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扶摇入画来
很快,夜晚来临。
陆歌不敢走了,找了一块不算大的空地。
将周围杂草踩平,准备好露宿野外。
他实在怕蛇。
在树下睡觉,他怕被蛇咬。
在树干上睡觉,不仅会被蛇咬,还有可能摔下来。
现在这样,或许能安全一点吧。。。
起码心里会觉得好一点。
陆歌一屁股坐下,走了一下午,是又饿又累。
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
过去了不知多久。
陆歌突然觉得脸上有些疼。
朦胧睁开双眼,就看到一人举起手,朝着自己扇过来。
“诶诶诶诶。。。”
“你干啥呢?”
陆歌被吓了一跳,双腿一蹬,迅速后退。
“啊,你醒了啊。”
那人看到陆歌,脸上露出笑意。
陆歌这才看清那人。
中年模样,身上穿着粗布麻衣,腰间还挂着一柄斧头。
“你谁啊?”
陆歌现在心里是又喜又怕。
喜得是看到人了。
说明自己所在地方不是什么原始森林,自己能活下去了。
怕的则是这陌生人突然暴起,一斧头让自己成为路易十七。
“莫慌,莫慌。”
“我就住在山下,平时以打柴为生。”
“今日上山,就见你躺在这里,喊也喊不醒。”
“我怕你出什么意外,就只能动手了。”
那樵夫赶忙解释道。
樵夫说的语言,并不是普通话。
甚至陆歌都听不出是哪里的方言。
但却莫名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应该是古镜的功能之一了吧。
将话语自动翻译成对方能听懂的意思。
陆歌摸了摸脸蛋,也不知道自己挨了几个大逼斗。
第2章 圣人,我来自两千多年以后呢
“原来如此。”
“我在这山中迷路了,昨天走了半日,也没有走出去。”
“不知大哥能不能带我出去啊。”
陆歌开口求救。
他觉得靠自己,想要走出去怕是挺难的。
说不定还没走出去,就先饿死了。
樵夫倒是热心肠,点头道:“成啊。”
“遇人危难,自当出手相救。”
“你且随我来。”
说着便招了招手,头前带路。
陆歌赶忙跟在后面。
一路弯弯绕绕,陆歌累的气喘吁吁。
樵夫实在看不过去,中途让他休息了好几次。
“大哥,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还有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陆歌一边休息,一边询问道。
说话语气都是现代口吻。
还好古镜发力,那樵夫倒也能听懂。
樵夫笑道:“我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名李大。”
“这里乃是楚国苦县厉乡。”
“你也是运气好,遇到了我。”
“若是唤作其他地方,遇到其他人,怕是生死难料哦。”
陆歌好奇道:“这怎么说?”
李大摇头晃脑,颇为得意道:“咱们厉乡出了位圣人啊。”
“老聃你可知晓?”
“平日里好多大人物都来求见,他们对老聃都是恭恭敬敬,口称圣人呢。”
陆歌听得眼睛一亮。
“你是说,老子就在山下?”
李大点头道:“对啊。”
“他老人家年纪大了,早已辞官归乡,如今就在乡里。”
“怎么,你也想去见见他?”
陆歌连连点头道:“想见,想见。”
对于陆歌的反应,李大也不意外。
这些年来,求见老聃的达官贵人多了去了。
陆歌知晓老聃,想求见也是正常。
“成,我到时候带你去见见。”
“也就是我了,要是别人还没办法带你去见他呢。”
陆歌疑惑道:“这是为什么?”
李大得意道:“厉乡之人,皆是李族。”
“但哪怕同族,也有亲疏之别。”
“而我与老聃,还未出五服。”
“真要算起来,我还得喊他一声叔公呢。”
陆歌有些意外,未出五服,那关系确实挺近的。
休息好之后,继续启程。
终于,绕过一个拐角,陆歌看到前方景色。
田地阡陌,炊烟袅袅。
走出来了,终于走出来了。
陆歌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
转身朝着李大深深一拜。
“多谢大哥,这一次要不是遇到你,我怕是得饿死在这山里。”
李大摆摆手道:“无需客气,换作别人,我也会帮忙的。”
“咱可不能丢了老李家的脸,更不能给圣人抹黑。”
“走走走,我先带你回家吃饭。”
“你怕是都要饿坏了。”
陆歌摸了摸肚子,跟在李大后面。
下了山,入了乡。
来到李大家门口。
三两间茅草屋,带着一个篱笆小院。
李大家中并不富裕,吃的东西自然也不算好。
味道一般,甚至在现代人看来,可以说难吃。
但谁让陆歌现在饿了呢。
饿了的人,吃啥都香。
有的吃就行,这条件还挑啥啊。
吃过饭后,陆歌看向李大。
“咱们现在去拜访老聃?”
李大点点头道:“行啊。”
“跟我走。”
老聃家距离并不远,而且也不奢华。
一眼看去,跟李大家没啥区别。
都是茅草屋,篱笆院。
唯一不同的就是,那院子里多了一头青牛。
“叔公,叔公,你在家不?”
隔着篱笆,李大高声呼唤。
青牛头都不抬,一门心思吃着草料。
“是李大啊。”
“你今日不去打柴,怎么来我这了?”
屋中走出一位老者,面容温和,笑意晏晏。
李大拱手道:“叔公。”
“我今日在山上救了一人。”
“他想来拜访您,所以我就带他过来了。”
老聃早就看到李大身边的陆歌,微微打量后笑道:“来客是客,且先进来吧。”
说完又看向李大。
“你还是快些去打柴吧。”
“不然明日怕是就要饿肚子了。”
上一篇:洪荒:重生一气仙,稳健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