问:“你确定?”
“确定。”
郑成功点点头,又问了一些其他情况。
包括和兰人的兵力部署,火器数量,存粮以及城池规格,进入内港的航线航道等信息。
另外他还询问了一些当地土著居民以及吴三桂的情况。
何斌没有保留,把所有知道的全部告知。
问清楚之后,郑成功向朱慈炯汇报情况。
朱慈炯非常惊讶:“你说和兰人总兵力只有不到两千人?”
“是。”
“那对付他们岂不是手拿把掐?”
郑成功摇头:“没那么简单,东番南部地势险要,适合战船停靠的地方只有一个名叫台江的内港。和兰人在去内港的必经之路上修建了两座城堡,在内港里面还修建了一座赤嵌城,和兰人在这些城池上都架设了重炮。”
“内港水浅,平日里大船无法进入,只有改乘小船才能进入。而小船无法搭载火炮,没有火炮牵制敌军的火炮,我军根本无法顺利登陆。不过好消息每月的初一和十六大潮时,大小船均可驶入。”
“另外...不排除咱们进攻和兰人时遭到吴三桂偷袭的可能。”
朱慈炯想了想:“既然如此,不如先打吴三桂,再打荷兰人!”
郑成功摇头:“吴三桂躲藏的区域适合登陆的地方并不多,且都在和兰人的控制之下。无论先打谁,都得进入港口!”
朱慈炯的心思并不在这里,不等郑成功分析完便摆手说道:“你擅长水战,怎么打你说了算。我只负责调配物资,调动兵马。”
朱慈炯这种当甩手掌柜的行为让郑成功很高兴。
上司不懂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不懂还瞎指挥。
朱慈炯不懂水战,所以他根本没有插手的打算。
他能做的就是调配钱粮物资,给郑成功提供后勤保障。
郑成功也不管朱慈炯听不听得下去,把所知道的情况全都说了一遍,同时把自己的计划也说了出来。
朱慈炯听到一半,把李定国喊进来和他一起听。
等郑成功说完计划,朱慈炯问:“是否需要骑兵?如果需要,我可以让李定国带兵支援你。”
“需要倒是需要,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海上风浪大,一旦遭遇风暴触礁沉船便有去无回!”
“哦!”朱慈炯改口道:“如果需要骑兵,可以让李定国从军中抽调一些精锐支援你。”
几人围在一起又商量半天,敲定了作战计划。
但是在出兵日期上出现了分歧。
郑成功主张速战速决,即刻出兵向东番进发。
趁着十六大潮的时机进入内港,攻打和兰人。
朱慈炯觉得太急,觉得再等半个月比较合适。
李定国不熟悉水战,不发表意见。
郑成功坚持道:“殿下,在等半个月就是七月了!七月的海面风高浪急,别说打仗了,就是航行都成问题。”
朱慈炯想了很久,最后拍板同意。
随着他一声令下,民夫和辎重兵开始往船上搬运物资。
有粮食,淡水。
火炮,以及配套的火药,炮弹。
除了这些,还从李定国军中抽调了五百骑兵。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