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崇祯继续问:“谢尚书的人正在江南巡盐,那谢尚书知道大明朝现行的盐法吗?”
“臣知道。”谢三宾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忙不迭的说道:“大明朝现在施行纲盐法,将商人所领盐引编成纲册......”
一句话总结纲盐法就是朝廷既不干预食盐生产,也不干预食盐销售,只向卖盐的商人颁发盐引。
盐引是食盐运输销售凭证,官府颁发盐引时会向商人征收盐税。
商人拿着盐引找灶户(生产方)买盐,然后行盐地界内进行贩卖。
盐引有行盐地界的规定,即商人只能在某个区域内贩盐卖盐。
由于每个行盐地界只允许出现一个盐商,所以自纲盐法施行后,食盐行业由之前的国家垄断变成了商人垄断。
起初盐商还能按照正常价格卖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逐利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
老马在《资本论》中说过,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和产量。
盐商垄断市场后立刻调整食盐价格,再加上朝廷不干预,导致百姓买盐的支出越来越高。
谢三宾说完纲盐法后,崇祯问道:“谢尚书,你觉得纲盐法自施行以来对朝廷的利大还是弊大?”
“臣...臣觉得利弊相当。”谢三宾无奈回答道。
他本想说利大于弊,可是看到崇祯能杀人的眼神后直接改了口。
“既然利弊相当,谢尚书为何不想办法让利大于弊?”崇祯追问。
“臣...臣才疏学浅,还没想好应对之法。”
“胆子大一些。”崇祯拍了下谢三宾的肩膀。
谢三宾综合崇祯之前的话,认真琢磨一番后问道:“陛下的意思是...从纲盐法入手?”
崇祯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谢三宾又琢磨了一会,毫无头绪。
怎么办呢?
第805章 再开一枪
就在谢三宾即将绝望的时候,他眼前突然一亮。
自崇祯十七年以来,这位大明皇帝像是变了个人一样,不但阴狠毒辣,还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
今天和他说了这么多,显然是心里有想法,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
想通这个道理后,谢三宾朝着崇祯深施一礼:“臣愚笨,暂时没有良策!素闻陛下智慧过人,请陛下不吝赐教。”
“朕也没办法。”崇祯回答。
哎?这不对啊。
谢三宾心中大呼意外。
换做之前,崇祯绝对会说出一两个办法让他施行。
今天这是怎么了?
“既然谢尚书没有良策,那就回去慢慢想吧!”崇祯叹了口气。
谢三宾欲哭无泪,只能向崇祯告辞。
出宫的路上,看着陪在身边的王承恩,谢三宾终于意识到答案一直就在身边。
他紧走两步追上王承恩,低声问道:“王公公,陛下是不是在考虑废除纲盐法?”
“陛下?”王承恩斜视着谢三宾。
“失言失言,”谢三宾改口道:“朝廷是不是在考虑废除纲盐法?”
“方向对了,答案错了。”王承恩低声提醒。
方向对,答案错?
谢三宾继续猜:“巡盐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让盐税和盐政有改观,可要是不废除纲盐法,时间久了还是会回到之前的老样子。”
“呵呵呵,”王承恩笑了:“朝廷的事我不懂,谢尚书自己慢慢琢磨吧。”
“别介啊,”谢三宾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塞给王承恩:“王公公帮个忙。”
王承恩用眼角余光瞅了一眼,银票的金额是五十两。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王承恩默默收好银票,神色如常道:“我个人觉得纲盐法亦是国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辽东正在打仗,江南的货币改制也正在进行,若是
在这个时候废国策,绝非明智之举。所以只能改,不能废。”
“怎么个改法?”
“陛下爱民如子,怎么让盐便宜怎么改。至于其他的,请谢尚书自行琢磨。”
此时二人已经来到宫门附近,王承恩停下脚步面带笑容:“谢尚书慢走。”
谢三宾无奈,只能带着一脑袋问号离开。
王承恩回到乾清宫向崇祯复命,他掏出银票对崇祯说道:“皇爷,奴婢已经把该说的话都对谢三宾说了。这是他给奴婢的五十两银子,按照四六分账,皇爷应该找给奴婢二十两银子。”
崇祯看着银票摇了摇头:“你都拿着吧,从今往后无论谁给你送钱,都不用和朕分账了。”
王承恩闻言愕然抬头,“皇爷您...”
