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 第210章

作者:可怜的懒虫

  帝辛的变化,敖丙并没有注意到,此刻,他的心神被另一件事所吸引。

  观群臣的态度,只要他态度足够强硬的话,那更换祭祀四方鬼神的祭品,还是能够做到的。

  毕竟,相比较于更换祖先的祭品,更换四方鬼神的祭品,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小。

  在不愿与帝辛彻底翻脸的情况下,做出让步,同意更换四方鬼神的祭品,未必没有可能。

  至于与四方鬼神反目成仇,这虽然是个问题,却不是个大问题,合九州之力,不难将鬼神之乱荡平。

  更别说,有敖丙在,四方鬼神未必能乱得起来。

  仔细想了想,敖丙基本可以断定,如果只是更换四方鬼神的祭品的话,只要他态度足够强硬就可以了。

  但要是更换祖先的祭品,只是态度强硬还不够,还得许出一部分利益才行。

  这利益,就是香火!

  只要传下收集香火之法,用香火愿力代替活人,那祭祖派就会做出让步,同意更换祭品。

  但这里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眼下并不是敖丙设想中的,传下香火神道的最好时机。

  在他的设想中,要等到封神杀劫结束,城隍体系在洪荒完全铺开后,才是传下香火神道的最好时机。

  那时,就算其余势力洞悉了香火的玄妙,也是无法与他相争。

  但现在就传下香火神道的话,使得其余势力提前察觉到香火的玄妙,进而提前布局。

  那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未来,敖丙无疑会多出很多大敌,与他争夺香火。

  当然,提前传下香火神道,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一举废了活殉人祭之礼,能不能拯救大商不好说,但肯定能让他获得人道的青睐,以及无数生灵的膜拜。

  从这里来看,提前传下香火神道,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就是取舍问题了,是冒着打乱部署的风险,提前传下香火神道,拯救无数生灵,进而获得人道的青睐,以及人族的祭祀。

  还是继续原计划,坐视无数生灵被活祭,放弃人道的青睐与人族的祭祀,安心等待最好时机的到来。

  两种选择,皆有利有弊,所以敖丙很是迟疑,不知道该选哪种。

  也就是这时,敖丙的耳边,突然响起众生被活祭时的哀嚎声。就是这个瞬间,迫使他下定了决心。

  到手的好处,才是好处。预想中的好处就是个屁,为镜中月水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

  未来多变,难以琢磨。继续等下去,他如何保证自己能等来最好的时机?毕竟,现在的洪荒,被他搅和的和他所知的洪荒,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继续等下去,等到最好时机的概率,和等不到的概率是五五分。可现在就传下香火成道,得到好处的概率却是百分之百。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想这么多干什么,先把眼前的好处拿到手再说,免得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有捞到。

  这么想着,敖丙的决心愈发坚定了,就听他开口反驳道:

  “活祭之事,不满者甚多,尤其是禹皇,更是对此深恶痛绝。”

  “先前禹皇显圣,见截教弟子接受人族活祭,当即大怒,将他们全部送入劫中。”

  “截教弟子尚且如此,何况外人。”

  “以五谷肉食代替活人为祭品之事,断无更改的可能。四方鬼神若是不满,且让他们先问过九鼎,看看九鼎理不理他们。”

  “至于列祖列宗不满,我就问在座的一句,是禹皇大,还是你等的列祖列宗大?”

  “禹皇欲废活祭之礼,他们要如何?反对禹皇,斥其为祸乱九州的罪人?”

  敖丙没有第一时间说出好处,而是先扛起禹皇的大旗,一句话就将他们所有的理由都给堵死。

  欲废人祭之礼者乃禹皇,为此,截教弟子都已经有数百人上榜了。其余的鬼神若是识趣,就该主动放弃以活人为祭品,以求一线生机。

  若是仍执迷不悟,不知悔改,那只能说是死不足惜,敖丙不介意将他们全部干掉,以全杀劫。

  “嘶~~”

  “原来如此!”