“朕现在不缺钱了,你自己把钱攒好了,到时候养老用。”
王承恩眼眶湿润:“奴婢谨遵皇爷口谕。”
等王承恩平复情绪,崇祯问道:“谢三宾是个聪明人,应该能明白朕的意思吧?”
“让他猜多麻烦,皇爷为何不直接告诉他办法?”
“有些事说多了反而不如不说。”崇祯担忧道。
调整纲盐法表面目的上是增加盐税收入,整顿运司吏治。
实际是给江南士绅放血。
谢三宾是东林党人,士绅阶级的代表。
让他给身后的利益团伙放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这件事不能说的太明白,只能隐晦着来。
等谢三宾被逼的没办法时,会自乱阵脚做出维护自己利益,背叛团伙利益的事。
崇祯在等这个时机的出现。
对于盐税的改革,崇祯早有规划。
在纲盐法实施之前,整个食盐产业都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这既是权利,也是财富,不可估量的财富。
纲盐法实施后,一切都变了。
朝廷盐税收入虽然增加了,但产生的
后果十分严重。
纲盐法让商人直接对接灶户。
灶户为了多卖钱,会配合商人增加或减少产量。
于是商人掌握了生产资料。
纲盐法规定,由商人自行运输食盐。
商人借此掌握了贸易路线,并逐渐控制了贸易通道。
纲盐法允许商人自行制定食盐售价。
这个规定间接允许商人掠夺百姓财富。
商人只是士绅阶级的影子,背后还是士绅阶级在作祟。
他们通过纲盐法,成功的把国家财富转变成了私人财产。
最后的结果是朝廷和百姓利益受损,士绅阶级赚的盆丰钵满。
这不能怪士绅阶级坏。
历代王朝都有这种阶级。
先秦的氏族,秦汉的诸侯,魏唐的世家门阀,宋明的士绅阶级都有同一个梦想:给皇帝打工的同时,想办法把国家财富变成私人财产。
他们为了这个梦想奋斗终身...
崇祯是穿越者。
他始终站在百姓这一头,不会允许大明朝的士绅阶级这么搞。
之前的开矿已经替百姓打响了反抗士绅的第一枪,接下来的纲盐法改革将会再来一枪。
就算不能打伤他们,也得让士绅们感到害怕。
为了早点开枪,崇祯每天都派人敲打谢三宾,让他尽快想出改进纲盐法的办法。
谢三宾担任户部尚书压力本来就大,江南巡盐和货币改制的压力同样不小。
现在崇祯又催命似的让他想出改进纲盐法的办法。
重重压力之下,谢三宾竟然病倒了。
郎中给他看病的时候,谢三宾突然问道:“大夫,你觉得外面的盐价贵吗?”
郎中叹了口气,虽然什么都没说却把心里的想法表达了出来。
谢三宾继续问:“你觉得怎么做才能降低盐价?”
“大人,”大夫放下谢三宾的手腕,“小的以为卖盐的人多了,盐价才能低。”
第806章 李氏朝鲜
“卖盐的人多了,盐价才会低!”大明户部尚书谢三宾轻轻重复了一遍。
谢三宾虽然不懂供需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论,但是他清楚想要降低盐价,必须增加盐商的数量。
可卖盐这门生意需要大量的本钱。
一般的商人没钱买盐引,没有盐引就没办法卖盐,更无法成为盐商。
如此一来,增加盐商数量的想法又成了泡影。
怎么办呢?
有了!
谢三宾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既然无法增加盐商的数量,那就解除盐商卖盐的地域限制。
没了地域限制,这些盐商会在各地开设分号贩卖食盐。
盐商的分号也是盐商。
盐商多了,市面上的盐就多,盐价自会降低。
等等!
谢三宾又陷入深思。
他既要考虑这么做会不会损害东林党和士绅们的利益,也要想办法给崇祯交差。
群体利益固然重要,个人利益也不能忽视。
认真思考后,谢三宾觉得取消盐商贩盐的地域限制并无大碍。
解除限制后盐价必然会下降,让盐商利益受损。
但...
盐商的真实数量并没有增加。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