  “怪不得最近截教鬼神不再接受我等的祭品,原来是禹皇显圣,严惩了他们。”

  敖丙话音方落,立即就有数人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原来,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一些截教弟子不再接受大商的祭祀。

  对此,大商贵族不知缘由,还以为是自己不知哪里得罪了他们,一直在请罪。

  现在听敖丙这么一说,方才知晓缘由,不是他们不想要祭品,而是禹皇不许他们要。

  “禹皇之言,我等自然不敢反对。更换鬼神祭品一事,我们可以接受。但更换列祖列宗祭品一事,却仍需商量。”

  “都说视死如生,先人死后,以活人殉之、祭之,是为了维持先人生前的荣光,以免他们在地下没人伺候,过得不习惯。”

  “若是更易祭品,使得祖先荣光不再,这让我等后人情何以堪?”

  “祖先在地下受苦,我等却在地上享福,此举有失孝道,就算是禹皇,也不能阻止我等行孝。”

  敖丙抬出禹皇的大旗后,效果很明显,祭神派当即就退缩了,不敢为鬼神冒犯禹皇。

  但也只是祭神派退缩,祭祖派仍不为所动,毕竟他们有孝道大义在。

  而且,最关键的是,把自己当成祭品献给祖先,在商人看来是件极为荣耀的事,往往都是自愿的。

  没错,其余诸侯国祭祖,祭品都是奴隶,但大商不同,主祭之物乃是贵族。

  小祭祭小贵族,大祭祭大贵族。

  这别说外人了,就是帝辛看了也直摇头,想要将其废掉。但奈何,祭祖派太过狂热,帝辛的话也不好使。

  现在来看,不仅是帝辛的话不好使,禹皇同样不好使。

  当然,这主要还是与禹皇已经陨落,以及后代不成器有关。

  若是禹皇还活着,禹皇后裔仍旧是霸主,那祭祖派就是再狂热,在禹皇面前也会恢复冷静。

  “可以用类似人的陶俑,或者是纸人替代。陶俑与纸人虽然是死物,但若是寄托了活人的思念,在被献祭后,能化为傀儡为人所用。”

  “虽然不如活人,但伺候人肯定是足够了。”

  敖丙神情不变,帮他们想出了替代之法。只是伺候人的话,傀儡完全可以取代活人。

  后世虽有始作俑者,其无后矣这句话,但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因春秋战乱频频,导致人口严重不足,所以人殉制度渐渐被废除。

  就是这个时候,有人制造出和人相似的陶俑,代替活人殉葬。

  孔夫子听闻此事后,担心以陶俑殉葬,会让逐渐被废除的殉葬制度再次兴起。

  毕竟,陶俑哪里比得上活人。所以才会说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

  而敖丙现在的情况又不同,正是殉葬活祭之礼最为鼎盛之时。

  在春秋时代,用陶俑替代活人殉葬,是退步的表现。可在这个时代,却是极大的进步。

  后人闻之,也只会赞叹敖丙的奇思妙想,而不是讽刺他。

  “陶俑不过死物,如何比得上活人。”

  祭祖派贵族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拒绝道。这也正常,因为所谓的活祭奴隶,是为了让他们下去伺候死去的先祖,此乃谎言。

  他们真正的目的,与鬼神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榨取人族的血脉精华,以此提升修为。

  贵族死去的先人,其实和鬼神没什么区别,无非是鬼神是外族,没有子孙在人族作威作福罢了。

  只是,贵族可以这样做,但却不能这么说,总要美化一二,赋予其冠冕堂皇的理由,从而显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高大上。

  “我有一法,可凝聚众生念头,化作后天功德,壮大魂体。以此法作为交换,换尔等更易祭品,不知如何?”

  心知不拿出真正的好处,是说服不了他们了,敖丙再无迟疑,将香火神道之事说出。

  “什么?”

  “竟有此法?”

  “龙伯莫要骗我等!”

  在场众人闻言,无不大惊,然后纷纷向敖丙确认真假。

  “后天功德,又名香火愿力,我一人给你们一缕,有何妙用,你们自己体会,自然知晓我有没有骗你们。”

  懒得费什么口舌,敖丙取出一团提炼过的香火愿力,将其分给众人。

  “这确实是众生念头,只是更加的纯净,没有任何的杂念,且还被升华过,犹如元神之光,凝而不散。”

  “这是如何做到的?”

  “古时也不是没人想要借众生念头修行,只是用尽办法,也无法剔除里面的杂念,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龙伯的手段,果然超乎寻常。先前复苏通天泽如此,现在提炼众生念头,同样如此。”

  “果真能壮大精神,且还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这众生愿力,除了无法提升修为外,其余的都与功德类似,怪不得会被龙伯称为后天功德,当真不可思议。”

  “都说先天灵气妙,依我看来,这众生愿力完全可以取代灵气,为修士提供修行所需。”

  明天继续!

第295章 心善的大商君臣

  可以质疑大商群臣的修为,却不能质疑他们的眼光与见识。

  在拿到香火愿力后,他们只是简单的尝试一二,就洞悉了它的妙用,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后天功德的妙用,你等现在已经知晓,觉得如何,能否取代活祭,成为新的祭品?”

  等群臣研究过后,敖丙方才开口问道。

  “这……”

  群臣显得有些迟疑,香火愿力肯定是好的,但与活祭相比却还差些。

  人族的血肉精华,蕴含着圣人的造化印记,与无数神魔的先天印记,世上能与之媲美的宝物并不多。

  换成玄黄功德可以,但后天功德委实差些。所以,面对敖丙的询问,他们难免有些不情愿,不想答应。

  “诸位,有件事我需要提醒你们,活祭族人,终究不是长久之道,就算人道不应,人族气运也会还你们一个报应。”

  “禹皇的态度,已经证实了人族气运的反应,对活祭之事深恶痛绝。尔等若是继续为之,迟早会受到人族气运的反噬,下场凄惨。”

  “而与之相比,用香火愿力替代活祭,就没这个后患了。非但不会遭到人族气运的反噬,反而能得其加持,于未来走得更远。”

  看出众人有些迟疑,敖丙趁热打铁,向他们陈明其中的利弊。

  “龙伯所言有理。”

  迟疑许久,终于有贵族态度发生变化,犹犹豫豫的赞同道。

  敖丙说的没错,后天功德确实不如人族的血肉精华,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没有后患。

  说起来简单,但仅此一点,便胜过活祭的所有优点了。

  诸侯贵族死后,为何要接受后人的活祭?

  说白了,就是不甘心就此消亡,想要死后成道。所以才会想尽办法的强行逗留在幽冥界,迟迟不愿轮回。

  但他们活着时都无法成道,更何况死后,成道只会更难。

  为此,他们只好效仿四方鬼神,采集人族血肉精华,以此精进修为,试图向死而生,成就大道。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条很好的变强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此路非是正途,而是邪路。

  以前没人计较,那没什么。

  可现在随着人道的变化,苍生灵智渐开,对生命愈发的重视。活祭之道这种无故夺人性命的邪道,就显得有些碍眼了,成为必须铲除的对象。

  香火神道,以及封神大劫,其实就是为铲除此道而生。

  大商群臣受制于身份,对这些深层次的事或许不够了解。但他们看得清局势,知道随着香火愿力的出现,活祭之道逐渐被其取代是必然的。

  香火神道的本质在于守护苍生,而活祭之道的本质在于屠戮苍生。

  一方守护,一方杀戮,这是根本上的矛盾,完全不存在调和的可能,所以双方只能留下来一个,未来势必会爆发不死不休的战争。

  至于最后谁会赢,结果不难猜测。

  自古以来,都是邪不胜正。活祭之道是邪道,香火神道却是正道。因此,不管活祭之道有多大的优势,最后都难逃覆灭的下场。

  诸侯贵族行活祭之道,并非是因为他们好杀,而是为了继续活下去,并变得更强。

  明白了这一点,那诸侯贵族在活祭之道与香火之道间,该做出何种抉择就很显然了,肯定是选香火神道。

  先前让他们变强的活祭之道,现在已经完全沦为邪道,距离被灭,只是时间问题。故而,继续选此道,未来注定要与其同葬。

  诸侯贵族不想死,所以,他们只能选香火神道,哪怕此道不如活祭之道,可香火神道却能让他们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